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光华

   我们的学生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如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认识不明确,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作准备
   (一)摒弃花哨,统筹安排
   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一篇课文怎样教,才能提高效率?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它要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只有认真地研读具体文本,设计出符合语文学科基本规律,学生认知基本规律的教学方案,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极为重要。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实施于课堂教学时,可以使学生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只有在上课前,认真研读文本,想方设法,反复推敲,大胆创新地设计,才可能在课堂上省时省力完成教学任务。
   (二)删繁就简,有的放矢
   如在教学孙犁的《芦花荡》一课时,我单刀直入,紧扣“老头子”的三“不怕”,让学生以特写镜头式地看到他的好爱面子,过分自信的性格特征。《伟大的悲剧》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由于篇幅思想内涵较深,很容易弄得拖沓。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眼”――“悲”和“伟大”,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伟大”的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当然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聚焦一点,以小见大,让“一滴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切莫本末倒置,更不能“缘木求鱼”,丧失语文的本真。正是由于教学设计的简约,提炼教学主线,教师才能抛开束缚,突出文章的重点,这正是所谓的“深入浅出、以少胜多”。“没有删繁就简三秋树,哪有标新立异二月花”。整个教学活动,只有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才有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三)定位明确,紧扣学科
   要扬弃一些关于“非语文”的东西,把多维深刻的语文内容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不要以为“语文课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警惕语文教学“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园”!
   比如《奇妙的克隆》不能把目光着眼于何为“克隆”以及它的发展史,否则就成了生物课了;《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也千万不能专注于探究恐龙如何灭绝的原因。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内容的恰当性并使它得到最优化地突出。
  二、优化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入“活水”,画龙点睛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比如在上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文中充斥着“我”父母的拜金主义,不说小小年纪的“我”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因落魄而无颜返家的于勒却被兄嫂当作瘟疫一样避开是很凄惨的。于是我在最后总结时特意引来“活水”――歌曲《我想有个家》来作为背景音乐,从而营造一个这样的气氛:渴望家的温暖,渴望父母兄嫂之间的亲情,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爱!整个情境让学生得到充分体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唏嘘不已。如此情境,学生理解文意挡也挡不住,对拜金主义自私和冷酷,让亲骨肉变成陌路人的悲惨现实理解得更加深刻,这样无疑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善于点拨,柳暗花明
  必要的点拨犹如指路明灯,比如文字表达的异常处,就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有一个看似很明显的矛盾:“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确凿”应怎样理解?它们是怎样统一起来的?“似乎”表模糊,而“确凿”则十分肯定,是他记不清了,还是记得很清楚呢?这大文豪怎么回事?这样一来给学生设了一个很大的悬念,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来探求所以然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就点燃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年轻的心灵里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完全等同于花最少的时间马上就能看到取得了最大效果。有时着眼的是隐性的,并不是学生单单从课堂中的45分钟就能体现得出来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是一种面向生活的延伸,是一种关注全面发展的教学。我认为这才是最有效的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