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美术课堂的精讲多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淑芬

  美术课堂是美育的主阵地,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教学相长的平台,怎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实践证明,精讲多练是可行之道。
  一、为什么要多练?
  众所周知,美术学科较少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主要通过感官的形象和符号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上教师只要有少量的精当点拨就够了。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他们一贯有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验证心理,对“做”比“听”更有兴趣。多练,可以让同学们积累经验、体味成功,潜移默化地提高艺术素养。
  比如学习国画时,关于抽象的谋篇布局、水墨交融,往往教师口若悬河讲了半天,学生仍是一头雾水。如果出示几幅分类示范作品,让学生临摹一下,略加指点,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再如开展素描教学时,与其长篇大论的描述光影效应、明暗层次、可能出现的“脏”与“灰”,不如就拿几个石膏球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自己摆摆、看看、画画,各种关系一目了然!
  二、怎样练?
  首先,突出练习的目的性,争取练一次有一次的收获。例如教授“旗子制作”一节,第一教时的目标是认识几何形状,我就只在“形”上做文章。上课时,开门见山地交代了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联想自己见过的各类旗帜,然后就放手让学生画、剪、拼贴,至于材料、颜色、纹饰,一概不管。仅仅10多分钟,同学们就拿出了许多“旗子”,有些堪称奇形怪状。通过欣赏比较,评出了许多优胜者。透过孩子们骄傲的笑容,自然是凸显了问题性、独特性的新课标理念。
  其次,保证练习活动的趣味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初中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着爱玩的天性。将教学与游戏结合,课堂每每妙趣横生。例如学习“方格设计”一节时,我是这样展开的:一到讲台,就让学生开展观察比赛----观察教室环境,看哪些几何形状物件最多-----从黑板到地板,从老师的衣服(故意穿有方格的西服)到窗框,从桌凳到课本-----很快,同学们就洞察了老师的意图,领会了本课将要研习的内容,说出许多方形物件。接着,我趁热打铁,引导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看出来,要争取画出来,能用方形造型-----”那天恰巧是感恩节,我由其本意延伸到对父母的感谢,点拨道:“爸爸妈妈每天呵护我们,寒来暑往,多么辛苦。既然心存感激,又学了方格纹样设计,何不用我们的巧手做件带方格小礼物送给他们?”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争先。有的用纸, 有的用布,欢快的制作起来。很快,一件件充满童趣和爱心的手套、手帕、小围裙、领带、手机盒呈现在大家面前-----游戏的过程,是长本领、长爱心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和感动的过程。
  学习人物画法时,我干脆在给同学们当起了模特,允许夸张变形,允许自行添加服装和道具,力求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美术老师形象。一看画老师,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活动质量特别高。
  再次,练习中要重视总结评鉴,突出赏识教育的宗旨。对表现出色者不吝表扬;对难称人意的不谐音,要负责的批评、指正,但方式尽量委婉。记得在一次卡通画添画练习活动中,平时爱搞恶作剧的刘林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脸上添了胡子,还写了几句另类的语句,然后大声怪叫着让老师评价,全班一阵哄乱。同学都在看着我----目睹他那故意出风头的做派,真的很生气,但我没有立即横眉呵斥,而是稍一沉思后幽了他一默:“你应该上电视”。有个同学不解的问,他画的那么好吗?我说:“ 不,那样我就可以立即关电视了!”在一片会心的笑声中,化解了眼前的尴尬,课堂很快恢复了正常秩序。
  三、练什么?
  (一)练教材。它是施教的蓝本,蕴集着无数的教育智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每一章节的闪光点,重本又不唯本,用好用活教材。通过精当的导拨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其在审美、创新、传承艺术等方面积淀后劲。
  (二)练拓展。时代飞速发展,美术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新门类、新形式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学科内部各因素的通融、联系不断加强,与边缘学科的整合势在必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责无旁贷地帮学生提高视野、挖掘潜力。
  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我们重新关注美术教育的施教模式,在乎美术教育的质量。让学生具备更高的艺术情操,是美术教学的宗旨,更是素质教育的呼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