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对简.爱性格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晨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21-02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孤女简・爱坎坷的一生,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与反压迫反歧视的呼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自由、平等,勇于捍卫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本文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来分析其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杭的性格特点,以求得对作品主题的更高认识。
关键词:简爱 家庭教育 自卑 反抗 自信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既包括,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也包括了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别说受到家庭教师对她的影响,就连家中的亲人也是恶语相向。
寄人篱下的简・爱遭到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人的尊严地无情践踏,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养成了简・爱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杭的性格特点。小说在整个篇幅中一层一层地在不同的环境中从简・爱不同的心理思维、不同的言语、不同的举止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简・爱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和成长。
一、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心理存在。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短处,从而严重缺乏自信。严重缺乏自信的孩子或青年,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它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在身体、生理方面的原因,由于五官、容貌、身材以及体质等方面有明显的缺陷或者对自己本来正常的身体因某种原因而心生不满,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
简・爱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矮小苍白是一种不幸,小小年纪的她就常为自己的其貌不扬而感到灰心沮丧。长大后在爱情面前,简对自己的相貌更有了深刻的认识。比如在与布朗蒂・英格姆小姐比较中的自惭形秽, 在她所爱的罗切斯特面前,她甚至不敢看他,她剖析自己:“你,简・爱,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你怎么能想象一位有家有产的绅士会爱上你这个不起眼的小家庭教师呢!好好看看你自己吧……”在自卑心理产生的诸多原因中,家庭方面也是原因之一,如果是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境况困窘或残缺、畸形的家庭,会使孩子产生“低人一头”的心理。而长期的自卑,会转化为交往恐惧心理。害怕别人的歧视和冷落,害怕尊严受到伤害,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发现,因而习惯于躲避人群。
简・爱自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寄人篱下,整日生活在遭人排斥、斥责、鄙视和经常挨打骂的孩时生活环境,使她变得内向、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压抑天性。文章开始便可读到她在盖茨黑德府的生活片段描写:“我从上面拿了一本书来,特意挑插图多的,爬上窗台,缩起双脚,像土耳其人那样盘腿坐下,将红色的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起来。”从语言间我们可以体会到简・爱的孤独心灵,当她这小小的空间被里德的喊叫打破时,她表现的状态是充满焦虑、恐惧等心理症状。
二、反抗心理
在儿童期和少年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4岁(第一反抗期)和11、12岁到14、15岁(第二反抗期)是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
在这两种反抗期中,第二反抗期,又称为危险期:此期的孩子已进入青春发育期,突出的表现是具有逐渐增长的成熟意识,而社会经验又不足,使得此期的孩子易出现各种问题。如喜欢与父母出门的孩子变得不愿再跟着父母;一直很听话的孩子也常常不听话,情绪急躁,向父母发脾气;做什么事我行我素,不愿与父母商量,而且富于冲动和冒险性。此期的孩子反抗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如态度强硬、举止粗暴。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之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较快地随之消失。
根据以上原则,简・爱的反抗意识的体现因为生活的环境而显得有所过早出现,而且是一压抑过久的一种爆发。文章中,简・爱的第一次反抗心理是发生在她十岁时。当时里德太太的儿子约翰・里德大简・爱四岁,他欺侮或惩罚简・爱不是一星期两三次,也不是一天里一两次,而是随时随地。每当他一靠近简・爱,简・爱就浑身打颤。简・爱整天生活在对他的恐惧中,也根本不知道如何阻止他。仆人们不愿得罪他们的主人,而里德太太根本看不到她的心肝宝贝会有什么错。有一天,简・爱因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图画书躲在窗帘后的窗台上看,来找她的约翰・里德由此一边羞辱她,一边举起重重的书打她,简・爱被打倒在地,头碰在门上磕破了。简・爱“我感到疼痛不堪,平生第一次忘记了我对约翰・里德的恐惧……他冲过来打我,不过现在的他的对手是一个绝望的女孩子。我真的觉得他是个刽子手坏蛋。我感到血从脸上流下来,疼痛给了我力量,我奋力还击他”。有了第一次的反抗,简・爱的反抗心理便在文章中越来越鲜明。比如,在简・爱去洛伍德学校前,她当着布卢鲁赫斯特先生的面,走到里德太太面前,直盯着她的眼睛说:“我不骗人。如果我真的撒谎,我会说我爱你!可是,我不爱你。我恨你!里德夫人,你是世界上最坏的人……”
应该指出的是,反抗性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并不是坏事,如顺利渡过,对心理健康和成材都大有益处。有人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对高反抗性和低反抗性儿童的追踪观察中,发现高反抗性一组中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并做出决定的能力;而低反抗性一组中只有26% 的孩子具备这种能力,而大多数则遇事不能独立承担任务,做事不果断。整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简・爱逐渐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能力的人。
三、自信的形成
自信心是确信自己的能力,有把握去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敢于追求目标的情感体验。自信心强的人能较准确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困难,在新的活动任务前不胆怯,能主动参加;遇到困难不畏缩,能积极解决困难。
简・爱的自信的形成源自对爱的感悟,在她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卑心理的作用和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反抗的不断矛盾的成长过程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自信。简・爱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例子之一是她在洛伍德学校和海伦的对话:“我觉得得你总是对丹伯尔小姐的课感兴趣,因为你喜欢她,她也待你好。我就是这样,别人爱我,我也会爱她。谁不公平地惩罚我,我就恨谁。”当布鲁克赫斯特先生在所有的师生面前罚她站到椅子上,说她邪恶、坏透,是个撒谎的人,让孩子们不要跟她说话,躲开她,让老师们监视她惩罚她时,她心中充满羞愧、愤怒,怀疑自己以后的生活,甚至希望自己死了。这时海伦和丹伯尔小姐给了她温暖,而且事后丹伯尔小姐为她向全校澄清事实后,简・爱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那一刻起,她觉得自己被接受了,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于是,开始努力学习,广交朋友。直到海伦离开人世和丹伯尔小姐远嫁他方,简・爱才觉得该改变自己的生活了,她在报上登了做家庭教师的广告,然后到了特恩费得府当了家庭教师。在和罗切斯特的感情上,她在感觉到爱、自卑和怀疑爱的种种心理矛盾中悄然离开了特恩费得府。十岁时离开盖茨黑德府是因为没有亲人的爱,离开洛伍德学校是因为友爱的永别和离去,离开特恩费得府是因为爱情的伤害和怀疑,离开表兄妹圣约翰、戴安娜和玛丽,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是因为她的世界里突然有了三个曾从饥饿中拯救过她的亲人,继承了5000英镑的遗产,而且不断分析自己的感情归属是在罗切斯特这边,于是,故事也有了简・爱最终自信地勇敢地去追求面对自己的爱和享受自己的爱。
《简・爱》一书把简・爱的个性发展在她整个成长过程中描绘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让读者在品味小说的过程中不断品味简・爱的内心性格的变化。人是很容易受客观环境影响的,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而简・爱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造就了简爱这独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著, 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叶舒宪主编.性别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季水河.多维视野中的文学美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