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新教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培忠

  摘要: 物理学的发展速度之快,对于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影响之大,使得每个人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十分必要。从知识发展的速度上来看我们的教学更应是培养能力的教学,所以,中学阶段给学生基础、系统的物理知识,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和能力,是现代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具体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程 教法
  
  一、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走进课堂
  初中物理新教材,又名《探究物理》,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物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或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上好几节示范课(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温度计》、《大气压强》和《电磁铁》等)。目的是让老师体验到一种美好的物理探究过程,即教学目标“明”――明确三维目标;教学程序“清”――过程清晰明快;教学活动“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手段“新”――评价过程创新,也让受培训教师切身体会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不要求所有的探究都是完整的,大部分探究可以是部分的环节。同时让教师认识到科学探究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是一种集体性的合作活动,但科学探究不是学习物理的唯一方法,从而避免将科学探究模式化。
  对于教学方式来说也是这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实施,贵在得法。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律可循,但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该也不能依靠某一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要学习多种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不宜长期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原封不动地照搬一种实验模式。各钟教学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很好地适应一切教学活动,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方法也只有依附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优势。为了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在教学中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等规律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眼睛与眼镜》、《显微镜与望远镜》采取分析讨论的方法学习;《磁场和磁感线》一节的内容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就采用讲授法;《家庭电路》中安全用电的知识较简易,可由学生自学完成。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除了《标准》中提到的基本理念外,还应注意与本书使用相关的下述一些具体问题。
  (一)、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只有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例如,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在初中生物课中也有涉及,但是研究的角度、写作的风格和强调的侧面都不一样,所以本书仍把眼睛和眼镜作为一节写出。尽管如此,这段内容比较简单,要求也不高,文字又很通俗,所以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最多用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议论一下就可以了。在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如此。
  (二)、不是书上所有字句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例如:在介绍电冰箱时提到了“耗电量”“气候类型”(第80页),前者是还没有学到的知识,后者则不属于物理学的范畴。本书有意在电冰箱的技术参数中安排了这些项目并且不加解释,目的是拉近课程与实际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不知道的,甚至永远不可能弄懂的东西太多了,学生要学会容忍这种状况;不但如此,还要学会从许多不懂的东西中找到能够理解的那部分并能利用。第80页的第3个问题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安排的。
  三、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方便探究的出发设计教学方法
  新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痛苦的、紧张的学习转向愉快的、顺畅的学习,如设计游戏、实验、情景,让学生感觉学习有趣味,有意思,不知不觉就随着教师进入故事般的知识境界。传统的教材考虑到学习热、电等内容时要用到力学的知识,所以必须把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到最前面。考虑到这些知识与声、光、电等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电不仅能吸引学生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所以新教材把力学放到了电学的后面。整套书的安排分为“科学之路”“有趣的声音”“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古老而又现代的力学世界”和“无处不在的能量”七大篇。
  在新课堂开始之前进行有趣的活动,如“会跳的小人”“用牙齿听声音”“小小音乐会”等活动;尽可能地安排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有用的事例,如“蝉是如何发声的?”“唱片是如何记录声音的?”“因特网是怎么回事?”等;另外在每一工 的开始,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愿意学习物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一章的内容娓娓道来。
  课堂上要让学生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宽松、自然、和谐中,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进学生的心田,这才是我们适应新教材的课堂艺术。
  四、新教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程、新教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要求教师关照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给吃不饱的学生另外提供不足和挑战。
  首先,新课程、新教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减轻负担,删减那些超出多数学生接受范围能力的过于深难的内容,并从总体上控制知识学习总量,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了给探究和创造等实践活动创造机会。但这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容易简单或无原则地删减。因为要促进倾听学生地发展,学习必须具有适度的难度和挑战性。
  其次,由于新课程强调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在学习总量和难度上毕竟比原来降低不少,产生比例更多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也是自然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平时我们给学生留作业总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题,另一部分为提高题,有能力的选做,遇到问题随时和我们探讨,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成为教学的决策者,新课程希望我们能开拓个性化的教学……。因此,新的教学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需要我们大家去共同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