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价值链框架下的会计系统设计与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敏

  [摘要] 从价值链会计的理论入手,对记账方法、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告等价值链会计系统的有关设计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构建价值链会计系统设计的设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价值链会计的实施可能以及对企业产生的各种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价值链 会计系统 设计 运用
  
  1 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框架
  
  在我国,价值链会计的概念是由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的。阎教授等于2003年1月在《中国财经报》上,以《建立“价值链会计”的新思考》为题首次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体系。所谓价值链会计,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具体可表述为: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及其合理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
  阎达五等研究了构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思路问题。他们认为,构建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框架的基本思路是,以强化价值链管理为主线,分为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重构会计管理框架。在空间维度上,把原来以单一企业形式存在的会计核算主体扩展为以价值链联盟形式存在的会计管理主体,把原来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会计核算对象扩展为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会计管理对象。在时间维度上,应用信息技术,以会计实时控制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为依据,分别以事前管理的统筹、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2 价值链会计系统的设计
  
  2.1 记账方法和规则
  价值链会计是一种实时会计,即利用现代化技术,使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即可以记录、处理和报告的会计系统。可见,价值链会计要求财务信息同步反映业务情况,因此它的确认和计量必须建立在动态的时点基础上,超出了现行会计以会计期间的划分来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以价值链会计系统采用包括联机、联网和人工录入的多元确认方式,取代传统会计通过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的单一形式,这样既能保证财务信息及时流转,还能保证信息需求者获得相关的基础文件资料。在价值链会计模式下,每笔经济业务都以单元价值链为中心,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原则,将发生金额记录到相应账户中。
  2.2 会计科目
  由于价值链会计是以知识经济为背景,将人力资源视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充分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除了继续使用原有会计科目外,还需要设置人力资源类科目对其进行核算。
  增设“人力资产费用”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为了取得、开发、替代以及管理人力资源所发生的支出人力资本产权及其摊销情况,应按姓名和取得成本、开发成本、替代成本、组织管理成本等设明细科目。
  增设“人力资产”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能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的价值。因录用职工、资产重估等使人力资产增值时,借记本科目;因职工离开企业、资产重估等使人力资产减值时,贷记本科目。
  2.3 原始凭证
  目前的原始会计凭证主要通过对经济活动最初的确认与记录,发挥经济事件事后证明性的作用。原始凭证应与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紧密相连,因此,原始凭证上应该与经济业务紧密相连,实现管理的功能。具体做法如下:对于那些与单元价值链的经济行为无关或者不便于与具体行为联系的传统会计的凭证,可以继续沿用;对于那些直接与单元价值链的产出和成本相关的原始凭证,应该在编码上特别注意,凭证的编码与单元价值链的行为产生互动,便于及时调用查阅和分析。
  2.4 会计报告
  价值链会计财务报告利用计算机储存量大这一特点,充分扩大了会计主表、附表、附注的信息容量,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三张主表的内容上,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分增加人力资产以及其他无形资产项目,权益部分增加人力资本、未分配利润项目。利润表中在费用类下增设人力资产费用。在报表的附表和附注方面,扩大披露的范围,着重增加反映未来财务状况的前瞻性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比如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核心人员的管理能力及技术背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人力资源的投入及其利用情况和贡献等信息。可见,价值链会计财务报告具有完整性,可提供信息使用者想了解的、并且企业也愿意提供的一切信息。
  
  3 价值链会计的运用及其问题解决
  
  3.1 价值链会计运用的外部条件
  随着价值链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价值链会计理论逐步应用于企业的各类决策之中。但是,与理论研究相比,价值链会计的应用研究逊色不少。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价值链会计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管理水平落后,价值链管理思想还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这就限制了价值链会计的发展和应用。
  从技术方面来说,价值链会计的实施必须有待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完善。只有网络更广泛地成为社会组织形式时,才能真正实现企业间的高效率合作,才能及时地传递和交流价值信息。中国基础设施(宽带网)的建设比较薄弱,只是初具规模。据《经济观察报》2005年第145期统计,我国已经上网的企业数不足企业总数的1%,域名数量只有7万多,其中30%没有建立主页,而建立了内联网的企业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但国家正加大此方面的力度,十五计划中,党和国家适时做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企业信息化被提上了重要议题。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建设、企业管理之中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综合措施的出台,必将为价值链会计系统的实施创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安全而坚实的宏观平台。
  3.2 价值链会计运用的内部问题解决
  对于产生于企业内部的影响,比如对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以及员工培训、薪金体制、信息安全方面的影响,则需要企业内部制定相对比较详细的计划和措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实施价值链会计的各项措施,逐步实现企业价值链会计的信息化。以下是企业可以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第一,对于安全方面的影响,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需要借助内部的操作系统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应用控制和外部的周界控制、远程控制等解决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使价值链条的各方建立公平、公正、共赢的合作关系。
  第二,对于员工的素质,特别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必须要及时加强培训,迅速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外,要大力引进一些既体现信息化又具备财务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来承担价值链会计系统建设的主干力量。
  第三,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一方面,它的实施需要时间、努力和耐心,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如信息技术装备),因而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者)要克服管理惰性的障碍、坚定信念,在人力、物力、时间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良好的管理模式需要适合的组织结构相匹配,企业要以优化流程为核心,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重构作业链。
  在我国,供、产、销系统还没有形成一条“价值链”,三大系统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状态:部门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的扭曲和变形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信息管理相当落后,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致使信息不全、不准确、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管理不集中。对此,企业要通过流程再造、组织再造、信息集成规范制度来改变这种状况,使“珍珠项链”般的价值链更加光彩夺目,为实施价值链会计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总之,企业最终将利用互联网快捷的信息传输速度和即时接入网络的能力,实施价值链会计操作系统并不断优化其应用效果,使企业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主体框架,实现财务会计系统与管理会计系统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 (2):3-5.
  [2] 李百兴.价值链会计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财会通讯,2003, (7):8-10.
  [3] 于富生,张敏.论价值链会计基本假设[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 (1):7-9.
  [4] 李晓兵.价值链会计之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 2006,(9):35-38.
  [5] 于富生,张敏.论价值链会计管理框架[J].会计研究,2005, (11):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