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涂 岩
[摘要]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地区的产业内部结构则反映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传统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面临诸多隐忧,城乡和区域差距扩大。影响科学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改变等。因此,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当前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者简介]涂岩,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053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010-04
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地区的产业内部结构则反映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进程中,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国的盛衰荣辱,决定着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日本和英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面临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严重不足的困难,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成为西方第二大经济强国,其奥秘就在于充分发挥了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推动产业结构合乎规律的转换中求速度、求效益。相反,曾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却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在上世纪20年代进入经济的“黑暗”时代。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且能及时调整,就能促进经济增长;反之亦然。
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得出极富创见的结论。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转换率越高,经济总量的增长就越迅速等。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加快经济增长的现实要求。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面临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广东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传统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面临诸多隐忧,城乡和区域差距扩大,影响科学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改变等。这些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使广东全面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 珠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被视为是“世界制造基地”。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珠三角原有的体制机制灵活优势基本消失。珠三角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粗放型发展方式未根本改变而难以为继。目前各种污染比较严重,土地资源相当紧缺,且珠三角城市在产业分工中并未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同质竞争现象相当严重。工业结构雷同成为珠三角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难点和障碍。从工业行业完成产值情况看,排在前10位的主要工业大类,广州与深圳的同构率达60%,与区内其他主要市相比,同构率也都超过60%。产业同构现象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地区产值,但从长远的目光来看,产业同构现象不仅不利于良好竞争环境的形成,而且导致区域抗风险能力下降。
2 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受国内、国际市场供应的影响以及重工业化的加速,珠三角资源、环境双约束和经济增长矛盾不断加剧,近年几番遭遇的“油荒”无不向珠三角地区拉响能源警报的信号。仅2007年,从省外净调入或进口能源17731.92万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80.9%。随着能源消费对国际、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加之近年价格高企,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连续6年出现“剪刀差”,2007年达到2个百分点,2008年1~7月扩大到5个百分点,这样不仅压缩了本省企业的获利空间,而且给后续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全省实际建设用地已突破2010年用地规模255.3万亩,珠三角的大部分地区经济建设用地凸显有建设项目而无地可用的窘境。
3 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壁垒和摩擦加剧,国际粮食、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高位波动等。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和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IMF将世界经济增速从5.2%下调至4.1%,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速分别下调至1.5%、1.6%和1.5%。世界初级产品价格连续大幅上涨,国际粮食和原油期价频频突破历史高位。外向度高达170%的广东经济能源资源匮乏,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10%,对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高度依赖。放缓的世界经济、高企的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和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对珠三角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成直接威胁。
4 核心技术缺乏。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不仅给珠三角经济和产业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而且成为珠三角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1979~2006年底,广东实际利用外资已达2000多亿美元,外商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注册的企业达5万多家,其中制造业就达4万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广东投资的176家,设立了581家企业。就引进技术一项就花费了几百亿美元。大规模的引进外资,抓住机遇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引进国外技术设备,推动珠三角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出发点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从对外引进的指导思想看,重引进资金、项目,轻引进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外资企业的产业技术转移战略看,只转移产业链的低端、低技术环节,不转移产业链的高端、高技术环节;只把珠三角当成加工装配基地,不把其当作研发基地,在珠三角建立了研发机构的外资企业屈指可数(根据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统计,由外企建立的研发机构仅262家,同四市3.18万家外资企业不成比例,仅占企业数的0.08%)。这就造成至少四大后果:(1)引进技术的恶性循环。重复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恶性循环。(2)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全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50%,珠三角所在的广东则超过60%,技术自给率仅38%。(3)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只能居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末端。以广东9大支柱产业的技术现状为例,光纤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设备和90%专利为外资企业占有,彩电、手机、DVD播放机的关键芯片依赖进口,使手机售价的20%、Pc售价的30%交给了专利费,DVD的专利费更高,巨额利润落入外商手中。(4)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等。这种状况给珠三角经济、产业安全造成
难以估量的风险。
5 城市化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实质是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拥有共享现代文明的机会。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城市数量不足会减少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珠三角的城市化游离于工业化之外,致使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而众所周知,城市化对第三产业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一般来讲,合理的发展结构是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这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大量民工滞留在各级城镇,说明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就业空间迅速拓展,但由于长期施行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从而压抑了城市化的正常冲动,使城镇发展和非农人口增长明显滞后。其结果导致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从而导致对珠三角的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不强。珠三角现代服务业所占份额不足、传统服务业效率低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三次产业的产出更多地转向服务业,步入服务经济时代。珠三角服务行业(如银行、电信、电力、石油化工、铁路等行业)份量不足,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管制过多、垄断经营严重、透明度低、退出机制不健全、民营资本难以进入,行业缺乏竞争。而传统服务业(如旅游、餐饮、会计、律师、咨询、居民服务等行业)效率低下,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乏力,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行业标准制定落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已经制约了广东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珠三角经济发展趋缓,产业发展间的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此。故从长远发展来看,广东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 调整农业结构,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业的有效竞争能力。就目前而言,增强广东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成本。从国际市场看,我国加入WTO后粮棉生产受到一定的冲击影响,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农产品质量总体不高、技术含量低的问题。因此,应瞄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趋势,主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快速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标准化管理,在品种、生产技术、产品分级、安全适用、包装贮运等方面狠下功夫,降低生产、贮运、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成本,更新营销观念,拓展营销渠道,提高农产品的有效竞争能力。
2 更加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的途径,从内容上看,一种是以大规模的物质财富增长为主,一种是以适宜规模的信息和服务经济为主。经济增长以哪种方式为主,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是由大规模的实体经济推动的,经济增长主要体现为物质财富的增长;在较高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向非物质的服务和享受转变,这时增长方式也开始向信息和服务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第二产业即工业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珠三角经济发展已进入较高阶段,但是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不足,这一状况如不改变将阻碍珠三角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可以保障充分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另一方也可以提升制造业竞争的能力。在世界各国,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日趋优化并成为支撑经济发展杠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比重提升越来越快,这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一是壮大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有优势的服务业;二是大力发展金融产业;三是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物流业和会展业等生产服务业;四是巩固提升居民服务业、餐饮旅馆业等生活服务业;五是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六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为了迅速提升和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依法行政。第三产业中的许多领域,长期被当作公共服务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公共服务都可以从政府职能剥离出来,形成产业,由民间投资。在市场经济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在相关法规的约束下自主经营。立法机关要完善第三产业各个领域的行业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要从直接经营转向依法行政。其次,要放开门槛,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第三产业的大多数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分阶段、有步骤地以租赁、承包、股份合作、股份制和出售等方式,对政府经营的第三产业实施改革。特别是商业银行、电讯、航空和铁路运输等大型企业,可以从出卖部分股权开始。改革由政府垄断经营的传统体制。最后,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3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信息化正覆盖全球各地,知识经济已凸显端倪。因此,珠三角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紧追世界潮流,广泛采用高新技术,使高新技术产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政府应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性产业的扶持政策,目的是为了使战略性产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差距。目前珠三角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缺乏完善的支持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体系,大中型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主体,大多数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新产品缺乏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突出重点,选择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全局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的产业,集中必要的人力、财力进行攻关。
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优化与提升产业技术。建议政府在税收、信贷、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增强技术装备工业的自主开发研制能力,培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对外贸易由数量扩张向集约增长的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朝着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应重点开发能够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提高技术进步的支撑能力。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扩大出口和提高劳动
生产率,有重点地支持一批骨干企业搞好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在加强基础科研工作的同时,应加快调整和改革科研机构,推动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核心,实现科技创新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合的需求。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已经过时了,或者其重要性已经下降了。目前,传统工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仍然是广东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还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故我们应加强对战略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续采取措施扩大国内消费,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技术改造,要乘我国加入wr0后的机遇。大力推进产品出口,对过剩产业要实行总量控制,制定和完善有关的产业政策(比如鼓励性、竞争性和限制性的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过剩落后的生产能力,严控同一技术水准下的重复建设。重点做好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产品生产。
4 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从而会导致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这种消费结构是从消费量上理解的。对应于实物就是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供给结构发生相应变化。而实物的供给实际上就是各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即产业结构必须做出相应变化。当产业结构顺应需求结构做出变动时,生产的产品就能顺利地转化为消费,也就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国民收入,因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简言之,消费结构变动推动生产结构的变化,生产结构的变化又创造出新的需求,反过来再影响生产结构变化,如此反复循环不已。
目前,珠三角产业结构矛盾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社会生产与市场需求变化不相适应,造成产销脱节、积压严重,而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升级的新产品却供不应求,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做到面向市场,不能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做到无论是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微观经济活动,无论是上新项目还是技术改造都必须牢固确立市场需求第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而分析和估量市场需求容量和结构。同时,要十分重视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创造新需求,为经济不断发展寻求新的市场。当前,特别要注意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并全方位拓宽国际市场,实行市场多元化。研究市场,面向市场,开拓市场,这是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确立和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对主导产业进行适时的更替和转换,推动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拉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包括珠三角在内的整个广东逐步形成了以电子通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为主导,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为基础和三大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制造、汽车及摩托车)快速发展的新的工业格局。因此,珠三角要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聚集,提升产业层次,培育知名品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一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等支柱产业;二是加快发展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等主导产业;三是积极培育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产业;四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
三、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珠三角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档次低,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采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珠三角经济跨越式的腾飞。
[责任编辑:舒 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6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