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理渊 常维国
[摘要]文章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对新课标给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影响
[作者简介]周理渊,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讲师,湖北荆门448200
[中图分类号]G5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1-0219-03
目前,素质教育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广与实施其意义在于: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在于帮助体育教师理解新课标的改革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促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了解新课标,认识新课标,增强课改的信心,提高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和水平,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标实践的浪潮之中。
一、对新课标的认识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笔者通过这几年对新课标的解读,结合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认为新课标有如下特点:
1.新课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青少年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2.新课标具有鲜明的系统性
新课标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体系都作出了明确系统的规定。它特别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以体育教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的内容。它要求在进行教学评价时立足过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
3.新课标具有鲜明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标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它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明确规定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学习和健康教育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特长,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新课标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新课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新课标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在实施新课标中遇到的困难
新课标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以来,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不少先进的内容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作为长期从事基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体育工作者,亲身感受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科学、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但同时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1.学习领域目标如何实现
新课标的学习领域目标之一“运动参与”,对群体来说,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条件;对个体来讲,是属于态度问题,应归属于“心理健康”方面。但是,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和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技术过程中的教育思想、运动素质、言行表现及教学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领域之二、三“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是指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增强体质,虽然是一个浅显而又实际的问题,但体育教学因受到学时、地域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是难以撑起这份重担的。领域之四、五“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虽有目标指向,但无具体的学习内容。“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是递进的关系,只有通过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反复操练才能得以落实。在实践中,体育教师如何把握准这五者的关系,确实存在着不小的难度。
2.教学内容如何选择
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田径、体操、球类运动、武术、舞蹈、游泳、野外活动、民族体育等等。在实践中,体育教师们往往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艺战术、降低难度要求、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对那些教育意义不大、学生不喜欢、相对过易或过难的学习内容,就减少学时甚至放弃。田径和体操就面临着这种尴尬局面。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结晶,百年传承下来的田径、体操两大学习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应该保证有充足的教学时数。但它们因为枯燥和出于安全考虑或一些标准难度太高,以致让体育教师难以抉择。
3.学习方式如何变通
新课标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主导思想是“自主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广大的体育教师试图用严密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又担心影响体育课堂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甚至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想讲解、示范,又担心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在课堂中体现“自主性学习方式”,出现了上体育课学生不整队集合、每节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先练习再做极简短的讲解示范、追求所谓“发展学生个性”的不良现象。
4.评价体系如何完善
新课标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中的学生自评与互评,对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六个水平目标”的12个年龄跨度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的比例是否应该有所区别?区别究竟多大?如果提倡用等级评定替代分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会产生由于差异不大带来负面影响?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详细记载学
生个体的发展轨迹,固然很好,但面对1:400以上学生的体育教师们如何才能完成?再如,学生的“无劣评价”如何体现公平?又如何让学生知其差距和责任?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主力军,如何按照新理念、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上好体育课,如何让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协调发展,如何对待在实施新课标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都对他们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1.在观念上,要突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树立“三维”健康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使命。因此,每位中小学体育教师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突出“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促使青少年学生在身体、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2.在认识上,要正确把握新课标的目标体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课标的目标体系。它包括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总目标,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性别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要把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其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在教学过程中,以快乐体育为主导,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教师要以快乐体育为主导,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合理使用情景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又要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在教学形式上,强调课内外结合,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进行班级兴趣分组教学、按兴趣多班级分组教学、男女生分组多教师合作教学和多种形式的分层教学时,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使课堂教学内容从“竞技体育”向“健身体育”转变,努力构造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适时融入身体健康、重在参与、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教育观念,要从情感人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识、情感、意志并重的人格教育;大胆使用启发式的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想”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中的快乐体验,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5.在教学评价时,重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综合性评价
在教学组织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改变原有的刚性、僵化的统一模式,采用组织上更开放、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多样的锻炼活动进行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学习评价上,要从终结性评价走向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教师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既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通过综合评价,促进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进情感交流,让学生了解自我、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学会设计学习目标,并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学习评价的真正主人。
总之,新课标的颁布与推广实施,加大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的活跃性和教学实践的自主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客观、灵活地对待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正确把握新课标的目标体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要以快乐体育为主导,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周云,周志雄.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J].体育教学,2005,(5).
[3]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杨良兵.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问题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5,(3).
[责任编辑:陈梅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