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中医养生论说开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宇 兰

  “隔壁菜市就是最好的医院”――几乎一夜间,随着电视媒体大肆渲染,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的养生理念大行其道,因其鼓吹,某些地方所谓“能治百病”的绿豆价格也一路上涨。风潮正劲之时,这位声称挂号需排到2012年的“中国食疗第一人”却因涉嫌非法行医而备受质疑。对于张悟本现象的质疑更是直指鱼龙混杂、歪论充斥的健康养生市场,有人甚至因此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今年6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首次公开表示,不应将张悟本与中医养生联系起来。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缩影的中医,百年来,命运历经坎坷。随着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对中医药学是不是科学的争论就一刻没停过,甚至数度有人提出要废止中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被写入《宪法》,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支系得以保护。然而,随着现代医疗科技迅猛发展,被划在“经验科学”一类、“不能用现代科学方法来检验”的中医却始终受到质疑,不仅与某些传统文化一同有走向式微之势,也面临着被曲解、异化的危机。各种打着中医养生保健幌子,却与中医传统理论毫不相关,乃至背道而驰的疗法层出不穷,混淆视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对中医传统文化宣传不够所造成的。
  其实老百姓常说的俗语里就有许多平实的养生理念,比如“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这些都源自中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理论基础。WTO(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一项数据表明:由生活方式引发的健康问题占60%,环境和社会因素占17%,遗传因素占15%……养生说到底就是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且把它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当代社会疾病谱发生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随之改变,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转变。中医作为自然疗法,与西医所崇尚的对抗性治疗不同,采取的是调和性治疗,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治愈能力。有人因此说,中医是治人,西医是治病。中医文化的核心是“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谓人我合一;人自己心身的和谐,所谓形神合一。只有达到这三个层面的“和”,才是健康的人。这也可被看作是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和谐模式的东方式表达。
  随着近些年高科技分子研究、基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西医在诊疗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格局。面对日益完善的现代科学体系,中医要与时俱进,“现代科学化”似成为必由之路。可究竟该如何之变?中医在走向“现代科学化”的时候能否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重的中医理论又如何在当今世界寻求理解和接受?这是许多有识之士在深深思考的。“国医大师”陆广莘多次重申: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争论中医是不是“科学”,而是要回归医学的目的。医学,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以人类生命健康为目的的。也就是说,不论诊疗手段如何,能治病是医学的终极目的。也有专家指出,如果硬要中医“现代化”,则必然会丢弃或改变自身特色;可是拒绝“现代化”,则又难以融入现代科学大潮。这便是中医学现在所面临的两难境地。那种实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微观和宏观的统一、分析还原与整体思辨的统一,从而形成一种融合中西医各种医学之所长的新的医学形态,至今仍旧是个梦想。但如果一味要简单地将中医还原为物质结构,甚至把中医改造成以还原分析为基本方法的自然科学,中医也就不称其为中医了。
  显然,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的方式,急功近利的“现代科学化”会造成中医的危机,而另一方面,“绿豆养生术”之类打着中医名目,以骗钱为目的的“伪科学化”炒作,会造成中医的另一种危机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4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