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公众:档案利用需求的大众化转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洁
为探求地方档案馆近十年档案的利用需求及其发展规律,探索新时期各地档案馆性质地位的新变化及利用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本文对张家港市档案馆1997~2006年近十年的利用情况作了综合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在此十年间,档案的利用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大众化转向,档案正从深闺走向公众,各地综合档案馆已经初步具备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现实需要和基础。
利用人数大幅上升并稳定增长,档案馆真正走入公众视野并进入大众生活
张家港市档案馆十年间的档案利用人次和卷次的变化情况呈现出明显变化的走势,如下表所示: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从1997~2006的十年间,档案利用情况起伏较大,利用人次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从2003年开始,呈现大幅上升并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利用卷(件、册)次则以2001年为分水岭,下降明显。
考虑到各地的编史修志工作在档案利用需求中所占的特殊位置及利用方式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为了更准确剖析档案利用需求的变化规律,笔者专门制作了不包含编史修志工作利用需求的表二。
从表二可见,除去编史修志的利用需求,十年间,张家港市档案馆利用需求呈现的变化规律是:利用人次呈现大幅上升的态势,2003年、2006年的增幅较上一年分别达到43%和23%;利用卷次的变化则呈现为平稳增长的态势,增幅温和,以2003年为界,后四年年均利用卷次相比前六年,平均增幅约在20%左右。由此可见,“十五”期间,档案利用人数大幅上升并稳定增长,档案馆作为公共事业服务机构的地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逐步确立,档案利用工作已基本改变了以往养在深闺和门庭冷落的状况,利用人数总体上不断攀升,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07年4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张家港市档案馆的利用人次已经达日均30人次。
利用对象日趋多元化,利用主体逐渐从社会组织转向社会公众
“十五”以前,档案利用者主要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主要为本组织的阅档需求而来,为工作查考、领导决策和编史修志而来,而“十五”以来,查档主体除去各类社会组织外,还包括愈来愈多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公民个体。
就张家港市档案馆的利用情况而言,个人利用比例已由2000年的36%上升到2002年的78%,2003年竟达到90%,2005年和2006年的个人利用比例分别为87%和81%。张家港市出现的个人与机构查档比例大逆转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档案馆也普遍存在着,如浙江省杭州市江东区档案馆,个人利用比例也由2001年的42%上升到2004年的75%。绍兴市档案馆2004年的个人利用比例达65%,江苏射阳县2003年,个人查档比例达60.5%。
上述数据表明,在各地基层档案馆,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个人利用档案已经能够占据档案用户的大半壁江山,成为档案用户构成的主要力量。而相对地,机构用户所占的比例却大幅度降低,逐渐成为档案用户中的小众群体,利用卷次也从1997~2000年的年均2500卷次下降到2001~2006年的年均1100次。档案利用主体出现的这种转向,笔者认为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1.个人用档比例的提高与“十五”期间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经济活动的活跃频繁密切相关。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的迅速推进,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转制及个体私营经济活动的频繁,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企业员工的身份发生转换,社会保障系统逐步完善,因而在征地动迁、企业专制、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大量以社会公民为查档主体的利用需求,各阶层百姓通过查档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原始凭证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机构用档比例的下滑与各地政府工作的创新和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急剧的形势变化。新形势、新要求的开拓性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调研和创新决策,由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领导决策和工作推展中注重对过往经验借鉴的工作方式。与此同时,十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政府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的推进,使得相关文件资源可以依托互联网和政府工作网站,得到更为快捷的查阅。
查档内容变化明显,民生档案成为查阅重点
“十五”期间,基层档案馆的查档内容发生了明显转移,以查阅党政文书为主的工作查考类档案的利用需求在“十五”期间呈下降趋势,而在企业转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社会保障建设、个人婚姻生活中维护个人公民权益的民生档案,如工龄认定、婚姻证明、身份确认、工作经历、房屋拆迁凭证、社保资料等原始证明类档案的需求量则大幅增长,逐渐取代工作查考及编史修志类档案成为查阅的主要内容构成。
以张家港市档案馆1997~2006年各类档案利用量的变化情况为例,如上图所示,因工作需要而查考的文件从2000年的3246卷次下降到2003年的710卷次,而民生类档案的查阅则在此期间从579卷次/年上升到5740卷次/年,增幅达十倍之巨,并且在“十五”期间一直高高占据档案利用量榜首之位。在民生类档案的查询中,婚姻档案、房产档案、身份证明档案利用频繁。笔者在调研中随机抽取了张家港市档案馆2004年11月份的《档案资料查阅登记表》,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表明,该月份个人查档比例达90%,共有270人次,其中婚姻类档案查阅65人次,房地产类档案10人次,认定工龄及身份查档70人次,办理社保及退休手续查档85人次。通过对这些涉及公民人权、物权的民生档案的查询,较好地解决了各阶层百姓诸如婚姻解除、办理退休、户口迁移、确定工龄、享受社会保障、处理房产等民生事宜。
学术研究用档在基层档案馆需求偏弱,编史修志的查阅需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经久活跃
县(市)档案馆由于历史原因主要以建国以来党政文书档案为主,馆藏特色不够明显,加上县(市)的科研院所较少,学术气氛较淡,所以学术研究类用档需求较少,每年有零星研究者因科研需要少量用档,且多以利用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档案为主。然而在此十年间,因编史修志而产生的查档需求虽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却一直较为活跃。
以张家港市档案馆为例,如上图所示,在该类档案利用需求最少的2004年,全年也有36人次及237卷次的利用量,在1997年及2000年则高达4936卷次和5532卷次,这期间还未出现20年为周期的县(市)地方志的编写和修订。
编史修志、记录历史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时至今日依然如此,市志、镇志、各类专题志直至机构组织编制的用以记史或宣传的文字影像资料均产生了大量利用需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7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