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与江苏发展的新相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颢瀚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制定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机遇。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到国家战略,事关长三角的未来,也事关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从国家发展与我省发展的关系看,这一规划具有战略的引领性、规划的融合性、目标的国际性、改革的创新性。
  首先是战略的引领性。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是我国区域发展的最重要的规划,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区域发生重大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应对国际经济结构、国际外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激发长三角发展的巨大潜力,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性战略规划。由于这一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挥了特殊的率先发展作用,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成为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区,因此规划明确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要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也就是要使长三角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对外交流中发挥引领性作用。
  长三角区域规划进一步凸显了我省在全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规划把长三角的区域范围由原来的16城市,扩展到江苏、浙江与上海两省一市的全部区域,从经济总量来看,2009年我省GDP超过34000亿元,超过全国的1/10,浙江为22832亿元,上海为14900亿元,长三角地区GDP总量71793亿元,占全国的21.4%,我省GDP占长三角47.5%,接近一半的总量。规划明确了原长三角16市为长三角的核心区,16个城市中江苏占有8个。新规划中确定了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为区域性中心特大城市,江苏占有3个。从空间战略定位看,规划包括两省一市的全部区域,使得江苏的战略空间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是苏中和苏北成为长三角的新区域;二是沿海地区成为长三角北翼新的增长极;三是徐州至连云港沿东陇海线与苏北地区成为长三角新的增长极;四是原来的长三角北翼地区,即从上海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到南京,再加上长江北岸的南通、泰州和扬州,从空间地理关系看,从城市功能与经济功能来看,这一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大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或中心轴线地区。目前已经开通的沪宁高速铁路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确立和强化这一地区在长三角地区中的中心作用;五是明确南京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提升了南京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地位,明确了南京都市圈的更大的辐射功能。
  第二是规划的融合性。长三角区域规划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涉及空间广泛、目标高远。从长三角规划的内容与我省发展的战略思路的关系看,长三角区域规划与我省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思路,在区域与城乡空间上、生产力布局上、产业内容上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上都有高度的融合性。这说明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吸收了我省发展的相关规划与发展思路,同时这种融合也有利于我省在贯彻落实中把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与我省战略规划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从空间关系看,我省先是提出了沿沪宁线城市带和产业带,之后又提出了沿长江经济带和产业带、沿东陇海线城市带和产业带,之后又明确提出了沿海经济带的战略与规划,形成了我省苏南、苏北、苏中与沿海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长三角区域规划中提出了一核九带的空间格局,以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核为上海城市区,九带即沪宁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杭甬发展带、沿海发展带、沿东陇海线发展带、沿湖发展带、宁湖杭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等,其中涉及江苏范围的发展带,与我省空间战略布局是一致的。从长三角地区规划的产业方向与产业布局看,在沿江地区、沿沪宁带地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等城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形成以上海、南京、苏卅、无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设计与生产中心。加快建设上海、泰州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进一步做强无锡太湖药谷等品牌,建设南京、苏州、连云港、杭州等中医药、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扬州、泰州、南通、温州等城市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以苏州、无锡、宁波、徐州等城市为骨干,提升机械装备制造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和盐城积极发展轿车产业,形成区域性轿车研发生产基地。以苏州、常州、扬州和金华为重点加快形成国内重要的客车生产基地,独立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以上海、南京、常州为重点,加快形成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长三角地区联手形成上海一核,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五节点的旅游业合作发展空间发展布局,等等。可以看出,规划的产业方向突出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指向,这个指向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产业方向是高度一致的,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与我省的产业空间布局也是一致的。
  第三是目标的国际性。规划不仅明确提出了要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门户,而且提出了要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以“世界城市群”的新目标定位,提升了长三角整体规划的层次性和权威性。这一目标包含:第一,要在长三角地区建设一个达到世界级的都市区,这一区域既包括上海和我省的沿沪宁带、沿长江经济带,同时也包括我省沿海地区、沿东陇海线地区和苏中苏北的所有地区,未来我省城市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世界级的城市群包含一个多内涵的功能目标,既要有面向世界、联通世界的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也需要具有世界水平的城镇化体系,同时要求具有世界水平的交通体系、通讯体系,也内含着人民的生活要达到世界比较发达地区的水平,要逐步实现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个世界级的城市群还要求具有立足于世界的竞争力,不仅要求其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够与世界级的城市群等量齐观,而且在城市的功能上,要有国际化的服务功能。对于江苏来说,苏中和苏北地区,包括沿海地区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应当立足于世界城市群或世界都市圈的高度和视野,按照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征和要求,制定能够支撑起长三角国际城市群的规划,使之尽快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以建设世界城市群为目标,两省一市共同建设能够支撑起世界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竞争力。从国家规划的层次看,建设以立体、快速交通网络为主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应当把包括轨道交通、城际快速交通在内的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延伸至苏中、苏北全境,以此提升长江三角洲进一步发展的承载力。
  第四是改革的创新性。改革与创新既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动力。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无论是从规划的空间布局,还是从规划的产业方向与规划的保障措施条件来看,都体现了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如在体制上提出有序推动异地联合新办开发区,设立区域发展基金,探索有利于促进区域自主创新的一体化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有关政策等等,都具有制度的改革性与创新性。在规划的组织实施上,提出了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本规划的具体政策措施,及时指导地方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估和监督检查,做好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及时将实施情况向国务院报告,等等。这些内容从更高的宏观层面,以及国家宏观与省市的关系方面看,也具有制度与体制的创新性,为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新的动力。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涉及体制、机构与政策多层面,如对长三角转型升级与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等,也都需要给予整体的支持。今后两省一市的协作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前提与以往不同。以往长三角合作的空间区域主要在两省一市中的16市的范围。现在规划明确把两省一市的全域作为长江三角洲的空间范围,两省一市全域就同时成为一个区域共同体,因此,长三角协作的新空间、合作的新思路、合作的政策与未来发展的目标,都必须从两省一市全域整体出发。当然,这些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予进一步的明确,并给予在长三角地区贯彻实施规划的具体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9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