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外科技投入现状与趋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永前

  【摘要】我国科技事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制约因素与瓶颈。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科技事业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实力,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创新制高点。   【关键词】科技投入 R&D 经费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到了21世纪,世界各国开始不断研究和探索政府科技投入管理和使用的新模式,加大政府科技资金投入,确保科技政策的支持和创新产出的数量。发达国家政府将扶持企业创新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不断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而且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比如,美国很重视对企业的研发提供财政资助,在1982年制定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并根据该法设立了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每年必须从其研发预算中抽出一定比例(2.5%)的资金用于支持相关小企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在联邦政府采购中,必须保证小企业获得23%的采购份额,大企业也必须保证将其获得的政府采购份额的20%转包给小企业。   国外创新型国家在制定国家创新战略和科技政策时,积极吸纳产业界人士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同时对企业的研发提供财政资助,通过政府采购促进企业研发,对企业实行研发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提供服务,通过产学研联合推动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增加R&D①经费投入。   世界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对比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各国科技投入和使用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2007年,世界各国纷纷大幅度增加R&D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排名为:以色列(4.68%)、韩国(3.47%)、日本(3.44%)、美国(2.68%)、德国(2.54%)、法国(2.08%)、加拿大(1.88%)、英国(1.79%)、中国(1.44%)、意大利(1.13%)、俄罗斯(1.12%)、巴西(1.02%)、印度(0.61%)。中国位列第九位。同部分国家地区以及世界各国平均值的比较来看,我国在科技投入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按R&D经费来源分。世界各国R&D经费企业来源的平均值58.6%,中国为70%;世界各国R&D经费政府来源的平均值32.2%,中国为25.6%;世界各国R&D经费国外来源的平均值5.8%,中国为1.6%;世界各国R&D经费其他来源的平均值3.6%,中国为3.4%。由此可见,我国R&D经费企业投入强度不够,政府投入力度不足。   按执行部门分。从国家R&D经费支出按照执行部门分类来看,研究与开发机构占百分比第一的是俄罗斯(27%),中国排名第二(18.5%);企业R&D经费支出比重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是韩国(77.3%),中国位于第三(72.3%)。   在高等学校方面,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比重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是加拿大(36%),中国位于第八(8.5%)。大学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并承担了国家主要的基础研究任务,高校与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科研合作。   其他部门R&D经费支出比重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是美国(4.3%),中国位于第五(0.7%)。   按国家R&D经费活动类型分。2006年,部分国家R&D经费按照活动类型分,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比值分别为:美国1:1.2:3.1;意大利1:1.6:1;日本1:1.7:10.9;法国1:1.6:1.6;韩国1:1.3:4.3;俄罗斯1:1:4.5;平均比值为1:1.4:4.2。   而2007年中国R&D经费支出按照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占4.7%,应用研究占13.3%,试验发展占82.0%,其比值为1:3:17。由此可见,我国的试验发展比重虽处于较高排名,但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再从各项排名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排名世界第一的均是意大利,中国均位于第七。试验发展排名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因此,我国今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公共财政应当加强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   国内科技投入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投入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杠杆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我国科技经费投入迅速增加。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扶持政策,引导了产业投资;政府财政间接支出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府采购作为事后资助手段推动了技术创新。各级政府科技投入和使用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具体而言,国内科技经费和R&D经费投入情况如下:   各省市大幅度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科技经费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省市纷纷大幅度增加科技经费投入,排在前七位的有江苏(1173.6亿元)、北京(1088.9亿元)、广东(850.4亿元)、山东(760.1亿元)、浙江(702.8亿元)、上海(585.7亿元)、四川(361.5亿元)。   目前我国有两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但是每个企业年均只有不到5个开发项目和2.5个新产品。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目前我国发明专利数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要坚持设立政府专项基金,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全方位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参与竞争。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加显著,所占科技投入经费比重加大。目前我国用于促进科技进步的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拨款、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政府采购、财政担保、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等。这些方式的运用对于推动科技进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008年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已达1055亿元,超过50亿元的省市有6家、分别是广东(132.5亿元)、上海(130.5亿元)、北京(104.0亿元)、江苏(96.1亿元)、浙江(88.2亿元)、山东(50.7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加显著。从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来看,上海已达22.3%,广东为15.6%,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加大。   在“十二五”期间,为了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我国必须实施更有力的科技投入政策,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保持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持续高速增长。为此,需要确保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部应严格执行《科学技术进步法》,在年初预算编制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大力增加财政资金对科技支出的投入,争取到2015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8%,研发投入占到GDP的2%以上。   省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同级财政支出比重比较低。从2008年全国省市本级财政拨款来看,位于前七名的分别是北京(91亿元)、上海(67.6亿元)、江苏(21.4亿元)、天津(20.5亿元)、浙江(20亿元)、广东(14.9亿元)、辽宁(12.8亿元)。这些省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同级财政支出比重很高,如北京(9.6%)、浙江(7.98%)、上海(6.87%)、江苏(4.49%)、天津(3.52%)、广东(3.49%),辽宁(3.48%)。北京、浙江、上海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之所以增长较快,是因为能够通过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保障有限的资金被集中使用于关键的科技领域,保证强劲持续的投入和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同时尽可能地防止令出多门和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   R&D占GDP比重较少。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达到2.32%。但近年来,该比重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如2004年为1.23%,均达不到1.5%。2008年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额为4616.01亿元,从R&D经费占GDP比重来看已经达到1.54%,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成绩。最近中国制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2.5%。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之一是注重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的风险最高,也最需要政府的资助和支持。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额位于前六位的是江苏(580.9亿元)、北京(550.3亿元)、广东(502.6亿元)、山东(433.7亿元)、上海(355.4亿元)、浙江(344.6亿元)。从R&D经费占GDP比重来看,2008年全国的数值为1.54%,排在前七名的是北京(5.25%)、上海(2.59%)、天津(2.45%)、江苏(1.92%)、浙江(1.60%)、辽宁(1.41%)、广东(1.41%)。   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科技投入,能够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满足我国经济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创新制高点的要求,加快创新建设。政府在科技发展创新中地位的提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结果,但是国家并不能取代企业成为最重要的创新主体。政府应该转变观念,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之外起到补充及促进作用,适当地参与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人事处)      注释   ①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可译为“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试验性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