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中健身运动对中老年妇女体适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一春

  摘 要 在邯钢集团生活区内选取50名离退休中老年妇女,通过问卷调查最终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中老年妇女20名为测试对象,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50分钟。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者的身体指数,腰臀比,体脂百分比,肺活量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运动对改善中老年妇女的身体指数,优化减小腰臀比例,降低体脂百分比,提高肺活量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水中健身运动 中老年妇女 腰臀比 体脂百分比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比较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较大、人口老龄化增速较快、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等特点。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不仅是老年群体的问题,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何使中国众多的老龄化的人口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更加丰富而身体更加健康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水具有流动性、浮力和阻力大、散热快等物理特性。因此水中健身被誉为安全、有效的休闲体育项目, 是我国现阶段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而大力推广的群众体育项目。因为以前的水中健身运动都是主要以年轻人为研究对象,对中老年研究极少,所以本实验选取中老年妇女为测试对象进行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邯钢集团生活区内选取50名离退休中老年妇女,通过问卷调查最终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中老年妇女20名为测试对象,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50分钟的水中健身运动。
  1.2 运动方案
  健身操动作是依据上海财经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的动作而选取。水深也遵循其对水深的要求1.2~1.4m。包括10分钟的岸上热身活动,活动四肢加快血液循环。40分钟的水中健身操,基本动作:(1)水中踏步,踏步动作强度较低,在运动过程中,至少有一只脚与地面保持接触。技术要点:做动作时膝关节尽可能抬起,但不要露出水面,上体保持正直,落地时由脚尖过渡到全脚掌。(2)水中走步,在水中前、后、左、右、斜向走,弧形走。技术要点:步伐要均匀,不要太大。(3)水中前踢,双手叉腰,单腿站立,一腿弯曲抬起,并使大腿尽量与上体保持90度,小腿与大腿保持90度,然后小腿逐渐伸直。技术要点:抬腿时大腿部要露出水面,伸腿时脚尖、膝盖紧绷,上体保持直立。(4)水中腰部练习,双脚站立,一手叉腰,另一手手掌向内,并向侧伸展,腰侧屈。技术要点:做侧屈动作时身体不要前倾,不要收腹。结束部分10分钟在水中做伸展动作,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速度要缓慢,使脉搏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1.3测试指标
  1.3.1腰臀比
  使用人体测量皮卷尺环绕受试者腰(平脐水平),在受试者呼气末时测量腰围;再把卷尺下移至受试者臀部最宽处,测量臀围。
  1.3.2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采用皮脂厚度测量法,测量仪器采用国产“仿荣研式皮脂计”。测量方法是:受试者直立,肢体放松,被测部位裸露,测量者用拇指和食指将测量部位的皮褶捏起,然后使皮脂计的两连接点距离指端1cm出钳住皮肤,待指计停止后,立刻读数,取至0.5单位。可连续测量三次,取两次中间值,三次测量的误差不应超过5%。女子测量部位肱三头肌部和肩胛下皮部。推算公式采用日本铃木长岭计算公式。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问卷和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水中健身运动对中老年妇女腰臀比的影响分析
  腰臀比(WHR)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当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中老年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量也在不同程度的减少,工作负担减轻,精神放松,无形之中导致食量增大,身体消耗减少,时间长了导致肥胖。水中健身实验过程中,中老年妇女的腰臀比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能源物质的减少造成,水中健身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通过长时间不间断的训练,提高了氧的消耗量,加速了能源物质的代谢,另一个原因是能增加机体对脂肪的利用率,并加速脂肪的动员速度,腰臀比的减少符合中老年妇女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
  2.2水中健身运动对中老年妇女体脂百分比的影响分析
  皮脂厚度测量法属于形态测量法,更加适合于老年人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通过水中健身实验,受试者的体脂百分比明显减少,许多由肥胖过渡到可接受甚至于良好状态,可见水中健身可以有效的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
  3结论
  水中健身能减小中老年妇女腰臀比,有助于保持理想体形,对中老年妇女体脂百分比的影响非常显著, 有于助保持理想体形,同时对肥胖的中老年女性还有减肥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崇民,张一民.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J].体育科研,2008,29(1).
  [2] 朱笛,温宇红.水中健身[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3] 谭思洁,刘洵.体适能评价与运动处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08-109.
  [4] 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015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