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语言逻辑思维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路

  摘 要 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它通过语言来表达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对相同思维对象所采取的思维方式便存在差异,最终就体现在语言表达的差异性。本文浅析了中英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和失当。
  关键词 思维 语言 英汉民族 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依靠作为其外化载体的语言来表达。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尽一致,也就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性。
  1英汉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的差异比较
  季羡林先生在《神州文化集成丛书》的序言中提到“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异者更为突出”。也就是说,不同民族在某些方面有相同的思维方式,但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指出“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以人生为本位,最富人文意识,最重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人本文化”(李瑞华,1996:625)。可见,汉民族形成的是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事物的本体型思维方式,因而汉语惯用表示人或生物的词做主语。而西方文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凭借自身智慧和科学力量来征服自然,形成了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观察、分析和研究对象的客体型思维方式,因而英语常用非生物名词或无人称代词做主语。
  例1:It is often said…that our seemingly great growth in social morality has oddly enough taken place where private morality…seems to be declining.
  人们常说,……我们的社会道德似乎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令人奇怪的是,就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个人道德观念……却似乎正在沉沦。
  例2: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1.2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汉民族形成了惯于从总体上观察事物特征的综合型思维方式。这体现在汉语语法的隐含性和句法的意合性,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如增加“着”“过”“已经”“正在”“过去”“将来”等表示时态变化的词),而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先后决定分句的排列顺序。而西方在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主要靠的是利于对事物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的分析法,这种分析型思维方式则表现在英语语法的外显性和句法的形合性,时态需通过动词的曲折变化体现,而从句位置灵活且与主句必须根据语法功能用关联词衔接起来。
  例3:Few follow the advice of Isabella Beeton, the guru of British cooks in the 19th century, who decreed in an early edition of her book that “a good meal, if enjoyed and digested, gives the support necessary for the morning’s work.”
  19世纪英国烹饪大师伊莎贝拉・比顿曾在其著作的一个早期版本里说过:“受用一顿美餐,能使整个上午精力充沛。”这番高见,现在很少有人来领教了。
  例4:I chanced to be present when the sisters-in-law were having a quarrel.
  她们妯娌吵嘴,不巧被我撞见了。
  1.3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
  中国哲学认为“动而成象则静”(邵志洪,2005:27),其中的“动而成象”体现了汉语倾向使用动词,重视动态描写带来的生动性。而英语丰富的词缀能从动词和形容词中派生出大量名词,因而名词化是英语常见的现象,且介词与名词的搭配也使其静态倾向更为显著。
  例5:Our anxiety is born of our knowledge of what is now possible for each other and all.
  我们之所以焦虑不安是因为我们知道对每一个人,对所有人可能发生什么事。
  例6:You have to wash the pill down with sips of water.
  你得喝几口水,把药丸吞下去。
  1.4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中国古代哲学讲求“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申小龙,2003:324)。受此影响的汉语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表达倾向于具体。而西方文化秉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尚思”(包惠南,2001:26),即西方人在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和分析的过程中,试图从物象的类别中提取出共相,再递级上升进行抽象概括。受此思维影响,英语语言表达倾向于抽象。
  例7:The government is doing its best to ease the tension in that area.
  政府正在竭尽全力来缓和那个地区的紧张局势。
  例8:His mind was in a turmoil these days and he was quite unable to think straight.
  他这几天心里七上八下,老是安静不下来。
  1.5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在描述同一事物或行为时,不同民族所(下转第146页)(上接第84页)取角度及思维方向有时是极不相同的,因而采用的语言形式会是截然相反的。尤其对于时间坐标,英汉民族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语是面对着过去来区分时间先后的,“前”和“后”分别指过去和未来。而英语则是面向着未来来区分时间先后的,分别用“back”和“forward”指过去和未来。
  例9:In this regard a chore is the very opposite of a “happening”―that strange sort of event which a few years back was so much in fashion.
  在此意义上,家务事与“偶然事件”―几年前盛行的事件里的那种异常事件―恰好相反。
  例10: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2结论
  由此可见,不同民族人群由于其思维具有的民族个性,其语言表达在很多时候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鉴于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其对各自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避免出现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和失当,以便能有效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225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