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资本积累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发展结果及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观点,分析了资本积累和资本再生产的发展过程,探讨了资本有机构成增加引起的社会矛盾,资本扩张和资本垄断等现象,研究不同社会形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资本积累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发展结果和差异、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下资本积累的历史发展趋势。
  [关键词]资本;资本积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7047
  依据马克思先生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积累的论述,不同社会形态下资本积累的发展结果并不相同,资本积累推动了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对比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积累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的实质让资本积累的发展结果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最终命运——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能够在大范围内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发展选择和制度建立的问题。分析资本积累发展过程及区分其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发展和结果,有利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加深对社会矛盾和国家体制的认知。
  1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剩余劳动力所有者占有之间的管理和强制劳动关系,以及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通过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可以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企业获得的剩余价值不是用于个人消费,而是作为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添加到生产过程中,转换成新的资本,用于购买额外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使生产能够扩大并重复,即剩余价格。价值资本化是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通过扩大再生产,企业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增添吸取劳动力的固定资本如厂房、机器设备、劳动器具等,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资本家能够更快地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都是扩大再生产。只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然而,在这两种不同且对立的社会形态中,它们的矛盾表现和本质均不相同。私人资本积累条件下,因为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要求对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而私人资本积累则以压榨劳动者为方式,因而私人资本积累的趋势与劳动力扩大在生产的要求相冲突,体现了其剥削的本质。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的发展能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进而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增强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的生产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社会主义条件下,积累与消费、劳动者与剩余价值表现为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而不再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能从每一位劳动者的小的和谐凝聚整个社会的大的和谐,从生产制造的源点消除具有剥削性质的矛盾基础。
  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企业获得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竞争以及追求利益等因素下,企业会不断改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率,因而其资本有机构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改善既是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带来人口相对过剩的社会问题。在改善原有资本有机构成的基础上,生产劳动的资本需求将相对减少。新仪器的引入也将社会生产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需求,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出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是人口相对过剩,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借用形象的比喻,相对过剩人口能够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适应再生产周期性发展需求:当资本主义再生产经历危机时,大量的工人被抛入失业大军;当再生产高涨时,需要追加大量的工人,失业人口就可以及时地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力力。另外,存在大量相对过剩的人口,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在劳动力资源过剩的情况下,资本家会压低劳动力价格,这有利于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也有利于资本的积累。
  相对人口过剩会导致在两中社会形态下不同程度的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无偿地剥夺了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无产阶级的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都是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同时,相对于人口过剩,大量的无产阶级失业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水平,导致贫富分化。因此,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主义在长期的剥削和压迫下积累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也揭示了无产阶级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之间的根本对立和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当代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暂时缓解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调节经济生活,但从根本上讲,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节并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由于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日益加剧,因此它無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消亡的历史规则。
  从长期角度看,失业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现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人口众多、适龄就业人口众多等现实条件的影响,我国社会承受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本质下,我国并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阶级矛盾问题。通过改革和发展,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健全和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制度等系列措施逐步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3资本扩大和垄断
  个人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扩大资本。资本积累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扩大总资本。资本集中是指个人资本吸收其他资本,形成新的、更大的资本。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相辅相成,因为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和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垄断。在当今经济发展中,垄断满足了集中生产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但垄断的形成和稳定会使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经济基础,垄断统治渗透到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加剧阶级矛盾,在垄断下的社会被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影响到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下的今天,还将垄断的范围涉及世界上经济落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贫困国家,在独立前沦为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奴役,经济十分落后。很多国家在独立后,仍受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以经济渗透的方式进行掠夺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过高,资本短缺,财政危机频发,经济十分落后。资本主义在阶级与阶级之间、国与国之间进行的掠夺,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被资产阶级无偿取得,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被经济发达国家的欺压,这不仅导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贫富两极分化,还导致国与国之间经济差距扩大。当代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過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业已形成的世界经济格局,是导致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扩大,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生活贫困化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时代,受发达国家在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威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起。国家的生存发展,在世界民族之林,同样是弱肉强食,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够拿起武器,捍卫自身的利益,树立起自身的权威。
  4资本积累的发展结果
  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会促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改善,随着机械化生产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被无偿剥削,使得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在此过程中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资本主义制度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阶级分化、阶级对立等现象,并发展了极为尖锐的利益矛盾。因此,私人资本的积累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及其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我调节缓和社会矛盾,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正是资本主义积累造成的必然结果。
  与私有资本积累相反,公有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带领社会共同富裕。公有资本一方面能够保证劳动力超出个人消费需要为社会提供剩余价值,满足社会发展进步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阶级压迫的性质,具有旺盛的资本积累能力。公有资本积累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另一方面,由于消除了资本积累的阶级对抗性质,整个社会通过先富帮后富的形势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共同富裕。没有阶级矛盾,社会主义制度也具有消灭贫困的巨大潜能。
  从历史趋势来看,资本主义资本的积累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共有。但由于竞争的加剧以及垄断的出现,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形成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的矛盾。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危机频发,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家改革和政策调控下,经济开始稳步增长,但本质上,国内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本身中的基本矛盾尚未解决。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社会主义的崛起和发展下,为之预备了掘墓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垄断已经成为生产力模式的桎梏,生产力模式是在这种垄断下共同繁荣起来的。生产资料集中和劳动社会化是两个阶级冲突的表现。当这种矛盾激烈到与资本主义发展不相容的地步时,无产阶级必然要取代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区别在于能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劳动人民的根本富裕。社会主义积累具有比资本主义积累更旺盛的能力,因为它的公有资产的剩余价值百分之百都用于社会建设中去,且消除了阶级对立,社会主义积累能更好地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马克思论述了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共产主义,要实现这一伟大制度,必须以社会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和劳动者的发展提高为基础。马克思先生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社会主义伟大构想,极大地指引了发展新时代的前进方向:应当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用新技术、新人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姿态,向着社会主义新时代迈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资本论[M].刘炳瑛,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 宗鑫对经济转型期马克思原始资本积累理论的再认识[J].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1).
  [3]张亮格罗斯曼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批判的再考察[J].国外动态理论,200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6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