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下构建生态课堂的原则及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SPOC为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将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的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形势下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构建生态课堂是可行的。构建“SPOC+翻转课堂”需要遵守最适度原则、教育节律原则、生态系统整体效应原则,并突破教育过程中的花盆效应。因此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构建有效的课堂因子,以此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才能实现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SPOC
  翻转课堂
  生态课堂构建
  教育技术一直是推动教育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线课程平台、在线通讯技术等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由此诞生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然而,随着MOOC的推广和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学生退课率高”、“缺乏师生互动”、“学分认证难”等弊端。为了完善MOOC的不足,顺应在线教育发展需求和满足学习者不同需要,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根据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势态,不难发现在线教育只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不但不能取缔传统课堂教育,反而会更好地为传统课堂服务。利用在线教育技术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资源和教学手段。
  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的分支,它是以教育生态学视角考察课堂教学过程。理论上,“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构建出良好的生态课堂。在具体实施"SPOC+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育改革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变化。切实有效地应用"SPOC+翻转课堂”为传统课堂服务,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一、“SPOC+翻转课堂”重构生态课堂的可行性
  (一)泛在知識环境为“SPOC+翻转课堂”提供了优质的信息源
  2003年在美国国家可续基金会召开的"NSF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中”提出了“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泛在知识环境即指无所不在的知识服务环境。泛在知识环境下,一方面人们可以轻易地获取大量的高质量的信息,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事实上,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生态环境中,以电子媒介做为信息的载体,使得学习资源在飞速的积累和传递。随着MOOC教育的推广,很多拥有优质教学资源的高校已面向大众分享了众多的优秀课程。这些正是实施“SPOC+翻转课堂”的教育资源基础。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是“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信息因子,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沃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激活了教育源头的水源,也是利用“SPOC+翻转课堂”构建生态课堂的前提。
  (二)教育技术进步为“SPOC+翻转课堂”提供了加工知识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实施“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利器。实施“SPOC+翻转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互联网平台和有效的信息交流技术手段。资源丰富,运行稳定的MOOC平台可以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可操作性强的SPOC平台可以构建良好的私有化课程讨论区;便捷的在线交流软件可以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基本保障;此外,日趋成熟的在线问卷和在线题库技术,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情。这些基于计算机自动化的教学辅助方法为实施“SPOC+翻转课堂”提供了可能,强大的教育技术手段是师生内化知识的生产工具。教育技术的进步是构建“SPOC+翻转课堂”的技术条件。
  (三)师生内在的信息素养是实施“SPOC+翻转课堂”的潜力
  生态课堂中的所有生态因子分为两个方面,即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它们相互依赖、制约和互动。网络资源和教学技术工具属于教学环境因素,学生和教师是生态课堂中的主题因素。和谐的生态课堂则需要保证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平衡状态。师生内在的信息素养必须与目前先进的教学环境相匹配。由于计算机的普遍推广,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人们已经接受了基于互联网传递信息的方式,并且也建立了借助互联网解决问题的意识。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推广,未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具备在线学习的经历,教师也会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师生日益完善的信息素养是实施“SPOC+翻转课堂”的心理基础和内动力。
  二、“SPOC+翻转课堂”重构生态课堂的原则
  建构一个良好的生态课堂,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环境,通过课堂教学良性循环来实现个体共生、多样化发展,最终让课堂趋于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在线教育和传统课堂取长补短,融合而成的多元化教学课堂。实施SPOC教学模式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环境进行重构,这种重构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教学的内涵和本质。应用“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构建出这种良性发展的生态课堂。从教育生态学视域出发,构建这种新型的生态课堂,必须遵循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即最适度原则、教育节律原则、生态系统整体效应原则,突破教育过程中的花盆效应。
  (一)最适度原则在“SPOC+翻转课堂”生态课堂中的体现
  教育的个体生态其承受力和耐受度是有明显差异的,因此构建生态课堂需要遵守最适度原则。教师方面,控制教学班数量及教学班学生数量,以避免教师授课超负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任课教师需要在课下完成诸如准备学生预习资料,设计教学流程,辅助学生筹备翻转课堂内容,准备课堂教案等一系列工作,以此来保障翻转课堂顺利进行。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如此巨大,为了保障教师授课质量,需要限定每位教师授课的班级数每周不超过三次,每次实施翻转课堂的学生人数大约30左右。学生方面,最适度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预习材料的数量、参与翻转课堂次数、学习任务数量及难度的大小。实施翻转课堂后,学生课下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都会增强,并且学生还有其它课程的学习压力。学生课下任务太少,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请;任务量太多对学生造成负担,产生抵触情绪敷衍了事。一般而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学时分配3:1即可,学生每周课下预习时间大约是课上时间的2倍,单次讨论的内容不超过5个问题。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对教育和教学贯彻好最适度原则,即可保证教学质量事半功倍。   (二)教育节律原则在“SPOC--翻转课堂”生态课堂中的体现
  教育节律原则是指施教过程要符合学生的生理节律,这包括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生物钟的规律。“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强调与传统课堂的时序重构,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引导和指导学生“先学”,并且要用习题和在线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SPOC+翻转课堂”的教育节律是“线上预习——课堂解惑——课后总结——翻转课堂强化知识点”;传统课堂的教育节律是“预习——听课——复习”。“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比传统课堂的教育节律增加了强化知识点的环节,并且在学生线上预习段有教师进行引导和强参与的。所以在此类生态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更加完整,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有利于提高教学和教育质量。
  (三)生态系统整体效应原则在“SPOC+翻转课堂”生态课堂中的体现
  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互相调节和制约的作用,从而产生整体效应。“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MOOC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翻转课堂过程均紧密结合,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此外,在翻转课堂环节建立了学习小组,这样生态课堂中就存在着“师生关联”和“生生关联”。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权威关系与传统课堂类似。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依慕关系促使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形成榜样群体,榜样群体的示范作用带动起其他小组。由此而体现出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正向发展。
  (四)突破花盆效应在“SPOC+翻转课堂”生态课堂中的体现
  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环境效应,人工创造出适宜生长的良好环境,就削弱了主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从而造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输出端,只要求学生记住,不提倡学生思考;只要求学生掌握现有理论,不提倡学生探索产生理论的过程;只要求用标准答案解题,不提倡求异思维。“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因为“翻转”了传统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所以更关注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教师留下疑问让学生寻找答案,学生把思考后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进一步答疑解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锻炼自学能力。最终让课堂突破了花盆效应,构建出开放型的生态课堂。
  三、“SPOC+翻转课堂”构建生态课堂的生态因子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生态因子构成的,除去基本的物质生态因子外,本文主要探讨生态因子中的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SPOC生态课堂中的主体因子包括教师因子和学生因子;环境因素包括课堂教学的时空因子、教学媒介因子、和制度因子。
  (一)生态课堂中的主体因子
  生态课堂中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类似,教师和学生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两个种群,二者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有机主体,并且缺一不可。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产品”,而生态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求知需求是教师知识输出的“指挥棒”。SPOC教学模式中,在线下的传统课堂--中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不但翻转了原有的“师生关系”,还引入了“生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解惑而相互依存,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而形成共生关系。这样学生从“学习”转向“探究”,教师从“主导”转向“引导”。教师虽然不再主导课堂,但是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把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生态课堂中的时空因子
  SPOC生态课堂的时空因子是基于在线学习完成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中,要注重和突出课堂的时序重构的内涵。学生“先学”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保质保量的先学是保障翻转课堂质量的先决条件。先学重构了原有课堂的时序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在SPOC生态课堂中的在线学习,引入其他高校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将授课教师从以前的“一人之言”转向“多人为师”,授课场所由“教室”转向“网络”。这样扩展了原有的教学空间,突破了书本的限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加丰富知识源。时空重构转变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也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
  (三)生态课堂中的媒介因子
  SPOC生态课堂的媒介因子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媒介因子分为两类,一类是传递知识的载体,一类是师生交流的载体。传递知识的载体有很多,因此媒介因子也是多种类型的,例如纸版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教师讲义均是生态课堂的媒介因子。信息源是教学活动的土壤和原材料,是师生发现知识的源泉。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互联网信息更新的速度是迅速的。教师可以甄选适宜课程学习内容的信息,做为学生先学的参考资料推送给学生,同时留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师生交流的载体可以通过一些大众的便捷的在线交流工具实现,比如QQ、微信、微博。这些常用的互联网交流平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所以应用这类软件作为师生间交流的平台,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师生互动。
  (四)生态课堂中的制度因子
  SPOC生态课堂的制度因子包括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办法、课程评价体系、翻转课堂组织办法。规范的制度可以保证生态课堂有效运转,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和必要条件。翻转课堂的形式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还很陌生,所以就需要用制度来引导和规范学生参与翻转。传统课堂削弱了学生的话语权,进而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现象对翻转课堂很不利。因此可以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结课成绩的分配比例,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提问以及多参与。
  四、结论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强大,“互联网+教育”异军突起。但是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并没有摒弃传统课堂实体,反而它是对传统课堂的完善和改进。构建“SPOC+翻转课堂”的生态课堂,不能仅仅停留于形式上的改革,把将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割裂成单独的部分。任课教师在这类生态课堂中担任“导演”的角色,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内容,設计好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恪守翻转课堂理念,强调学生“先学”在先,教师“解惑”在后;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用过程化考核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上课程中提倡引入了其他高校的教学资源,这样课程的讲授加入了多名教师。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授课方式,要求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统筹性有很好的把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32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