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课堂的教学准备及课堂设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成功课堂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主要围绕教学准备和课堂设计这两大环节,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重点探讨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和技巧,以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助益。
关键词:成功课堂;教学准备;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8.084
1 引言
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与台下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也与台上的充分发挥息息相关。成功课堂离不开优秀的教师,他不仅仅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中心的和表演者,更重要的是把握“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把学生的需求纳入教学环节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本文结合教育学及心理学理论,系统分析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设计的全过程,以期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助益。
2 充分的教学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其实就是在说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就一门课而言,教学准备应包括站上讲台前的一切工作。这其中涉及教学资料的准备、教案的设计以及诸多细节的考虑等。下面分别进行考察。
2.1 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是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及目标而存储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是所谓的备课资料。这是上好一门课至关重要的一环。备课资料主要有:(1)教材、配套的教辅以及专业书籍。举例来说,现今高校最流行的现代汉语版本是黄伯荣、廖旭东版,在上语言学课程时,如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等,都需要应用到“现汉”的知识,但由于各家知识体系在构建上略有差异,难免会与学生已接触的知识体系相矛盾,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扰,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资料时,一定要先以黄廖本为基础,总结提炼出一套最合理的理论框架,再往里填充“肉”,这样才能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此外,专业书籍的使用也需要精心挑选,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对很多知识的认识和想法相对精深一些,但是毕竟接触的学生都只是大学本科,所以即使有向学生灌输前沿知识的想法,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切不可变成老师的“一言堂”。(2)案例,导入的资料以及醒目的示意图等。举例来说,在讲“汉语史”中的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时曾提到先秦时期的“蝌蚪文”及秦代的“小篆”,如果单纯讲述这两种不同的文字写就的《尚书》,学生可能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而可以在备课阶段就先做好相应的资料积累,尤其可用醒目的图片直接展示,这样起到了视觉刺激的效果,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对于备课资料的准备,教师可专门为每门课设置一个资料库,里面分为“视频”“音频”“示意图”等,在编写教案或者制作课件时,可以根据上课的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备不时之需。
2.2 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
一般来说,由于现在多媒体手段流行,教师上课多采取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教案往往是简案。即便如此,也不可忽视这一环节,因为它可以明确教学思路,弄清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的方式可以先确定本节所要讲述的几个大问题,然后再确定如何导入本课要讲的内容,最后确定重点难点。这些教案应与课件内容紧密相连,可采取不同的版式或标注的方式来进行区分。例如,重难点内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专题的形式,直接列出“专题一.论元理论”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用一整段的时间去专门解决一个重点问题。同时在多媒体的设计上,重点问题可以在前面添加“★”标示,或者把ppt的底板背景做成不同的样式,这样学生一看到这种背景,就能明确知道这是要讲的重点,自然会聚精会神地注意听。
至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我们也有一些实际的经验和认知:首先,应该明确多媒体课件与课堂讲授的关系。笔者认为,多媒体相较传统板书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就是节省时间。传统采取板书的形式,老师往往只抄了3,4个古文例句,5分钟就过去了。而且,有的老师字迹潦草,很多古文字学生难以识别,只能像画图似的描下来。但是,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简单准确地展示这些例子,学生也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不过,多媒体的缺点也随之而来,就是难以把握其使用的比例。很多时候整节课都是多媒体课件,黑板上只写幾个简单的字,一方面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往往印象不深刻;另一方面,有些具有逻辑性或者推导性的知识,还是用板书展示更为直观。此外,ppt课件也不宜把所有的话都直接展示在一张ppt上,如果设置动画,让它们一条条的展现出来,层次性更强,而且能够加深理解,不至于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除此以外,结合实际课堂经验,我们还可以将细节做到完善,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最开始站上课堂就一定要站稳讲台,所以一切可能遇到的细节问题都不容忽视。例如笔者在刚走上讲台时,对于教务多媒体的操作还不甚熟练,如果在上课时一旦出现了突发问题,那很有可能影响到上课的进度,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所以,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一般可以提前1天去上课的教室,演练一遍多媒体,然后顺便放一下ppt,看看视频能否正常播放,图片能否完整展示等,这样走进课堂也比较有自信。还有就是要自己练习试讲,尤其是最开始上课容易紧张,所以很多阐释的内容,都需要在备课阶段练习几遍,看看是否连贯。此外,每次的课件也应做好备份,例如传入邮箱、网盘等,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再就是仪容、服装等,只有以一种整洁的形象,饱满的状态走入课堂,才能带动学生,让他们也以一种饱满的状态回应教师。
3 良好的课堂设计
一般来说,课堂的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入、复习、课堂讲授、练习、回顾等。虽然这几个要素并不是必备的,但是作为完整的一堂课,这些都应该考虑。下面我们具体进行分析。 3.1 导入
导入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置,因而内容要与课堂讲授相关,但又往往要新奇有趣,可以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过一定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例如在讲授语言学概论这门课时,由于该课程性质决定较为枯燥抽象,学生往往有抵触情绪,这时可采取让学生自行讨论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较为有趣的内容,由此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举例来说,课本上提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本身很好记忆,但其实每个词都值得推敲,也会衍生出众多考点,此时教师可以将其拆解开,变换为小的思考题。既然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那教师可提问“你觉得你们家的小宠物是否有语言”,或者让学生设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语言会怎么样”,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降低学生的恐惧和抗拒心理,积极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一堂课的初始气氛往往可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3.2 复习
复习和导入二者有其一即可。一般来说,如果上节课的内容比较重要,而且与这节课有紧密联系时,可以采用复习的方式,回顾重点,承上启下。例如在讲“汉语史”的第一节课时,可以带领同学一起背“历史朝代歌”。因为涉及到“史”的内容,这种对历史朝代发展的知识应该是必备的,也是贯穿整门课学习的线索,因而在讲第二节课时,可以让学生一起背诵,或者采取单独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记忆力。
3.3 课堂讲授
首先,课堂讲授最重要的就是重难点突出,避免平铺直叙,所以可以采取别样的手段进行强调。例如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或者较有难度的情况下,把重点问题带出来,进行详细的阐释,一方面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学生往往更有兴趣,更想知道如何解决。
其次,要注意讲课的方式,如果一节课都是采取老师在讲,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一堂课的气氛总是有些枯燥,而且记到最后,学生很疲倦,老师往往也讲得缺乏激情,所以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讲课方式。古语云:“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说的就是注重新鲜性,往往可以另辟蹊徑。一般来说,可以将很多知识点先设置成小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学生稍加思索就能回答,这样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不拘形式,学生没必要一定要举手回答,随时有想法就可以直接提出。举例来说,在某次课堂提到古代老虎为何有“大虫”之称时,曾讲过这样一段小知识:“古人把动物泛指为虫,例如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这段知识学生多半觉得新鲜有趣,但有位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蛇”这样的身上什么也不长的动物应该称为什么“虫”,这个问题看似与课堂知识无关,但是如果生硬地打断他,或者随便搪塞一句,这就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个问题猛然一问也很难迅速找出恰切的答案。这时,教师应该先鼓励学生这种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的精神,然后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教师也应在课下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下一次上课时把这个问题集中讨论。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保持这种好学的态度;另一方面,这样的氛围也直接带动了其他学生,他们也能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3.4 练习
练习的设置最忌讳的就是简单重复,如果过于简单的话,学生觉得没意思,没有成就感,如果太难的话,学生觉得像听天书一般,这样的问题虽然具有含金量,但学生如果连一成都接收不了的话,也完全起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抛出一些与这节课相关的重点问题或者社会热点,然后在下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上课的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下来,一方面巩固了上课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学以致用。
3.5 回顾和衔接
一般来说,教师可在课前把一些重点内容或者纲领性内容列到黑板上,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有一种清晰的脉络感;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课后复习。另外,两课时的中间的休息环节也可以利用上,笔者一直采取一种衔接的方式,那就是播放有趣的小视频或者一些文字方面的小谜语。因为,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往往会有倦怠的情绪,尤其是语言类的课程本身就较为枯燥,这会直接影响到下节课的上课效果。但是,通过播放小短片的方式,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第二节上课大家都是一种较为兴奋的状态,所以这个传统就被我们一直保留了下来,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
4 结语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事实上,教师除了上课的充分准备和尽情挥洒以外,如果能够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可以亲近你,没有畏惧感,这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人格魅力会吸引学生更注重教师的课程教学,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人格修养,以更饱满的态度对待工作,以更热情的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也是成功课堂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戴庆厦.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专业的语言学教学[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1).
[2]姜艳艳.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4,(10).
[3]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4]申小龙.论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理论创新[J].辽宁师专学报,2004,(5).
[5]祖小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