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生态视域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关键因素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属于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而开放的体系。从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综合分析及运用限制因子、生态位、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及生态发展原理对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进行生态分析,探究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其生态环境间相互渗透、作用的规律与机理。
  关键词:教育生态;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95
  1 教育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
  美国博物学家索罗(Thorea,H.D.)最早于1858年给出了“生态学”一词的提法,从而有了模糊的字面意义“居所的研究”。但直到十年后,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E.)才正式定义了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
  20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无异于生态圈的发展,生态学、人类学与社会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发展而来的人类生态学与社会生态学大大促进了教育生态学的出现和演进。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Waller,W.)出版专著《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该书首次将生态学用于研究教育,其中的提出的“课堂生态学”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而直到三十年后的1966年,“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才首次由英国教育学者阿什比(Ashby,E.)提出,他从生态学的视角对英国及殖民地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系统地审视,其意义之重大,更是引领了运用生态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问题的潮流。发展到1976年,教育生态研究的繁盛时期,“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标志性地由美国教育学家克雷明(Cremin,L.A.)明确提出,其著作《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论述的教育生态学思想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评价。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生态学刚刚历经40年的发展,最早标志是1975年台湾教育学者方炳林先生率先出版《生态环境与教育》,开启台湾教育科学之边缘学科研究的先河。我国大陆地区则以1990年吴鼎福所著大陆第一部教育生态学著作《教育生态学》为标志,直到任凯和白燕及范国睿的进一步研究,生态学逐步在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而日趋成熟。
  2 教育生态原理与规律
  吴鼎福率先在其专著《教育生态学》表达了他的观点,其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十一条教育生态基本原理,他们分别是“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链法则、教育节律、社会性群聚与阿里氏原则、群体动力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教育生态的边缘效应、一潭活水效应等,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肯定和响应。”任凯、白燕以及后来的范国睿则都赞同将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这两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和机制置于异常重要的地位。范国睿认为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界一样,两者有着共同遵守的法则和定律,概况为以下十项,分别是“胜汰原理、拓适原理、生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瓶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原理和主导型原理、生态发展原理、机巧原理等,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始终是融于以上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因此,尽管提法不一,众学者的观点也有共通之处,即教育生态的关键点是教育圈的生态平衡,这是最为本质的教育生态定理。
  自然生态中的生态平衡与教育生态中的生态平衡有共通之处,两者都是指生态系统内部各因子之間通过能量的转换、信息的流转、物质的变化再生而达到能相互配合、平稳运转、功能优化而与社会环境有机协调的状态。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与一定时空范围的教育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包括学校内部和社会外部环境。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各个专业、教师、学生、内外部环境都是因子或子系统,因子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的流转与交换,达到平衡状态。这里的“平衡”是相对的,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绝对平衡。根据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进化的观点,在某一个时间段,生态系统内部往往会由于某一部分因子的运动和发展而导致失衡,这时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或人为调节,可使其达到新的平衡,这样一个由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就是发展与进化的过程。高职专业建设这一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静态平衡,但可以通过人为调节使二者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在动态中发展。
  3 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的生态分析
  3.1 限制因子与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要素
  生态学中,把对生物个体的生存、繁衍及对生物群落的分布、结构等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各种环境因子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络,不仅本身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而且相互牵扯,相互影响。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受多种因子的综合影响,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者少数几种因子发挥的作用更为强大,乃被称为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定律是指限制因子决定生物生理过程的速度或强度的定律,因子处于最小量和过量时,都会成为限制因子。
  而教育生态系统的个性化特点造就了其中限制因子定律反映出以下两种情形:一方面,教育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一旦高于或低于临界值都会起到抑制作用,扮演限制因子的角色,但这个角的扮演者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态因子的限制性或非限制性是可能不断变化的;另一方面,教育生态系统中限制因子作用发挥的大小受到有机体本身影响,有机体对抑制作用有适应甚至调节机制,更能根据环境改善不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让限制因子转化为非限制因子。
  范国睿也提出过与限制因子相关的“生克原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其组成因子根据两种相对的属性可分为两类,或为利导性,主导其发展,或为限制性,阻碍其发展,两种因子相互竞争,却又不得不存在于同一个体系中,这是由系统内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而正是这种矛盾共同体的存在才得以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量。此论述同样符合上文教育生态中限制因子定律的特殊性阐释。限制因子与非限制因子相生相克,相互作用,在竞争与共生中推动机体达到动态平衡。   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诸多生态因子可分为三类,即专业自身发展因子、学校外部生态因子和学校内部生态因子,他们形成了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维度,构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完整生态圈。专业自身发展因子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等。这部分因子是托起一个专业的核心和根本,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外部生态因子主要是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为高职及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提供的环境、政策、就业、法律、文化宣传等保障体系。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找到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点就是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的关键。学校内部生态因子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思路、育人理念、运行机制、特色建设、文化营造、师德师风等,以及对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等等。商务英语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提升专业内涵,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和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发挥的灵魂性的作用,如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导向,英语专业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国际商务职业素养的熏陶等等。
  3.2 生态位与商务英语专业以行业为依托的发展特色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生物种群所处的时空位置和环境,以及与其他种群的关系的总称,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一个生态位只能容纳一个物种,在有任何竞争或者敌害的情况下,有限的资源必然会瓜分,其中在竞争中落败的物种就会逐步消亡。生态平衡时,每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互有别,各不重合,各自发挥功能;一旦生态位发生重叠,必打破平衡状态,物种间即通过竞争来消除重叠,直至再次平衡。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生态位的重叠反映的是高校个体间教育资源利用时空的重叠,其发展表现为教育生态系统统一与矛盾、平衡与失衡的状态的动态平衡。
  范国睿提出了类似的“拓适原则”,即任何一个个人、企业、地区如要寻求发展,必须找准其特定的生态位,并擅于开辟和利用需求生态位和资源生态位,才能不断适应、优化环境,在竞争中胜出而享有各自的最佳生态位。
  在教育界,高职专业建设与自然生态领域享有同理性,同一学校的各个专业,不同学校的相似专业均有各自的“生态位”,形成高职教育生态圈的多样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拓展、调整生态位以在竞争中胜出才能获得其适宜的生态区域和生态资源。纵观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传统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在家具,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给我国传统商品贸易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布局了“一带一路”宏伟建设,传统的对外商品贸易正历经着一个转型升级的变革,产业贸易、服务贸易、对外文化贸易、信息贸易的布局和发展必然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随之升格,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资源生态位和需求生态位。特别是港口城市或其他对外贸易活跃城市,对具备跨境电子商务操作与运营、涉外星级酒店管理、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知识产权交易、国际物流、国际商务谈判等跨行业、综合性知识与技能的人才需求大大增加。不同地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开展特色建设,如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开设涉外星级酒店订单班,或在专业课程中开设国际物流英语、国际贸易谈判、国际商法等课程,这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才能扬长避短、提升质量、办出特色,在教育生态圈中找准生态位,形成竞争优势。
  3.3 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与宽基础、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样性和主导性是两个独立而密切联系的发展要素。多元的结构与功能,丰富的物种或产品能推动其稳健运行,而优良的种群和高性能的主导产品才能使得其发展后劲十足。
  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标准,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大商科知识,又要求学生“术业有专攻”,在某一国际商务领域特别擅长,既有扎实的中英文功底,能熟练使用中英文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交际,又掌握国际物流、国际商法、国际贸易、跨境电商、酒店管理等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及灵敏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恰恰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主导性和多样性并存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践行“工学结合”,根据行业特点和职业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用于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听、说、读、写等基础专业知识和关键能力,高年级根据职业发展方向不同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模块,如商务英语专业外贸方向着重外贸业务的实操,而涉外酒店着重涉外酒店的服务技能和管理实务。实施上,依据职业标准,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主线选取、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课堂吸引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扎实的双语基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主导性,以不同行业为引领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体现多样性,二者有机结合则是最鲜明的专业特色。
  3.4 生态发展原理与全息式校企合作
  生态发展意味着系统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表现形式是其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与服务程度。教育系统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宣传功能等功能的实现得益于社会生态系统与教育生态系统之间资源的互送和能量的流转。教育生态系统就是在资源、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及结构、功能的平衡与失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循环运动中不断发展。
  首先输入和输出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局部不平衡是教育资源的缺乏与不均;其次是教育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使得教育体制僵化,并且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内容不能适应外部需求;第三是教育生态系统自身功能是否完善。要突破以上发展瓶颈,深度校企合作是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关键。
  产教融合是社会向教育生态圈进行资源输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功能的必要途径,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探索应该瞄准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特征,摸清企业发展痛点和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手段、课程改革、顶岗实习、师资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合力打造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打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前景的突破口,例如商务英语专业涉外酒店方向可利用学生英语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势,加强与星级涉外酒店合作,建立规范、规模化的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育人过程,提高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质量。勇于创新产学结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才能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专业也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给企业带来的资源以回馈,从而提升专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
  [2]高涵,周明星.教育生态学的历史演进与学科定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3-96.
  [3]陈中,郭丽君.中国教育生态学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9-114.
  [4]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12-16.
  [5]周應中.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8):7-9.
  [6]段仁燕,黄敏毅.生态学限制因子定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20):136-137.
  [7]马金虎.论高等教育生态位的重叠与矫正[J].教育评论,2010,(3):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4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