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介绍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概念,其次通过对比的方式,提出需要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最后总结了行动导向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结果,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儿科护理教学 运用方式
  
  引言:相对于传统儿科护理教学而言,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实践部分内容则是要让学生参与到临床实习中才能进行。随着我国医疗行业针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可看出,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针对儿科护理教学实现整改势在必行。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则是高度重视学生在行动中进行完成学习,并且教学模式也是以岗位为核心,以行为为导向的情景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任务的中心,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参与到不同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核心是:不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不通过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或者是说不再以掌握教师所安排的学习目标为最终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让学生自己进行寻找可以得出结果的途径,然后在自己得出结果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从而有效锻炼学生各种能力,促使学生能在毕业之后更好的从事于岗位中【1】。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担任学生的指导人员和策划人员,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体验技能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以此来调动每名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或者还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或者是案例教学法等。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将以某校护理专业的96名在校学生为例,通过随机抽样把96名学生平均划分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个组队当中都存有48名学生。两个组队中的学生在性别、年龄、知识基础等多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2】。
  2.2研究方法
  2.2.1 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其中包含讲授法、教师示范法等;而观察组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创设课前教案时,教案中需包含新生儿病例、病例的问题、课堂反馈自评表等,并且需要提前一周将学案给观察组学生,并且还将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儿科护理教学。
  2.2.2 教学模式多样化
  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己针对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需要了解的内容包含某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療方式等,然后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正确引导和补充,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主体。或者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模拟案例,借助于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实现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印象【3】。
  2.3效果评价
  首先,针对学生技能方面的考核评价。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有关儿科护理知识的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并且还需要针对已经创设出的考核评价标准实行完善和细化,将运用双盲法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开展技能考核,并且还需要针对考核结果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其次,课堂反馈自评表的评价。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回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然后针对自己表现进行评分,最终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2.4结果分析
  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考核得分进行相互比较,可以得出对照组[(86.600±6.045)分]要低于观察组[(93.080±3.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74,P=0.000);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课堂反馈自评得出进行相互比较,可以得出对照组[(86.650±6.007)分]低于观察组[(93.100±3.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59,P=0.000).由此可看出,观察组每一项自评得分都要比对照组高,因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行动导向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结果
  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结果,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
  3.1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开展的教学活动,所以是属于“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针对案例当中所提及到的儿科护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针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促使学生变得爱问、好学,从而在学习中敢于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行动的过程当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相比较传统的护理教学方式而言,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4】。
  3.2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
  根据当前我国儿科护理教学现状来看,儿科护理技能本身就具备较强的生活性特点,所以把教学内容和临床案例实现有效结合,能够让学生联系以往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内容,在通过相互探讨和互联网等多种方式,针对案例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不仅是针对新知识点内容的预习,同时更是针对旧知识点的巩固,从而有效实现了新旧知识点的有效迁移。
  3.3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在儿科护理教学当中,护理专业所具备的主要特点就是具备实践性,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针对护理教学非常重要。将以教师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作为主要导向,然后再把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作为方向,合理运用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征等,有效激发学生针对小孩的关爱之情,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活动中,在通过模仿、实践等有效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在行动当中学习到相关技能,还能充分掌握和了解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3.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比较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方法,主要是运用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并且给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和动口表达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合理劃分小组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在交流的过程当中获取到他人的长处,进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且还将在课堂上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该方式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对自己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3.5 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而言,教师不仅属于学生的教师,同时还是高效的组织管理人员、职业操作的教练人员和有问必答的咨询人员【5】。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针对教师有着较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机智,同时还需要能够合理运用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有效整合,然后再把已经整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技能教学中。由此可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法针对教师的业务水准提出了全新标准,教师只要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将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若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更是对教学组织造成了严重影响【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现运用,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实现整改的必然趋势,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且还需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实现有效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在行动中进行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护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出实用性较强的高等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燕, 徐智, 邬远林. 基于信息技术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20):183-184.
  [2]梁婵, 王明慧, 何雯, et al.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广西教育, 2018(6): 126-127.
  [3]靳莉莉.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护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培训, 2017(04):61.
  [4]樊晓辉. 护理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 现代交际, 2018, No.483(13):210-211.
  [5]张芹.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1):252.
  [6]高莉. 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v.9(14):2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