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浅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用户的一种全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这种模式的组成要素、运行机理将对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图书馆馆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越来越成为评估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逐渐占据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作为高校各类学科信息的聚集地和中转站,图书馆一直担负着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使命,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带来的教育模式革命中理所应当发挥更大作用。
  信息素养是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信息媒介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教育模式、方法手段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无论信息媒介如何变化,信息素养教育都始终是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和重要使命。
  1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意义
  对于信息素养的概念,得到学术界一致公认的是美国国家图书馆协会(ALA)做出的定义,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根据这个定义,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信息的利用上。信息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的获取变得极为便捷,但是也普遍出现了信息过剩、信息失真的情况。
  1.1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定义
  嵌入式信息素养是区别于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的核心是利用“图书馆—院系”、“馆员—教师”的协作模式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各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和实践,形成“嵌入式”教育的形式。
  1.2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对信息素养的评估标准的定义为:确定所需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项具体任务。对于高校而言,这个具体任务指的主要是教学科研工作。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从对近几年我国硕士研究生论文盲审情况的分析来看,在参考文献方面,存在参考文献不真实、外文文献少、近三年文献少、文献与论文相关性不强的问题。这反映出,高校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对信息的获取、利用能力不足,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高校的学术水平,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改进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成效的提高,这是图书馆应尽的教育义务。
  2从与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对比看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特点
  2.1独立的选修课教育模式
  开展独立的选修课教育模式是当前高校惯常使用的方式,它被称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一般开设于大三学年,由图书馆馆员担任授课讲师,学时多为20-30学时,采用理论讲解和上机实践两个步骤进行教学。由于图书馆在高校教学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这门课的教学并没有与教务部门进行较好的沟通,授课体系不够完善,授课教材没有得到明确。
  2.2 课外讲座教育模式
  课外讲座教育模式實质上是通识教育的一种样式,图书馆通常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组织他们到图书馆参观,引导他们认识并初步掌握在图书馆检索信息的必要流程。除此以外,在每个学期可能不定期地举办若干次讲座,仍然是介绍图书馆的职能和使用方法。这种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内容上仅限于介绍本校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功能,在组织形式上不够有效,学生的参与度明显不足,而且培训内容的连续性和计划性也一般得不到保障。
  2.3 嵌入式教育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受众实现认知过程,受众的核心关切却不在认知过程上,这是双方在预期目标上的错位,因此图书馆要坚持用户思维,以用户为核心,加强用户调研,综合使用Think Aloud、Task Analysis、Affinity Diagram等方法,摸清用户在信息检索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关切和核心需求。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特别强调用户调研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产品开发过程。就执行来说,由于不同的开发团队在不同的开发过程中有不同的针对问题,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是指把几种适当的用户调研方法组合融合到设计过程中去,并加以有效迭代。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则从实践之初就精确指向了用户在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的核心要素,是能够直接直接用户关切问题的,这一定更能受到用户的欢迎。
  2.4 嵌入式教育是开放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工作模式
  开放、共享、交互是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也是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本质属性。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体制上跨学科、跨专业,多元一体。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打破了单门课程、单个教师、单个教室、教材的局限,把不同的学科、专业知识通过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引导融合在一起,把分散、孤立的间断式教育变为连贯、集中、逻辑关联的长期性服务。
  二是技术上依托网络构建双向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数据库、人机交互技术,打造一个对用户完全不设置任何准入门槛的开源信息数据库。开放式系统结构是由开放系统接口标准所定义的一个结构框架,具有可移植性、可变规模性、可交互操作性。
  3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模式探讨
  研究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模式,主要从目标、环境、机制这三个要素分别讨论。
  3.1目标嵌入:针对高校教学科研项目,把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同教学科研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目标是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核心导向,也是体现教育模式成效的集中表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嵌入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因此,嵌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目标一:课程设计。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提供信息服务。一是围绕教学中心内容释疑,提供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各种格式的教学辅助资料,为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备课、课中互动、课后作业提供保障。   目标二:科研探索。主要是聚焦科研工作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在为科研人员检索信息提供便利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趋势预测等信息深入功能的投入,为科研人员确定科研方向提供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
  3.2环境嵌入
  环境是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实践基础和运行平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把自身嵌入到教学科研的环境中去,避免成为“局外人”自说自话。
  3.2.1嵌入到学科课程设计,使信息素养能力能够满足不同科学、不同学习层次的需求;同时重点针对跨学科领域、交叉学科研究的需要,体现信息素养综合化的优势。
  3.2.2嵌入教学课程。主要通过:开设课程,建立刚性的考評机制;跟踪学生的课程设计,以任务牵引的手段引导他们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3.2.3嵌入网络环境。主要是通过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共享平台,打造基于社交网络的课外服务模式。
  我们要以校园网为平台,应用现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把信息素养教育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进行综合集成,构建一个开放、标准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支持语音、数据、视频格式,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功能,建立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体系,提高系统的冗余度和容错率。支持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备课、教学管理。
  同时要突出系统传播性和个性的共同发展。参照“MOOK”模式,开设网络精品公开课;设立APP,使学生自主、交互学习更加便利;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络建设圈子,吸纳学习者交流学习心得。
  3.3机制嵌入。建立并不断完善支持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的服务保障模式,优化管理和运行环境,建立专业人员的考评制度。
  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是支持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高校全面开展的核心支柱。从解决问题和立足实际的综合情况来看,依托图书馆员工,培养他们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能力,是比较可行的一种办法。我们的目标是,让图书馆员工成为能够胜任信息素养教育的专业教员。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他们确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地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估的能力。同时,要建立定期的考评机制,设计专业化的测试体系和评分系统,以科学、量化地手段对他们的信息素养教学能力打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0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