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摄影课教学方法浅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摄影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不断扩展和扩充相关学科知识,使教学方式紧扣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给予能够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启发和帮助学生挖掘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教”和“学”有机结合,师生得到共同提高。
  一、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提高高校摄影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以往的摄影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和示范的方法,相对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已有的经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激发,使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我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尤其是高校摄影课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愈来愈成熟的青年学子,他们有思想、有热情、有活力,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备在学习中去判断,去摄取知识的能力。因为学生不希望什么事情都按照别人事先设计好的计划去进行,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所以,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鼓励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摄影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时扩充和提高相关学科知识技能。
  21世纪要求高校摄影教师必须不断自我充实、提高,实现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和自我超越,应该对摄影学科的发展保持敏感,适时补充必要的知识、技法。摄影学科具有人文性,与语文、历史、地理、音乐、戏剧等学科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应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用发展的眼光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有效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法应该紧扣学生的发展需要。
  如果教师的教学能紧扣学生发展的需要,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对摄影产生真正的热情。课堂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问题,无不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激发兴趣,激发情感需求和促进发展的评价非常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
  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与广泛复杂的社会现象生活相结合,这是情感教育最有效的途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好的艺术作品都包含着很好的生活情感。这种情感是作者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情景、意趣和意境相结合的产物,即“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在教师、学生和作品三者之间,教师是中介,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美感。例如,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准备,上课先讨论,教师参与引导,再做总结。有些难点或有争议的地方课后再进一步学习研究,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另外,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创作课等启发学生回忆生活,由生活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观察、表现和创作,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发展的评价。
  摄影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对学生摄影作品的评价过程,这是摄影学科的特点。我们在授课时发现,当学生充满热情和富有个性地表现摄影作品时,每个阶段都非常期待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这时教师如果简单地以个人的喜好来评价学生的作品,抑制他们个性的发展,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无法达到教师所认可的审美标准。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和独特性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在摄影中自由体验、感受,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任何单一被动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的教学方法都会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教师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对摄影教学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挖掘出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学什么、想获得什么知识,确立能达到的目标,激发和点燃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感到困惑、迷茫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辨识方向,激励学生奋发向前,唤起学生内在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畏艰苦,努力攀登,走出学习困境。
  教师也可以用走近摄影家、走近幕后、与大师对话等这类教学方式来启迪、启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凡是成功的艺术家都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他们具有深厚的艺术情感、艰辛的创作过程和生动的事实材料。因此,如果有条件,就要与摄影家、民间艺术家等多座谈,讨论、观看他们的作品,或请他们上课、作报告、谈体会,也可以直接到具有典型艺术特点的地方实践,使学生具有更深切的艺术感受,引导学生搜集古代或国外不同国家的作品资料,了解他们的艺术生平,形成多种形式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上好一节摄影课,通常会采用几种教学方式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只有这样,学生在摄影课上学到的才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对他们日后学习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之,课堂教学时“教”与“学”、教师和学生的统一,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纳入直接经验和学生体验等弹性的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始料不及的智慧硬碰,要鼓励学生互动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定目标。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科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要创设与之对应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简介:闫彦(1984.07–)女,汉族,安徽合肥人,讲师,碩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