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渠道的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跨界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途径。本文结合实际,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加以阐述,基于产教融合的新思路拓展就业渠道,从转变思想、课程改革、完善政策、搭建实际平台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的推动落实校企合作的实践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教学 创新创业 能力提升
引言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帷幕的开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工作也亟待转型升级。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创新创业成为教育核心的背景下,传统的就业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诉求,不利于构建新的就业途径。为缓解扩招以来的就业严峻形势,也为了培养出更适合时代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想要打破固有的就业思维,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顺应时代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借助“产教融合”的方式搭建新的就业实训平台,能够兼顾好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内容,是就业延展的科学方法,对于培养创新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也有积极的意义。但受制于传统思想,目前高职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教融合的优势不够明显,影响了创业手段的扩展,企业与学校之間没有形成互补效应。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出一条发展新道路,加深对“产教融合”的认识,通过科学的对策培养全方位人才,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呈现出严峻的态势,高职毕业生难就业问题也愈加凸显。创新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新渠道,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各大院校也愈加关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能够积极响应号召,树立就业新理念。然而,由于固有理念的制约,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限制,导致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依然匮乏。
1、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新的思想,坚持贯彻执行新方案,是创新创业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但是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仅仅是从理论层面认识该思想,对其重要性缺乏深刻理解,以往的就业途径依旧占主导,导致他们创新创业素质亟待提高,无法抓住机遇,甚至将其作为就业失败后的最后选择,从整体形势而言,还处于意识淡薄、动力不足的状态。
2、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匮乏
创新创业不是简单的口号,它涉及到新的就业思想、管理模式、财务统计等多方面知识,想要创业成功,就需要有夯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从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找到新的机会。但是当前很多高职学生仅凭一腔热血,将创新看的过于简单,没有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理论内容匮乏,对于金融、市场、管理、法律等知识都不够了解。基于这种情况的创业,必将导致失败。
3、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创业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的,失败是成果之母,只有通过反复努力,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才能获得成功。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较低,某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遭遇困难,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选择了放弃,这都是能力不足的表现。现阶段的毕业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磨炼,意志力薄弱,创新创业无法持之以恒。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新思路
顾名思义,产教融合就是将专业产业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特点,是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有效渠道,有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兼顾两方面利益,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因此,基于产教融合视域的新特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也应该构建新体系,创设发展的新思路。
1、构建利益驱动机制
多功能产教融合基地中,学校的主要目标是育人,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合作双方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管理人员、教师、部分员工承担了过多的任务,其付出超乎想象。此类问题对多功能基地的运行造成障碍,若要根本解决,必须构建并实施利益驱动机制。对于高职院校,不参与利润分配,但以基地名义获得的专利、奖项等知识产权或荣誉,保留与企业的分享权力;对于企业,除优先向其推荐基地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拥有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分享权力之外,盈利全部归其所有,若多家企业共同参与,依据出资份额进行分配;对于教师,除享受学校正常待遇之外,按实际履行的岗位职责及完成的工作量另外计发津贴,承担生产、经营业务的,由基地核发,承担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任务的,由学校计算教学工作量;对于管理人员以及兼职教师,比照教师执行;对于实习学生,除了不交养老险、生育险、住房公积金之外,享受见习员工待遇,若在基地承包经营项目或从事创业活动,所得归其所有。
2、与地方发展相结合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涵盖范围广阔,地区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高职院校教学以地方建设为目标,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发展新思路,必须结合地方发展做出调整,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色设计课程重点,有针对性的做出创新创业指导,走产教一体化的道路。同时,要致力于多元创新,整改办学的内容和方法,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开展教学,积极落实产业调整和升级。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1、转变思想,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的新理念
在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到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一不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从思想上做出转变,明确创新创业的必要性,树立起学生的相关理念。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刻认识其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中的积极意义,将产教融合至于重要的位置,加大创新研究力度。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在关注市场的前提下挖掘创新点。 2、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创新产业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健全的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所以,高职院校要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加大力度进行课堂体系研究,结合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单位用人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增设教学内容,将产教融合思想融入其中。同时,院校和企业应当积极展开交流互动,以建设特色“校企融合”的教育课程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分析好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方向以及最契合学生发展的具体教育路径,重新编订、调整教材,制定健全的教学体系,打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
3、健全完善政策体系
与高职院校教学相适应的完善教学体系,是推动产教融合,实现校企有效合作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制度不规范的问题,学校必须深入进行探究,结合教学实际和课程特點,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制定健全的政策体系,明确产业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分配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并通过设立奖励措施鼓励各方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参与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之中,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助力。
4、搭建实践平台,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提供助力
产教融合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实训的机会,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其一,高职院校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当地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同时强化校企合作,建立起学校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其二,要深入实施调研,建立技术先进的产学研究基地,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模式的推进,根据市场动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凸显创新创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三,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完善基础设备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小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势在必行,产教融合是一条科学发展的新道路,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特点。为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缓解就业问题,高校要深入落实产教融合工作,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及理论的教育,完善相关制度,打造完善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训基地的有效建立助力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虹乔.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04):82-83.
[2]江欣.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模式——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18(09):57-58.
[3]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182-188.
[4]张丽颖. 加快推进服务业类高职院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A].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一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9.
[5]钟思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05):10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03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