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税制政策下关于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袁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区建筑工程的整体数量显著增加,建筑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规范建筑市场,我国自2012年起全面推行新的税收制度,在新的征税政策影响之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及冲击,税务风险显著增加,为积极适应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需要企业努力适应社會发展形势,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对新税制政策的研究和分析,转变经营模式,控制运营成本,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新时期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新税制政策;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7.166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经营水平持续提高,为加强对建筑市场发展的管理和指导,国家相关部门在2012年起全面推行新税制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阶段,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为此应当积极转变发展策略,加强对营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结合自身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运行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制定合理的远期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经营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
  1 新税制对建筑企业产生的影响概述
  新税制自2012年实行以来,各行各业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建筑企业基于其自身的特点,施工机械设备、工程车辆、建筑材料等固定资产数量较多,依据新税制政策,这些设备和材料在采购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均能够进行抵扣,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以此来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新的税制政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纳税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内部控制。建筑企业大部分工程项目整体规模较大,设备和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周期跨度大,人员流动频繁,因此在进行人工成本抵扣等环节整体难度比较大,在新的税制政策下,如何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日常运营面临的主要课题。[1]
  2 新税制政策下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因素分析
  2.1 纳税程序引发的税务风险
  很多建筑企业整体经营规模较大,部分工程需要跨省完成,一些在固定位置建设的工程往往需要从不同地区引进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在新的税制政策下,企业的纳税程序比较复杂,其中建筑企业需要在6个月时间内完成增值税发票的认证,超过期限将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但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跨度大,施工过程需要多个厂家进行合作,短期内无法获取增值税发票,这也导致无法及时进行抵扣,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2.2 资金不足引发的风险
  建筑企业由于其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在建工程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会导致建筑工程无法顺利完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无法及时回收工程款,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资金回收管理意识,对资金不足引发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识,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为积极拉拢甲方,不会主动索要工程款,这也导致在需要纳税时,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引发税务风险增加。
  2.3 其他风险因素
  新税制政策下,将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建筑企业纳税比例逐渐增加,税费上涨,虽然政策规定企业可以进行增值税抵扣,但实际抵扣的程序过于复杂,这也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及时完成抵扣,经营成本上涨,企业压力显著增加。在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初期,需要企业采购各类材料和设备,为避免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引发的税务风险,很多企业会选择规模比较小的生产厂家,以此来实现经营成本的节约。这种情况使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保证,税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步增长。
  3 建筑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控制的基本模式
  建筑企业在新税制政策下进行税务风险控制主要的模式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模式。
  事前控制属于预防性控制措施,企业通过分析自身的经营情况,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税务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企业在工程招标阶段,需要深入分析项目的实际纳税情况,为后期开展风险控制提供依据;事中控制属于制定解决风险策略的过程,此阶段,企业已经受到税务风险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制定目标明确的控制措施,比如建筑工程中材料暂估款无法及时开具发票的问题,企业需要通过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解决方案;事后控制主要是被动型控制,使用补救性的控制措施,比如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虚开发票的问题,需要企业进行事后补救控制。[2]
  4 新税制政策下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策略
  4.1 降低风险和规避风险
  建筑企业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纳税,出现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需要缴纳罚金,甚至承担刑事责任。一旦出现税务风险,将会给企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声誉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建筑企业遭受财务风险,且无法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此时需要采取风险规避策略。比如很多建筑企业选择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减轻双方的负担,实现业务资源深度整合,实现重组双方的互利共赢。在重组过程中,国家税务机关会对企业进行反避税调查,此时企业为规避风险,可采用放弃项目运营的策略。降低风险是企业面临税务风险过程中经常采取的策略,一旦企业遭到税务风险,通过降低风险的方式能够减少负面影响,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使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比如为避免增值税无法进行抵扣的风险,企业可以将工程的包料模式转变为不包料模式,实现税务风险的有效化解。
  4.2 风险分担和承受
  通过与自身存在业务往来企业的协助,能够实现财务风险的分担。在建筑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业务采取提供劳动力的形式,也可以将工程项目分包给不同的企业,使财务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比如建筑工程企业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劳务派遣或自主招聘的模式,自主招聘需要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为降低税务风险,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劳务派遣。如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后,认为面临的税务风险自身能够承担,企业则不会采取其他风险应对措施。比如在实际运营中低值易耗品划分方式不合理引发的税务风险,企业通常不会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4.3 建立税务风险控制制度
  为提高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部门,明确部门内部人员的工作职责,一旦出现问题,相关负责人及时处理,通过合理的部门结构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责任意识。同时,对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分析,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容易引发风险的各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另外,建筑企业需要保证风险管理部门能够获取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明确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以便后期开展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活动。
  4.4 加强资金管理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广新税制政策,相关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建筑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及时回收工程款,严格依据合同办事,避免拖欠施工人员工资。同时,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工作,合理进行预算,适度分散企业资金,降低投入,规避税务风险。
  5 结 论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进步带动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各地区工程项目持续增加。新的税制政策能够规范建筑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制度的变化也使建筑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逐渐增加,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为此建筑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资金量大、施工周期长等实际特点,深入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规避税务风险,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各种综合性措施的实施,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行,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袁艺博,苑东亮.“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集中采购流程改造——基于BPR思想[J].焦作大学学报,2019,33(1):44-47.
  [2]张瑶瑶.“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纳税,2018,12(28):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09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