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呈现全球化、一体化特征,只有深入参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战略性的眼光望眼未来,以创新的形式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但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是毫无风险的,它具有长期性与不确定性,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与激励需要足够的失败容忍度、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而这也正是企业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据相关资料显示: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需要长期回报与短期容忍相结合的激励手段。
关键词:风险投资;创业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8日
前言
一直以来,风险投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影响也愈加显著。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动态的投资与创业过程,在实际操盘过程中,必须要适应当时的经济与商业环境,并随时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最初投资机构设立时的组织构架,还是投资的目标与策略,亦或是投资后企业参与投资管理的程度,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企业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想要深入的剖析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不仅要从企业的资金链、发展需求、技术要求等角度考虑,还需要深入了解风险投资的组织架构、投资策略等一些细微的方面进行考量,不同风险投资的微观机制不同,对企业技术创新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风险投资的激励创新效应
对于高科技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方面,风险投资可以起到特殊功效的促进作用,为此许多国家政府都鼓励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如,20世纪末,人们对美国经济在20世纪后期10年间的飞速增长都归功于风险投资。故此,世人把风险投资美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就像几十年前不断涌现的新企业:包括苹果计算机(Apple)、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莲花(Louts)、雅虎(Yahoo)、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都曾经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据资料显示,Kortum和Lerner在考察风险投资与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曾在实证研究中提出:在传统企业中研发支出与风险投资哪一个会做得更好。而在这次实证研究之后,他们惊奇的得到了两个结论:一是在激励创新方面,风险投资的效率大约是企业研发费用效率的3~4倍;二是在20世纪70~90年代,美国在风险投资方面的额度比较小,只是公司研发支出的3%,然而,其风险投资所支持创新的份额,却提升到该时期美国产生的所有创新中的10%~20%。这两个结论无不展现着风险投资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起到推动的作用。此后,这个结论也被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相继论证。
二、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在技术领域方面属于庞大的国家,但还没提升到技术强国,且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相当低,如在“863”计划的高水平研究项目上,成果的转化甚微,仅为5%。为此,在国内急需和国际大环境下,政府和相关业内人士都寄希望于能够通过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以促进科技向市场和最终生产力的转化。不过,我国在风险投资已十多年了,事实证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模式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却截然不同。目前,网络业不断回升,如龙杰智能卡、海天天线、携程等一批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实现了IPO,但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步伐还没真正走上正轨。这种形势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投资的方向还是停留在传统产业领域上,在制鞋业、建筑业以及农业方面投资较大;二是投资机遇还没跟上,其重点还是放在IPO之前,对于风险投资中特有的天使资金却不如以前,反而在已取得收益的企业中还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三是联合投资的催势越来越多,由于存在几家甚至十几家公司的干预,造成原本风险并不大的投资项目也加大了不少风险。虽然我国风险投资的起步并不迟,但在发展的路径与成长模式却与众不同,因此在我国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仍需用事实加以验证。就像著名的风险投资专家Vzibodi所说:在一个国家运作的很好的金融工具并不必然在另一国家能运作得同样好,它可能取决于它的历史、经济、法律、文化等。所以,对于我国的国情,风险投资的运作以及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不仅会受到我国法律、制度的制约,也会受到民族文化、社会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的创业板不能顺利推出,以及资金的退出渠道也不畅顺,同时股权激励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在这些大环境下,会因国情、思想上的束缚成为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的制约条件。事实证明,在风险投资方面并不是外资的风险投资企业教会我们,而是我们教会了外国投资者如何在大陆顺利进行风险投资。纵观天下,对于复杂多变的风险投资业,也许会存在某种路径依赖的因素,如何能够有效地发挥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促进作用,今后的确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探索。
三、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与促进
(一)基于投资者视角。风险投资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与高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投资项目本身具有很高的风险,投资者在力求高收益的同时必须要对投资对象进行全面、精准、严苛的考察,投资对象是否具有可投资性、可成长性,在市场中的发展潜力如何,这都将会是投资者考察的重点。而这种考察也可以看作是对被投资企业的一种激励,要知道资本永远是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风险投资也是如此。因而,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能够得到资本青睐的往往是极少数人,这就意味着只有在企业足够优秀、足够突出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资本方资金的支持,在这种良性竞争的激励下,企业想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与资金的支持,必然要不断地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大量数据以及案例显示,创新创业企业在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盈利的,甚至是呈现亏损的状态,失败的概率也是十分高,投资风险极大。因此,想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只有企业通过不断摸索市场发展规律,自身形成生产规模,同时制定有开拓性、创新性的战略目标,加大企业技术的投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成长性项目,并且有足够的实证证明项目的可投资性、可行性以及可盈利性,才能够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比如,阿里巴巴就是风险投资业的经典案例,初创期的阿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过很多瓶颈,在寻求投资的初期,马云也是屡屡碰壁,但是为什么之后他能够成为风险投资市场中的资本神话,正是马云将阿里不断的推陈出新,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时代在不断的变化,风险投资的方式也在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为风险投资披上了一层华丽的衣衫,以前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许多投资者在投资中畏首畏尾,但如今,任何信息都是公开化、透明化的,这也为风险投资的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
(二)基于企业视角。马云曾说过:“跟风险投资谈判,腰要挺起来,但眼睛里是尊重,你从第一天就要理直气壮,腰板挺硬。当然,别空说。你用你自己的行动证明,你比资本家更会挣钱。我跟VC讲过很多遍,你觉得你比我有道理,那你来干,对不对。”可见,创新创业的企业家与投资者应当是双向选择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就应当尽全力展现自身的价值。企业获得投资可以催化创新创业的成功果实,这不仅可以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变为经济利益,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推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必要阶段,在加快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单单紧靠自身的发展与政府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难以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求,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介入式的机制对企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起到了督导、监察、激励的作用,双向互惠互利的模式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式也让市场、社会、国家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阿巷,杰怡.容忍失败,是对创新者最好的激励[J].创新的资本逻辑:用资本视角思考创新的未来.21世纪经济报道,2018.11.18.
[2]金玮.风险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一个国内文献综述[J].经济视野,2013.2.
[3]林乔金.风险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单玉青.风险投资市场的波动性与企业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张希为.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创新的选择和促进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72.
[6]风险投资之阿里巴巴资本神话[EB/OL].搜狐网站,2017.7.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