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灿

  摘 要:“互联网+”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日趋增长。但是当前,高校在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深层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引企入校,优化实训教学环节,构建校内、校外多方协同平台,助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产教融合;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126-01
  一、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现状
  1.市场需求现状。在“互联网+”推动下,跨境电商呈现井喷式发展,成为推动我国传统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引擎。《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凸显巨大的人才缺口,且持续拉大。一是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数量不足,大量跨境电商企业出现“用人荒”。有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约已超过1 600万,而高校跨境电商人才输送不能及时满足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大量内陆人才外流严重,区域人才供给结构凸显不平衡。二是跨境电商人才供求结构矛盾突出,高质量、复合型尤其是具备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极其稀缺。
  2.能力需求现状。跨境电商交易涉及跨文化沟通、平台运营管理、跨境支付、跨境物流、跨境网络营销等复杂流程,对人才质量尤其是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须具备扎实的“线下+线上”专业技能和外语应用技能,“线下”即具备扎实的传统外贸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国际交易的实务技巧、规则与惯例,“线上”即具备跨境平台运营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国际市场调研、数据搜集与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策划、国际物流管理等。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还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创新思维体现在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创新性地处理跨境实务交易流程中的业务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创业能力表现为在具备核心技能与创业素养基础上,通过引导与扶持,能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动。
  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支撑薄弱。当前,多数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分方向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多以相关专业课程为基础,增设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物流、网络营销等课程,课程设置分散、滞后,未形成核心能力导向的课程群,学生的知识含量与结构难以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教育未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与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创业课程等严重不足。
  2.校企协同育人水平低。校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已成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多数高校积极探索通过引入跨境电商行业师资、项目等改善单一育人平台的资源限制,然而,由于双方缺乏合作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较多校企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合作水平层次低,双方难以优化资源,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多以行业、企业派遣师资入校讲授部分基础课程或开展专题讲座为主,真实实训环节的缺乏严重影响学生实操技能、应用技能的提升,更无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技能实操与应用基础。
  3.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引导与支持不足。近年来,多数高校已逐渐意识到对创新创业的引导与支持是促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与校外企业共建工作室或创业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然而,多数校内指导教师专业知识有限,且缺乏创业经验,对学生的培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内容和形式均比较单一。由于资金投入来源少,多数创新创业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影响这类平台的实际效用性。同时,对参与创新创业学生的学科成绩、学分管理缺乏科学、全面的保障政策与评价体系,大部分学生面临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两难选择与矛盾。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以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紧缺的背景下,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产业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效利用双主体资源,推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重要途径。
  1.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主动适应行业变化,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深入行业市场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标准,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群,构建与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二是邀请行业、企业资深专业人士就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征集意见,建立起人才培養专家指导咨询小组机制;三是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师资队伍,实行“校外指导+校内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引进校外经验丰富教师进入专业课堂,校内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多措并举,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保障。
  2.引企入校,优化实训教学环节。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实现基础能力、实操能力、应用能力到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衔接,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校内与校外实训环节更应坚持以岗位能力和工作流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突出应用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引企入校,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驱动实训教学环节兼具实操性、挑战性、创新性,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
  3.多方协同,助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师资、经费投入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校内平台为主要载体,校外平台为辅助支撑的创新创业平台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应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在基础能力积累、创新思维激发、创业素养培育阶段提供以校内平台为主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在创业模拟运营、创业项目实践阶段提供校内、校外多方平台的跨境电商孵化创意、孵化项目、孵化场地、孵化资金等,形成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创新创业平台,助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徐若虹,任璐.五维度分析法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20):34-35.
  [2]  平萍.“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23):29-31.
  [3]  吴远仁.高校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以晋江市跨境电商洪山区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5-9.
  [4]  韩朝胜.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33):147-150.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项目:2019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跨境电商人才‘分段分类式’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193312)
  作者简介:张灿(1987-),女,重庆人,讲师,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5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