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至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教师流失问题已不容忽视。教师流失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给民办高校办学带来消极影响,如科研、教学无法连续进行,教师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无论是从政府、公众、民办高校还是教师自身出发,构建稳定的教师队伍都是办好民办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找出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根源所在是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的首要任务。为此,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减少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对策,为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建设优秀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
  黑龙江省对于民办教育非常重视,20多年来始终高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办学,扩大招生数量,为黑龙江省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做出巨大贡献,并且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紧张的问题。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民办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型高级人才,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自然也会选择离职。教师流失会使教学、科研中断,教学质量下降,人力资本投资加大以及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同时教师流失也会间接导致生源减少。因此,吸纳并保留优秀教师是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特点
  (一)热门专业教师流失率高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热门专业的学生数量众多,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因此,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市场上热门专业的教师。而实力雄厚的高校或企业将为这些人才提供更诱人的条件,由于社会需求大、供不应求,当出现更有利的条件时,这也就成为热门专业教师选择换校或换岗的主要原因。而且很多企业愿意招聘民办高校教师,因为民办高校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研究能力,能与企业岗位无缝连接。况且黑龙江省经济不发达,对于人才来说,物质待遇不高,所以有很多南方高校或者企业将热门专业的老师挖走,给予更丰厚的物质待遇。
  (二)流失人群以青年教师为主
  青年教师作为民办高校教师的主力军,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为民办高校提供新鲜思想,带领学生感受时代前沿。他们精力充沛,对自己要求很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也是被挖走流失的主要人群。所有的学校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但由于缺乏健全的人才培养计划,使青年教师无更好、更高的发展空间,其在民办高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后,积累了一定经验,有合适的机会就会选择离职。青年教师在学校的角色是教师,但在家里大多数的角色是“顶梁柱”,家庭的经济压力都落在他们身上,当有更高的薪资或者更好的待遇时,离职就会成为必然现象。
  (三)流失去向以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办高校为主
  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全国全面爆发,国家采取封禁模式以减少病毒传播,以致社会上很多人失去了经济来源,没有“死工资”,公务员就成为人们羡慕的工作。所以,很多符合报考公务员的人都会选择考取公务员,高校教师也是“考公党”的一部分。相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公办高校教师不仅不需要坐班,没有课程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家备课,而且公办高校的教学科研条件优越,事业发展前景广阔。维持民办高校经营的费用大部分来自于学费,还有部分是捐款和募捐等非政府资金,所以待遇方面很难与公办高校相比较,科研条件差,发展空间有限。在形成了鲜明对比之后,公办高校就成为民办高校教师离职之后的首要选择。
  二、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
  (一)民办教育法规不健全
  从政府角度出发,造成民办教师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政府对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不够。法律作为保障教育的手段,应该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而政府应该监督高校执行法律,并且为高校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在民办高校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办学保障体系,民办高校往往无法解决教师在职称、编制、工龄、奖金等方面的基本保障问题。法律无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使教师无法全身心、无条件的相信民办高校,对民办高校的归属感极差,长时间如此必然会影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教育“另眼看待”
  从公众角度出发,民办高校社会地位处于公办高校的下游,导致民办高校教师的地位不如公辦高校教师。而且民办高校为了有充足的生源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行,不得已降低招生门槛,在学生和家长在无处可去的时候,才会选择进入民办高校,导致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因此,社会上形成了民办高校是“二流学校”的不好印象。同样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却被公众分出“三六九等”,民办高校教师心理自然认为不公平,也就会有离职的想法甚至离职行为。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聘用机制先天条件不足。民高校延续企业运行的模式,所有的教师都是聘任制,无编制且工资又没有企业员工高,出于个人自身考虑,一部分民办教师选择离职。并且由于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生源、办学质量等问题不确定,致使民办教师职称评定、培训和再教育、工资福利等方面也相对不稳定,与公办高校存在很大差异。二是管理有时过于死板。民办高校投资方在教师管理上往往沿用其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模式,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教师的培养和学术自由,这样的做法让民办教师不能在学术上有更高的造诣,从而导致教师离职。
  (四)绩效考核机制不成熟
  从学校角度出发,教师绩效考核缺乏公正。绩效考核是指凭借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结果进行全面系统、严格有效的考察和评价[1]。教师的绩效考核以学校为考核主体,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和工资奖励直接钩。教师的的工作性质与其他岗位不同,很多付出是无法用量来考核的,如备课、学生相关工作以及学术研究等部分会在课后进行,而企业的绩效考核并不会把课外的付出算在其中,使考核不够全面透彻,努力在教学设计上付出的教师得不到鼓励,使其没有教学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五)部分教师教学质量低
  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也要从教师自身出发考虑。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相较于公办高校起步较晚,社会承认度不高,而且在创办初期招聘的教师学历大多是本科生和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教师的学历不高或者是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无法解决,从而教师会产生自卑心理,并且還会出现机械化教学和照本宣科现象。但是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又必须完成,很多教师面对巨大压力就会选择离职。
  三、解决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我国民办高校有关法律法规距
  我国最新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保护民办学校教师的权益。将民办高校相关法律完善提上日程,政府出台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和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引导,减轻民办高校的经济压力,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同时提倡民办高校与教师采取合同制,与公办高校相同,避免公办高校过度饱和,民办高校缺少优秀教师、教师流动性大的局面。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法律和当地教育环境的要求,参与民办高校的发展规划,减少教师盲目择校和学校盲目选拔教师的现象,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民办高等教育实施办法,要求相关高校严格执行,政府负责监督。
  (二)转变民办高校在公众心中的刻板印象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自颁布实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施,为民办高校教育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政府态度是舆论的风向标,是人们选择的指南。政府应明确指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无差异,民办高校学生的学历也是教育部承认的。政府要严格监管民办高校的办学,检查教学质量,缩小民办和公办高校之间的差距。定期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模式,让更多的的群众真正了解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真正实力,让群众从心里接受和包容民办高校。定期开展公益活动,鼓励群众走进校园,体验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营造相对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传递民办教育的正能量,消除偏见。
  (三)转变教师管理模式
  对于一部分高知识分子来说,精神关怀比物质满足更重要。因此,在教师管理方面,民办高校要注意挖掘教师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人性化工作环境,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大范围发生[2]。了解教师的真正需求,将严格管理转化为支持和引导,让教师在情感上认同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同时,学校应该多提供教师进修和培训的平台,只有把教师个人发展与高校发展统一起来,让教师对学校有更高的归属感,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教师工作存在问题的地方指出并悉心指导,使教师做到扬长避短,并且有工作目标,明确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增强教师对教师行业的认知和理解,使其体会到做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师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以考试合格率或分数为唯一标准,还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否顺应社会发展,是否有育人的效果,是否存在填鸭式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的考核机制,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来约束和监督教师队伍,保证团队质量。
  (五)接受继续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相关专业的学习,提高学术科研水平。教师能够通过多渠道培训和学习,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培训平台;同时要参与社会和企业的培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能增强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民办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教学方法,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使民办教育更好地发展,也能将民办教师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和利用,使民办教师更有责任感和工作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徐玲.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77-78.
  [2]  程传喜.关于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思考[C]//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9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