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工作者改善失独老人生活状况的增能介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瑾 李勤 余桂林

  摘 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数目,提高了人口质量,但同时也因独生子女的死亡增加了失独老人的数目,他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长久以来,政府主要帮扶政策集中在经济救助、养老医疗政策,目前政府开始通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失独老人提供心理、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的社会服务。本文通过社会工作者以增能理论为指导,探究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为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失独老人;社会工作者;增能理论;生活状况
  0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也显著增多,我国成为独生子女数量最多的国家。一旦独生子女死亡,失独父母不得不面对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境。2012年失独家庭的数量就已达到一百万。预计到2050年,失独家庭总数将达1100万。失独老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交往状况不佳,迫切需要社会的帮助。有不少社会工作研究者关注到了失独老人这一群体。Qianlan Yin,Zhilei Shang等发现失独父母的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要高些,对失独老人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方丽亚、原伟霞在介入模式上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服务于失独老人。本文通过社会工作者团队以增能理论为指导介入失独老人生活状况的干预模式可以起一个补充和借鉴的意义。
  1 介入过程运用的理论
  1.1 增能理论及运用
  1976 年,美国学者芭芭拉·所罗门首次提出“增强权能”的概念。学者陈树强指出,增能指的是个人、组织或社会从内部挖掘潜能,或者从外界获取力量的过程。增能理论帮助精神障碍者、高校贫困生、智障儿童等弱势群体发挥个人潜能,提高生活能力。
  1.2 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照顾模式由英国学者沃克(A.Wallker)提出。它是指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对社区内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
  1.3 萨提亚治疗模式
  萨提亚治疗模式是由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创立的,是一个具有独立的理论和技术的家庭治疗方法。萨提亚治疗模式注重家庭成员的成长,通过成员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让家庭获得相处的新经验。
  2 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
  2.1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社会工作者于2018年11月到武汉X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期望通过本次研究帮助社区内失独老人改善生活状况的来意后,获得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并为社工介绍了社区内失独老人李阿姨的基本情况。
  2.1.1 案主家庭状况
  李阿姨,65岁,武汉X社区居民,退休职工,退休后每月有1000多的退休金,和68岁的丈夫一起生活,丈夫每月有1500元左右的退休金,家里的经济压力不大。李阿姨因为思念3年前因车祸去世的儿子,总是自责流泪,和丈夫经常吵架。李阿姨和亲人来往少。
  2.1.2 案主生活状况
  案主腰椎、腿脚不好,身体消瘦,精神状况较差。睡眠质量一般,饮食不规律。案主几乎断绝了一切外界交往,和丈夫的关系不好,和周围邻居很少说话。
  2.1.3 案主支持网络
  案主所在小区有社区医院,离社区700米左右有一家二甲医院。社区里有一个可容纳100人的社区活动中心。国家对失独老人养老和就医也有相应的补助金和救助。
  2.2 介入前评估方法
  2.3 需求分析
  2.3.1 案主需要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由于身体状况不好,案主的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社工首先需要联系离社区较近的医院为案主治疗疾病。案主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也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展开。
  2.3.2 案主需要缓解悲伤情绪
  案主常常沉浸在丧子之痛中,隔绝了与外界的交流。社工需要缓解案主的悲伤情绪,使其重拾生活的希望。
  2.3.3案主需要解决人际交往困境
  失去孩子以后,案主不敢与外界交流,自我封闭。社工要通过入户拜访及开展社区活动,积极引导案主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 介入步骤
  从2018年11月起,至2019年2月,社会工作者定期对李阿姨进行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在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增能理论为指导,对李阿姨进行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的干预。
  3.1 个体层面的介入
  由于案主常年有腰椎、腿脚毛病,社工联系了距离案主所在社区700米左右的医院,并获得医院援助。次日组织好包括案主在内的五名老人一起去医院体检并进行治疗。通过治疗,案主的病痛得到了控制,與一同前去的老人也有简单的交流,心情稍微好转。案主对社工的好感度增加,开始愿意信任社工。
  3.1.1 心理辅导
  案主在失去独子后情绪一直都很低落,精神状况不好。社工决定通过对案主进行连续三周周末一次,共三次心理辅导来帮助案主缓解悲伤情绪。
  通过三次的心理干预后,案主学会了如何从悲痛中缓解出来,在亲人的帮助下情绪逐渐开始新的生活。
  3.1.2 就业帮助
  根据对案主身体状况的评估,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当地就业局联系,帮助申请就业政策优惠以助失独老人再就业,帮助失独老人融入社会。
  3.1.3 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
  案主以前喜欢养花,但没有养花的技能。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区中不少老人都喜欢养花,于是专门请来了一位有丰富养花经验的居民来给大家讲讲养花的方法。案主收获了很多。
  回家后案主马上开始按照学到的方法种起了新的花苗,并细心照料它。   3.2 人际关系层面
  3.2.1 家庭关系
  失独会导致家庭关系不稳定,社工在介入的第四周、第六周和第八周运用萨提亚治疗模式帮助改善失独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情况。
  3.2.2 失独老人自组织人际关系
  社工通过走访了解到社区内有不少失独老人,都希望能丰富自己的生活。经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安排,2019年1月至2月,每双周五组织5名失独老人在社区活动中心进行活动。
  3.2.3 失独老人外界人际关系
  社工通过社区邻居了解到,李阿姨以前是很爱热闹的,于是社工让李阿姨的邻居张阿姨多来陪李阿姨聊天,一来二去彼此重新熟络起来。
  社工提出让李阿姨邀请曾经的两名同事王阿姨和刘阿姨来她家里做客,一起聊聊天,大家都很愉快,同事也都表示反正住的也不远,以后会经常来聚聚。
  3.3 社会参与层面
  3.3.1 链接社会资源
  为了更好地帮助失独老人面对未来的生活,有力的社会资源必不可少。社工通过宣传栏等方式指导社区居民关怀失独老人的正确方法。
  3.3.2 社会再融入
  社工鼓励案主加入老年合唱团,和大家一起唱唱歌。案主唱歌比较好听,得到了合唱团其他成员的表扬,案主十分高兴,笑容多了起来。
  在与社区居民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案主发现社区内也有很多失能老人、残障人士等需要幫助,社工鼓励案主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社工发现案主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更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
  4 介入过程及效果的评估
  4.1 介入过程的评估
  社工在刚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的时候,有社区工作人员陪同,社工以陪伴和倾听为主要介入方式,减少了案主的抵触心理,为后续的介入工作起到了好的开头作用。在介入过程中,社工每开展下一个介入项目前都会给案主解释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并认真寻求案主的意见和建议,始终本着“案主自决”的原则,在彼此尊重的氛围中,社工大多数的介入项目都得以达到预期效果。
  4.2 介入效果的评估
  在2019年2月下旬,对李阿姨生活状况的介入研究进入尾声时,社工对李阿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交往状况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估,以评价和分析本次干预的效果。
  4.2.1 生理状况
  社工组织案主再一次体检,发现案主的身体状况有明显好转,社工的介入对案主的身体状况的改善有帮助作用。
  4.2.2 心理状况
  在介入后再让案主填写同样的一份心理量表,将两次填的量表中的事件影响因素、抑郁指数、幸福指数这三部分的总分分别加起来进行比较,发现介入后案主心理状况有所好转,幸福感增强。案主自己也表示最近笑容也多了,心情好了很多。
  4.2.3 社会交往状况
  社工明显发现,案主出门前会把自己打扮得干净精神一些。案主和周围人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多,交流时间也变长了。案主自己也表示,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愿意去找人聊聊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邻居说案主常常会帮他们一些忙,很感激她。
  通过体检、量表调查、观察与访谈等方法,社工发现案主的精神状态、人际交往、社会融入等方面有改善,本次介入效果良好。
  5 建议
  5.1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在对失独老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由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可以为干预项目提供稳定足够的资金,以确保失独老人获得最有效长久的社会工作干预。但政府在购买社工服务的同时,要对介入质量进行监督,保证社工以专业有效的干预方法改善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
  5.2 关注案主需求独特性
  失独老人在丧失取向阶段和恢复取向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且性别、性格、生活经历等也会使得每个失独老人的需求不同。社工在介入前要评估案主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并按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分类进行干预。介入过程中也要随时评估案主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5.3 案主发挥监督评价作用
  在介入过程中,案主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也应该是服务的监督者,而监督评价的方法不仅仅只有填满意度量表,还应该由专门的监管评价机构随时访谈服务对象的感受以及评估服务对象需求的满足度,将有效反馈信息与社工的考核培训甚至薪水挂钩,达到进一步提升社工服务质量的目的。
  6 结语
  在这次介入研究中,社工团队以增能理论为视角,探索了从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改善失独老人生活状况的介入模式。干预结果显示这一模式对失独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有益的。希望社会工作服务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实施,改善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张希敏.中国老年人口增长现高峰 失独家庭数量年增7.6万[N].中国新闻网.2013-2-27.
  [2]姜珊,李婉.失独家庭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8):182-183.
  [3]Qianlan Yin,Zhilei Shang,Na Zhou.An investigation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among Chinese parents who lost their only child[J].Yin et al. BMC Psychiatry,2018,(18):45-45.
  [4]方丽亚,原伟霞.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J].法制与社会,2016,(1):171-172.
  [5]钱慧.增能视角下的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求知导刊,2017,(9):80-81.
  [6]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70-83.
  [7]蒋琳娜,陈晓光,孔晓君,等.增能理论介入住院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行动研究——以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17,(36):27-32.
  [8]罗永仕,韦柳温.社会工作在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基于增能视角理论[J].法制与经济,2015,(9):117-120.
  [9]王智勇.增能理论视域下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路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152-156.
  [10]李晓华.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J].理论导刊,2005,(10):102-103.
  [11]安民兵.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失独家庭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61-162.
  [12]王振.个案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研究——以两个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7.
  [13]安民兵.失衡与修复:失独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9):1-5.
  [14]谭磊.论社会工作视角下失独父母的社会融人问题[J].东疆学刊,2014,31(3):87-91.
  [15]王恩见,何泳佳,高冉,等.服务的内卷化:对政府购买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省思———以X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8,24(6):85-94.
  [16]Garstang J,Griffiths F,Sidebotham P.What Do Bereaved Parents Want from Professionals After the Sudden Death of Their Child: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mc Pediatrics,2014,14(1):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6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