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体验感知角度的乡村旅游吸引力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地区被无序开发,造成乡村景观同质化、乡村旅游格局混乱、旅游吸引力被削弱等一系列问题的衍生。现首先回顾国内外乡村景观旅游吸引力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乡村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研究方法的特点与不足。从游者体验与乡村旅游动机;旅游吸引力;景观文化感知理论;叙事性策略对景观信息的传达作用等四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地吸引力提升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吸引力;体验者感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6-0150-04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attra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tourism based on the perception of tourism experiencers
  Liu Weifang
  (Ch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Chizhou, Anhui 247100)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rural tourism, rural areas are developed in disorder, resulting in the homogeneity of rural landscape, the confusion of rural tourism pattern, the weakening of tourism attraction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study of rural landsc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on is helpful to stimulate experience, explore its intrinsic value, protect village cultural landscape, optimize rural tourism pattern and improve tourism attraction.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ural landscape tourism attra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rural landscape attraction evaluation system. Thirdly, the study on enhancing the attraction of 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s is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tourism attraction, perception of rural landscape tourists, and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opinion and prospect.
  Keyword: Rural landscape; tourism attraction;experiencer perception; research review
  一、引言
  旅游吸引力作为吸引游客到景点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乡村旅游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乡村旅游建设的快速发展,虽然短时间内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提升,但也出现了“千村一面”和破坏乡土景观格局等问题,乡土文化内涵和特色缺失,旅游吸引力被严重削弱。从叙事的角度开展乡村景观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可以提炼和重构文化景观元素,强化和凸显旅游地的景观形象,以满足旅游者的精神心理需求。对旅游地生态格局的优化、乡土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旅游吸引力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在乡村旅游吸引力研究方面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现在系统查阅国内相关文献基础上,从研究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三个方面综述基于旅游体验者感知角度的乡村旅游吸引力研究进展,以期获得启示,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历程
  (一)起源阶段
  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最早开始于欧洲19世纪中期。1981年,Kaur将旅游吸引力视为旅游目的地的所有吸引物对游客产生的拉力,Kresi认为旅游吸引物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来源,旅游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吸引物的數量与质量,吸引物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及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研究等,总体来说,关于乡村旅游吸引力的研究还较为缺乏。
  (二)发展阶段
  旅游吸引力与旅游者出游动机的产生密切相关,也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发展,20世纪以来,国内外在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主题与内容研究方面不断发展与开拓,对乡村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吸引物的分类、乡村旅游吸引力感知评价、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相关问题。
  (三)成熟阶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叙事分析在气候和环境变化、乡村发展、景观变迁和城市社会文化空间重组等方面快速发展,因为其特别适合分析研究对象演化的共同规律和地方差异。而最早将理想类型叙事运用到乡村景观变迁研究中的是 Soliva R(2007),他通过对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村民的调查,将乡村景观变迁叙事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包括荒野叙事、现代化叙事、生存叙事和内生发展叙事四种类型。对农业环境、政府政策进行环境假设并评价。   我国学者房继刚、刘继生(2012)采用理想类型叙事法,总结国内外景观叙事的已有成果,对乡村旅游景观提出叙事分析方法,并总结出更具阐述力的四种理想类型乡村旅游景观叙事,使国内与国外在乡村景观旅游吸引力方面研究的差距逐渐缩小。
  从乡村旅游景观吸引力的发展历程可看出,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的研究热点领域,但对乡村旅游吸引力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旅游体验者感知角度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研究多是从提供者的角度出发,较少从乡村旅游体验者的需要角度开展研究。
  三、乡村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研究方法分析
  国外的研究手法主要是在定性研究方法上,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通过归纳总结,归纳出具体的吸引力评价体系。国内的定量研究方法较少,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且与其他领域关联较少,研究乡村旅游具体旅游地点主要以描述性为主,理论创新较少。针对现有关于乡村景观吸引力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其研究思路步骤、优势和不足。
  四、乡村旅游地吸引力提升研究
  (一)游者体验与乡村旅游动机
  有学者认为旅游动机是由旅游者的内在心理向往和外部宣传推广共同作用产生的。学者由“推一拉理论”,得出乡村旅游受推力公因子、拉力公因子和阻力公因子共同影响。乡村旅游的动机可以分为精神动机、社会性动机和自然性动机(表2)。
  (二)旅游吸引力
  国外有学者指出,旅游吸引力是吸引游客到景点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Goeldner和Ritchie认为旅游的吸引因素从客观方面讲包括文化景点、自然景点、节庆盛世、户外娱乐、娱乐表演等。从主观方面讲,是旅游者本身进行旅游的意愿。而旅游者被吸引到一个目的地是通过对目的地的质量与资源组合、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考虑而决定的。
  国内学者吴必虎认为,构成目的地吸引力的因素既包括目的地自身设施服务的客观因素,也包括游客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学者任务因为有吸引物才会引起旅游行为,认为旅游吸引力应包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罗明义则从旅游地的资源、知名度和可进入性来衡量旅游地的吸引力大小。聂献忠则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认为旅游吸引力要素由景观产品、传统文化等组成。
  (三)景观文化感知理论
  景观感知主要研究的是人对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偏好度。景观的文化感知研究应同时结合旅游者的主观要求和旅游地的客观供给两方面(Lothian,1999),在研究景观感知理论时,应同时注重环境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人的社会文化背景。
  我国学者尹寿兵(2007)以安徽宏村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意见调查法(德尔菲法),构建了文化景观感知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内容主要是不同文化景观类型旅游者的感知要素和文化感知因子(表3)。
  保继刚(1996)认为,能够被旅游者感知到的旅游形象主要由感知距离和旅游地的人文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而景观场所通过叙事加工可以提供历史、经历,加深人们对场所的体验以及对某件事的联想记忆(简·塞特斯怀特,1904)。
  (四)叙事性策略对景观信息的传达作用
  刘沛林教授提出景观信息链理论,其研究理论可支撑增强文化旅游地信息传达性。具体可以通过恢复景观的历史文化记忆,提炼和重建文化景观元素以及构建景观信息载体,强化和凸显旅游地的景观形象等方法来实现景观信息的传达。该理论能有效指导文化旅游地规划建设和乡土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刘沛林,2008)。
  刘茜茜(2011)指出,应将景观与叙事进行多方面信息化的结合,研究层次由浅入深,包括感体、授意和空间的多维传达,对景观叙事的传感过程及其信息化的传达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分析。
  五、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景观及其吸引力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而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加强乡村地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俞显迫切。当前国内外在乡村旅游吸引力研究方面融合了旅游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方法,但在乡村景观的研究广度方面、旅游吸引力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
  第一,在乡村景观感知要素研究方面除了关注农业生产生态功能以外,还应更加重视农业景观的生活游憩和美学观赏价值,文化景观研究应纳入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之中。
  第二,在旅游地吸引力研究方面,现有文献在研究乡村景观旅游产生吸引力的内在原因,吸引力的作用机制原理以及吸引力的作用强度、动态的变化关系和方向水平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些都能为吸引力的提升研究提供更坚实的理论依据。
  第三,在研究旅游地与旅游体验者的信息传达作用方面,要考虑到两者并非只是提供旅游地和接受旅游信息的单一关系,还应将吸引力研究纳入旅游者属性的动态变化范围之中。旅游体验者自身的旅游需求推理和时间空间阻力等才是在旅游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旅游吸引力研究分析要更综合的考虑旅游地和体验者的关系,将其纳入更大的理论框架之中。
  第四,在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作用机理研究方面,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演化,并优化调控发展演化过程以提升旅游吸引力。
  第五,关于乡村旅游者文化景观感知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如何选择各地区的代表性文化景观类型。在如何提升旅游者的文化景观感知质量方面,旅游发展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都应纳入研究范围。
  第六,现阶段我国在乡村景观吸引力的量化实证研究方面尚不足,理论的实践应用还较少,国内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具有可实践操作的实施方法和对策建议,以提高其旅游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车裕斌,黄晚意.区域旅游系统吸引力预测研究.世界地理研究[J],2003(4).
  [2] 单福彬,周 静,李 馨.乡村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多层次评价——以辽宁赫图阿拉村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12).
  [3]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 冯淑华,沙 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姿源为例[J].地理研究,2007(3).
  [5] 巩如英,王 飞,刘雅莉,曾现来.韦伯一费希纳定律评价模型在景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學报,2006(1).
  [6] 何 燕,杨新军.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城市可进入性因子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7(4).
  [7] 黄听佩.论乡土景观—《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与乡土景观概念[J].中国园林,2008(7).
  [8]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等.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J].地理学报,2011(4).
  [9] 王云才,史 欣.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1).
  [10] 刘 沙.乡村旅游吸引物体系的构建研宄[J].中国农学通报,2012(9).
  [11] 张骁呜,保继刚.旅游发展与乡村变迁:“起占-动力”假说[J].旅游学刊,2009(6).
  [12] 方法林,张 骏.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乡村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22).
  [责任编辑:王功巧]
  收稿日期: 2020-04-07
  基金项目: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19CX113);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自然重点研究课题(ZR2019Z0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8jxtd055);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8ylzy121)
  作者简介: 刘玮芳(1991- ),女,安徽池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建筑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68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