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沟通对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钰

  摘 要:维持组织高度的自主创新绩效对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而保持高度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企业沟通管理。本研究以沟通为基础,搭建了企业沟通、信任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模型,分析企业沟通对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沟通与信任对自主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旨在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供新的方法与路径,帮助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企业沟通;信任;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7.002
  0 引言
  现代社会说到底是一个人与人的社会,在人与人的社会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沟通就是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建立起思想和情感的桥梁。沟通可以给我们一个与他人拉近距离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别人,也能够让别人很好地了解自己,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企业中,无论是上级与上级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还是下级与下级之间,都要依靠沟通来传递信息。良好的沟通是一种艺术,掌握这门会说话的艺术,他不仅能够拉近自己与他人的距离,还能够与他人维持良好的关系。信任可以为企业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他相当于一种承诺,这种承诺可以让企业走得更高更远,进而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不稳定,但是无论怎样发展,唯一不变的是要与顾客需求挂钩。无论是迎合顾客需求还是创造顾客需求都会涉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抱着自己的陈旧思想生存下去。
  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沟通、信任、自主创新绩效的研究模型,并且另辟蹊径,将信任作为中介变量,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期望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沟通在企业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新思路。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企业沟通与信任的关系
  关于企业沟通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不少学者都做过研究,并且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沟通的最好结果就是信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增加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关联,这种情感关联比正式的工作关联具有更强的联系,他们会觉得另一方是值得信赖的。任何关系的建立都是从陌生开始的,通过沟通了解他人,也通过沟通让他人了解自己,接着由了解到喜欢,然后到信任,这是一个过程,每一次的沟通都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进而一步一步地走向信任。
  关于企业沟通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不少学者都做过研究,并且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沟通的最好结果就是信任。韩平,闫围,弓雅琼(2012)将沟通具化为四个维度,分别为沟通频率、沟通方式、沟通风格和沟通方向,他们认为沟通频率、沟通方式、沟通风格和沟通方向对于上下级之间的信任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汪秀婷,杜海波,江澄,张沥之(2012)通过研究创新技术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发现组织间的沟通对组织间的信任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企业沟通频率越高,水平越高,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越高。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企业沟通对于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 企业沟通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企业间的沟通可以有助于提高创新绩效,由于众人的相互沟通,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就是创新。许多企业会十分关注顾客的需求,会不定期要求顾客填写与产品及服务相关的问卷调查,这些问卷调查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出顾客的需求,这就是沟通,当顾客表达出某一方面的需求后,企业会努力研究出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解决顾客的难题,这就是创新。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沟通会使得来自外部的知识转移到企业中,这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企业中的科研团队研究能力很强,但是不管科研团队的研究能力有多强,都会有灵感缺失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来自外部的启发,比如说之前讲到的客户,还有没有提到的企业员工,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等,沟通都能够造成双方之间的知识转化,为本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条件。因此,企业间的沟通水平越高,沟通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企业沟通对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1.3 信任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创新绩效的实现需要有不同的声音,正所谓是“不破不立”,没有对于以前思想与方法的否定,就没有新的想法的出现,而新的想法的出现需要一个可以值得信赖的环境。这个环境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这样才会有人发声,如果成员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不安全感,他们就不会轻易发声,毕竟大多数人都要先保证自己正常的生存与发展,接着再考虑企业的未来。所以,信任是企业发展的必要环境。
  信任也是双方分享知识成果的前提,试想一下,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对所有人都带着防备的心理交往,相互之间不分享任何知识成果,即使有分享,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核心知识成果拿出来,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就会没有任何创新点,没有新意的产品即使生产出来也会遭到市场的淘汰。由于企业总会存在一批忠实顾客,这批忠实顾客对企业的产品都抱有很大的期待,假如企业的产品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他们会对企业很失望,企业就会失去这批忠实顾客,这对于企业来说才是最致命的。因此,企业内的信任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
  H3:信任对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如图1的理论研究模型。
  2 研究方法
  2.1問卷内容
  本次调研的问卷一共包含了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样本人口统计,即控制变量数据收集。第二部分是与研究内容相关的问题,即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数据收集。其中,对于第二部分变量的测量采用的是李克特的五级量表法,1=完全同意,5=完全不同意,以此类推。   2.2 变量的测量
  关于沟通的测量,本文借鉴了Paulraj的研究量表,设计出了五个问题,分别为企业内的成员会分享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内的成员会为对方提供有帮助的信息,企业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换是经常的、非正式的、及时的,企业内会及时告知对方其某一行为可能会影响绩效的改变,企业内的成员会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关于信任的测量,本文借鉴了Doney的研究量表,设计出了五个问题,分别为企业内的成员会遵守各自的承诺,我相信企业内的成员提供给我的信息,企业内的成员值得信任,企业内其他成员对我很诚实,企业内其他成员在做决策时会考虑本企业利益。关于自主创新绩效的测量,本文借鉴了Herbig的研究量表,设计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为我能够看到企业流程的改进,我能够看到企业产品的改进与创新,我能够看到企业技术的改进。
  2.3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的对象选择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00家企业,除此之外,还由150名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与广西大学研究生院的MBA学生帮忙填写,共计350份。调研时间拟选在2020年4月1日—10日,对于企业的调研问卷会于2020年4月12日将问卷进行回收,对于MBA学生的调研问卷采取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1份,有效回收率为88.86%。
  3 数据分析
  3.1 样本数据分析
  样本数据分析见表1。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对问卷正式分析前,必须考察样本的信度和效度,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即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各因子的信度,通常采用的Cronbach's α最低标准为0.70,对数据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见表2。
  3.3 模型拟合度检验
  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下面将利用正式调查获取的数据,通过AMOS17.0对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依次进行检验。模型检验的拟合结果(表3) 表明,本模型各项拟合指数GFI、CFI、AGFI、NFI和IFI都比较接近理想值(理想值为≥0.9),这表明沟通对组织创新的影响模型拟合情况尚可,可以进行路径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企业沟通是一个具有显著预测力的变量,与企业创新绩效强相关;在组织间沟通向企业创新绩效的转化中,作为组织实践构成部分的信任直接影响转化的实际效果。沟通、信任对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信任和沟通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信任是创新网络生存的基础,只有改善企业的信任关系,才能使企业共享资源,才能有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沟通是促进创新活动,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手段,同时沟通和信任之间的显著关系,也表明沟通对构建企业间信任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沟通和信任的相互關系,以及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显著关系,为构建良性的技术创新网络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韩平,闫围,弓雅琼,等.企业内上下级沟通与下属上向信任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9(03).
  [2]汪秀婷,杜海波,江澄,等.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对创新绩效影响:沟通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2):37-44.
  [3]吴杨,刘佳琦,惠亚男,等.沟通管理在科研团队知识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6):36-40.
  [4]刘文霞,杨杰.服务外包情境下企业间信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9,33(12):53-59.
  [5]Paulraj A, Lado A A, Chen I J. Inter-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s a relational competency: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in collaborative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26(1):45-64.
  [6]Doney P. M., Cannon J. P. 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rust in Buyer- sell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7, 61(2): 35-51.
  [7]Herbig P A. A cusp catastrophe model of the adoption of an industri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1,8(2):127-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87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