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连波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导向、专业发展需求、信息技术都对专业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就会计专业学分制改革为例,探索高职会计专业学分制为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会计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20.172
新形势下,在国家政策导向、专业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都要求专业发展要跟上脚步。作为会计专业建设工作者,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发展之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综合培育,校、政、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人员必须要思考、实践的问题。
1 学分制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1.1 十三五规划的要求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工作精神,自治区在十三五期间启动了高职院校学分制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落实“双证书”制度,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目前,自治区1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全面实行学分制,因此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试点是实现专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1.2 高职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深化教育教学转型改革之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課程体系,更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综合培育,校、政、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开展好会计专业的高职教育工作,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对专业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
1.3 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高职院校要进行学分制,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了较大冲击,对高职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高职会计学分制专业建设的突出作用
通过深入的学分制改革,可以实现学风、教风的大扭转,实现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一,学风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高。不同基础、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和调动。
第二,教师活力激发,教学内容更新。激励教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技术、新知识、新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保证开课的内容和质量,在教师间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第三,教学模式灵活,管理规范推进。学分制改革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得到有效提升,教学局面更加生动活泼,推进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工作向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学习对接市场,招就进出两旺。学生自主地、根据市场经济需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学习课程,在学制内,科学合理的规划学习进度,完成学业。学生毕业后,通过学校推荐、自主择业或创业,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真正实现“爱什么,学什么,干什么”,进而提升学校美誉度,实现招生就业进出两旺的良性循环。
3 高职会计专业学分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准确定位培养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证书+技能+素养”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取得专业门槛证书基础上,设置“宽口径”的专业培养,在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与学情实际,从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和教学手段优化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学分制改革。
3.1 课程设置方面
会计专业课程按照学分制改革要求,由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类构成。分别覆盖的学期为:1~2、2~3、3~6和1~6。增加学生学习选课的自主性和选课的灵活度,便于学生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增修课程,缩短学制。具体来说:
第一,专业限选课为专业选修课中的必选课程,地位与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地位相同,以套餐形式出现,为学生提供不同口味的、有所侧重的“套餐类”的专业选修课,便于学生按照个人喜好,自身学习条件,有所侧重的选择专业学习。主要涉及:行业会计、纳税筹划、管理会计、中小企业创业管理等方向“套餐类”选择,套餐内容自二学期起实施,将贯穿整个学制。
第二,专业选修课为普通专业选修课程,每门的学分值低于限选课程,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即可选择,学期贯穿1~6学期,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兴趣爱好、就业方向选择课程,修满该类学分即可,该类课程有小企业管理创新、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投资管理、商务礼仪、办公自动化在专业中的应用等。可以实现财经类专业间的互选。
加大专业选修课的开设范围,使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对于专业的深度、广度的需求都得以满足。
3.2 实践技能培养层面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实施递进的技能提升计划,从基础会计实训、单项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前综合演练,从手工—手工+电子—信息化操作,实现学生技能的阶梯式提升。同一级学生学分排名、绩点排名前1/8者可以提前修实践项目课程,实践项目以成果形式考核,不考核过程。
积极构建商科类专业培养、跨专业培养模式,推行二级学院间、校外学分互认,依托财政局、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代账公司、财税咨询公司等)协同育人。
3.3 学分减免选修
根据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情况,实施相关专业课程免修,自动晋升到实践模块、拓展模块中选课,得到相对高的绩点,并进行实操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考证课程方面,针对不同的生源来源和1+X证书的具体要求,学生考取证书层次不同的现状,探索已取证同学可根据实际,选择专业实践课程免选相关专业必修课程,得到相对高的绩点,并自动晋升到实践模块、拓展模块中选课,进行实操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提升。并结合专业特点,在部分专业必修课中,增设可选项目,应对学生的不同专业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通过设有门槛的可选项目,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第二,结合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根据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程度,给予相应专业课程的学分置换、折减。如会计手工大赛、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财税技能大赛等课程,可以相应置换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税费申报与计算等相关课程的学分。另外,对于创业项目相关活动的开展,创业项目获奖或孵化,可折减专业必修课课时。
3.4 配套制度的完善
第一,推行学业导师,将专业负责人、班主任纳入其中,为学生提供选课帮转,帮助学生熟悉选分机制,在学生学制和选课的数量、分值、分布、难易度、相似度给予学生建议,包括对于简历、就业方向等的指导。
第二,教学管理方面,要加大对于课程、教师、实训室、教室等系列资源的统筹,在课程安排、选课前资格审查、考试安排、补考前的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进行规范,注意与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协调安排,加大线上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或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方式,有效避免选课在时间上出现的冲突。
参考文献:
[1]庞钊珺,柳国勇.学分制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
[2]倪石梅.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2).
[3]黄跃琛.高职学分制改革初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8(2).
[4]丁强.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动力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6(47).
[5]薛有奎,李翠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0(7).
[作者简介]连波(1981—),女,高级经济师,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育教学管理17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92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