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大量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很少直接胜任企业所提供的财会工作岗位。本文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途径是——构建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企业进行有实质性的合作后,能培养出高素质会计实用人才,与企业会计岗位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着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著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和培养标准日益提高。可是,大量高职会计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会计岗位需求量无法满足的现象,高职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量之间出现了问题。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而造成的。高职院校应建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从2018年全国高职会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目前存在着高职培养的大量会计专业人才无法胜任社会中企业所提供的财务类岗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许多高职院校都增设了会计专业,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社会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却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可见,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供需量没有得到有效的衔接。高职院校还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三方的矛盾。
  二、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会计专业也加强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多职业学校都认识到这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且逐步开始从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师资建设等方面实施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职业院校推进的力度和效果不同,导致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有: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
   有些高职院校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忽视了高职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另外一些高职学校有意向普通高等学校靠拢,过度拔高会计培养目标,偏重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对专业操作能力重视不足。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会计专业课程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创新,教学实践操作缺乏。
   (三)会计专业实训设备严重缺少
  高职院校校内的实训室不完整,而校外实训基地更是流于形式。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满足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的培养人才,可以增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校办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用人单位通过与学校共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前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来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培养目标的设置必须定位为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并重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培养企业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具体是针对中小企业培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会计实务中实际问题的会计人才,高职会计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具有操作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实务模拟等技能。可见,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能胜任财务类不同岗位的需求,毕业后就能踏上一线工作岗位,为企业所重用。
  (二)设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灵活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具备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具体形式。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重点突出职业性,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可以采用灵活的课程设置,构建以专业课为支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下四类:
  (1)公共课程:以道德经,三字经,职业道德礼仪等课程为主。
  (2)基础课程:政治课,文化基础课为主
  (3)专业课程:按照企业所需的主要会计职业技能设置5门左右专业课,构成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
  (4)实训课程:上机训练、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学生的会计诚信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诚信为本的职业素质,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道德素养,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机构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通过紧密联系,应共建专业实训基地。会计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帮助学生提高了专业能力、技能水平,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校内实训室建设。校企共建校内会计实训室,把企业引进校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就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企业的优秀会计师直接参与校内实训室的教学,选取贴近企业的实际资料,按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学中,带领学生从凭证的填制开始,然后通过审核、汇总、装订凭证,再进行登账,编制财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的模拟。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全面有效的解决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脱离的缺陷。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河南省外贸学校不断推进校外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先后与大河会计师事务所、百度河南分公司等单位签订协议。学生定期参观企业的会计人员工作状态,实地体会会计工作的氛围。合作单位选派优秀的会计师到学校做報告,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与企业共同协作建立实训基地,解决了学校理论教学实践不足的问题,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和信息支持,充分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建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者,教师能力水平和道德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会计毕业生的质量。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双师型”的教师十分缺乏,校企双方应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师资交流,共同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河南省外贸学校领导重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会选派一大批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保证了专业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提高理论水平。近些年来,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在三年内,到企业实习一年,以便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双肩挑。会计专业教师就有机会到校企合作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实务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还根据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有计划的从会计师事务所和知名企业聘请了一批资深会计师参与教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层次,促进了稳定的合作方式。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只有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构建实质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参与下,实现教学过程共同管理、教学计划共同制定,教学资源共同享用,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23):92-93.
  [2]杨海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专业胜任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商论,2018,(28):182-183.
  [3]程金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0):201-202.
  作者简介:刘宵静,女(1983-),汉,河南省巩义市,河南省外贸学校,硕士,讲师,财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96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