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中国各层次教育难题破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晓峰

  摘 要: 当前,中国各层次学校教育都面临着各自的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并且分配不均是各层次教育难题产生的根源。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并非优秀教师本身,亦非其个人能力,而是其具体的教学方案和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完全复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案和内容成为了可能,并使教学方案和内容的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由教育部建立远程教育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破解各种教育难题。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资源稀缺 远程教育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项教育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级学校教育又都面临着各自的难题,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成效不大,亟需新的解决思路。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中国各级教育难题的破解带来了契机。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因此,研究利用教育信息化破解中国教育难题的方法、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迫使各级学校大量地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可见,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增强中国教育的抗风险能力,但是线上教学资源的匮乏影响了线上教学的效果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下世界范围内疫情仍然十分严重,不能完全排除将来疫情在中国局部大面积爆发的可能性,未雨绸缪,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一、各级学校教育面临的难题及现有解决方案
  首先简要回顾下中国各层次学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现有解决方案进行评述。
  (一)幼儿园阶段
  前些年,中国的学前教育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资源总体不足、公办幼儿园数量稀少、民办幼儿园两级分化、优质资源特权化倾向严重,居民普遍感觉“入园难,入园贵”。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得上述现象得到一定缓解,但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一方面,幼儿园之间的质量差距仍然普遍存在,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极力争取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总是稀缺的,优质幼儿园入园竞争仍然很激烈;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即使是合理的幼儿园收费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有些低收入家庭被迫将孩子送入教学质量差但收费低的民办幼儿园甚至没有办学资格的“黑幼儿园”。
  (二)义务教育阶段
  尽管素质教育理念已提出多年,但中国的各级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如何推行素质教育仍然没有统一的方案,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理解提出的素质教育方案是否真的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令人怀疑。
  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有增无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择校热”。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解决“择校热”上煞费苦心,但从全国来看“择校热”并未降温。现有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每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制定更合理的入学政策。彻底的就近入学会侵害一些人追求更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完全自由择校会带来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现有入学政策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因此两个问题都存在。二是增加教育资源供给,缩小校际差距。硬件容易提供,但软件,尤其是优秀教师是稀缺的,否则也不会出现“择校热”,择校本质上是择师。三是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比如教师轮校制。这一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不少教师对轮校非常抵触。
  在义务教育阶段另一个广为诟病的问题就是教师有偿课外辅导问题。有偿课外辅导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参加辅导班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有偿课外辅导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参加辅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一些教师甚至将本应该在课上讲授的内容放到辅导班中讲授,学生不参加辅导班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这样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和教学秩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严禁教师有偿课外辅导。对于如果允许自由选择会选择参加辅导的家庭来说,禁令会使其利益受损。另外禁令的效果并不好,教师有偿课外辅导屡禁不止。
  (三)高中阶段
  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分配严重不均,其中校际不均最受关注。一些高中,比如原来的重点高中、现在的示范高中、私立高中,拥有比一般高中多很多的优质资源。政府在资源投入上向重点、示范高中倾斜是产生校际资源差距的重要原因,但倾斜幅度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而且现在政府越来越注重投入的均衡性。马太效应是产生校际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这里的马太效应指的是学校间最初差距很小,甚至是人们主观上认为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差距,最终演变成学校间巨大的差距。马太效应尽管在之前的教育阶段也存在,但高考“一分改变命运”的现实使高中阶段的马太效应最明显,这对政府解决校际资源不均衡的努力的成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解决方案只要不能完全弥合校际差距,最终可能就是无效的。现有方案缩小差距不难,但完全弥合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虽然提供的硬件可以完全一样,但软件则不是这样,最明显的就是即使最初分配的教师水平完全相同,教师后来的努力程度不同还是会产生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另外,私立高中的出现使得一些家长因孩子分数够却交不起学费或找不到关系无法入学而苦恼。要求政府像私立高中一样投资却不能像私立高中一样收费,会给其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所以现有方案难以弥合公办和私立高中间的差距。另外,资源校际分配不均还产生了高昂的择校费问题。
  (四)大学阶段
  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仍然十分普遍。发达地区的院校,中心城市的院校,“985”和“211”院校获得的资源远多于其他院校,因此教育質量也比后者高很多。一些资源紧张的院校由于难以吸引到优秀教师,教学质量堪忧。另外,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要求授课内容不断更新,中国大学普遍知识更新较慢,教师讲授的知识陈旧。针对教育质量问题,前些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从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评估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教学质量提升本身并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此外,部分大学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重科研而轻教学现象比较普遍,对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学校提出了“对教师来讲教学才是第一位的”倡导,希望借此提醒教师重视教学。尽管这个观点可以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相当多的人同时也认为在评奖、晋升(级)方面科研决定一切的现实下,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对教师个人来讲未必是明智之举。现在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规定教授必须要给本科生上课,然而这未必就能提高教学质量。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基本上还是看科研成果,因此教授的教学质量不一定就比副教授甚至是讲师高,强迫本来不愿上课的教授上课,教学效果更是无法保证。
  随着学生不断扩招,中国高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很多青年教师对不能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很是苦恼。为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往往会安排青年教师观摩其他课程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然而这对青年教师基本上没太大帮助。对青年教师来说提高教学熟练程度是当务之急,因为这往往是评价其教学质量的最主要指标。但青年教师首先要确定授课内容,这可能会占用其大量时间,从而用来熟悉内容的时间就比较少,导致其熟练程度提高缓慢。随着高校规模的稳定,各高校青年教师引进力度大大减弱,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问题对学校来讲已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对青年教师个人来说仍是个很大的问题。同时还存在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对此很多学校要求学生没有课时要去固定的教室自習。由于很少有教师监督,自习室内秩序混乱。
  (五)研究生阶段
  目前,中国的硕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已居世界前列,但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质量却不容乐观。教育主管部门对此采取的措施是要求高校控制博士招生人数,同时控制每个导师能够指导的人数,以此来提高博士生的质量和导师指导质量,很多学校也采取了一般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的方法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这些策略很有效但是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同时,现在在很多研究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研究工具也越发复杂,需要研究者不断的学习,只靠学校设置的课程和导师的指导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专业的学习平台很有必要。另外,由于研究者之间相互交流是提高研究效率的有效途径,建立研究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也很重要,为此很多高校建立了“研究生论坛”“博士工作坊”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很多博士生也利用诸如“经管之家”这样的专业网络论坛相互沟通。但是这类非官方论坛的一个致命缺陷是缺乏专家和权威意见,使得很多难题没人能够回答,很多问题尽管争论激烈最终却没有定论。
  二、破解方案的理论基础—优质教育资源的涵义及属性
  不难发现,各级教育困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因此解决的方案应该从突破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入手,但现有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方法只能部分缓解却无法根除稀缺性问题。如何才能无限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呢,通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可以得出答案。
  问题一: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是什么?尽管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但人们普遍认为优秀的教师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具体指优秀教师的哪一方面呢?有人认为是优秀教师的个人能力,这当然不错,但优秀教师的个人能力必须先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案,再通过方案的实施才能发挥作用。不妨将这个具体的教学方案称为“讲义”,这里的讲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所有教学环节的无限细化,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剧本,包括场景,道具,台词,动作,时间控制等各方面。优秀的讲义以优秀教师个人能力为基础,体现个人能力,但两者却不是完全同一的,强调两者间的差别很重要。我们没办法克隆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的个人能力旁人也无法轻易得到,但是复制优秀教师的讲义就容易多了。通过复制讲义普通教师的授课过程可以和优秀教师完全相同,这样,即使两个教师能力存在很大差距,但既然授课过程完全相同,就没有理由认为两人的教学效果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人认为,学生不知道“剧本”,因此在师生互动环节上教师能力的差异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可以由教师自己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由教师作答,而对于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相信普通教师也有能力作答。综合以上,通过复制优秀教师的讲义基本上可以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
  问题二:是否存在最优讲义?复制讲义会使教学过程同质化,人们往往习惯性地否定同质的事物,认为同质的事物不可能是最优的,但是在存在最优方案的情况下,不同于最优方案的方案就不是最优方案,同质才实现了最优。问题是是否存在最优讲义?答案是肯定的。通过把多份讲义从各个角度加以比较,再从实际需要出发,我们总可以找到最优讲义,当然这个最优很可能不唯一。有人认为讲义可以各具特色,因此并不存在最优讲义。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其实事物是否具有特色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特色是否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如果特色带来的优势能够更好地解决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这个方案就是最优方案,选择这个方案并不是因为其有特色,而是因为它是最优方案。而且,随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最优方案也会变化,但这并不是说没有最优方案。讲义方面亦是同理,比如同样课程面向高职和面向普通本科的最优讲义就应该是不同的,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最优讲义,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对应着不同的最优讲义而已。另一方面,随着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事物规律认识的加深,最优讲义也应该随之而变化,即最优应该是动态最优,最优讲义具有时效性并不意味最优讲义不存在。
  问题三:应该由谁提供最优讲义?普通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却无需向其支付费用,因此优秀教师产生了“正外部性”。根据经济学原理,对于产生了正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应该给予补贴。以往,讲义难以被完全复制,而且讲义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时空限制。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讲义的完全复制,而且使讲义的传播基本上没有了时空限制,即使“正外部性”效应增大。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使讲义实际上具有了公共物品的特征,成为了一种“公共物品”:一个人从网上下载讲义并不影响其他人下载,增加一个人下载的边际成本为零,即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同时,由于电子讲义是可以无限复制的,加之对讲义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人们总是有机会从网上免费获得,因而实际上具有非排他性特征。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数量不足,应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实际上现实中很少存在交易讲义的市场,另外,个人未经讲义所有者同意私自将讲义上传到网络上是一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考虑由教育部从优秀教师手中购买讲义的知识产权,再将讲义存在公共网络数据库中供人们免费下载。教育部支付的版权费既可以看作是补贴,也可看作是采购公共物品支付的对价。通过购买讲义,实际上创造出了一个讲义交易市场,只有当一个物品出现了市场时,资源才会更多的被用于该物品的生产,质量才更有可能提升。   有人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教育部是主管部门,从分工上来讲就应该由执行者自己寻找执行方案,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教育部所拥有的主导地位、权威性、可以调动大量社会资源的优势是任何教师个人及其他机构所无法比拟的,有些任务非其不能胜任,而且实际上教育部参与具体的教育环节以提升教育质量的趋势已渐渐显露。2015年3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人大会议时表示:“2016全国25个省份将使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试卷。”对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将参与这些省份高考试卷命题工作,以提高命题的质量。他认为高考命题需要专家队伍制定出高质量的试卷,而专家队伍建设、专家库建设、试题库建设都需要有专门的考试机构来完成的。2019年9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9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由于高考改革将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教育部2014年还组织编写了语文、政治、历史三门高中课程的新版教材,考虑到讲义与教材之间的相似性,由教育部提供最优讲义是完全可行的,实际上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就有着这方面的考虑。
  三、教育难题的破解方案和破解机制
  (一)破解方案
  破解方案应以解决教育资源稀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要方向,具体方案如下:由教育部建立远程教育系统,免费向所有人开放。这个系统至少应该包含四部分:一是讲义数据库。由教育部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精心设计每门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形成若干个“剧本”式的最优讲义和完整的授课视频以及全套的教学资料以满足各种需要。讲义数据库应该定期更新,以保证数据库内容的最优。二是问题数据库。由各领域的专家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问题和解答应形成数据库,并提供索引,减少重复提问,提高回答效率。三是论坛。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拟收入到讲义数据库的新讲义以及对原讲义的修改应该在论坛上公示,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同时听取师生对整个远程教育系统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四是直播平台。疫情期间,各级学校普遍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由于软硬件方面的原因,很多时候直播教学并不顺畅,远程教育系统应设立直播平台以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
  不难发现,破解方案和当下正火热的慕课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慕课不能取代破解方案。原因首先是二者性質不同,慕课是学习者的在线学习系统,破解方案是师生的资源共享系统;慕课很大程度上是对课堂教学的替代,破解方案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其次,破解方案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慕课提供的课程可能并非最优,尽管慕课往往由国际知名高校提供,但国际上对慕课课程质量仍不乏质疑之声。二是慕课并非适合于所有阶段、所有课程的学习。目前慕课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向下拓展的前景尚不明朗。三是破解方案比慕课对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意义更大。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中国慕课不会从根本上动摇课堂教学的基础地位。但是慕课会使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变得更加迫切,破解方案会为教师提供极大的帮助。尽管教师参加慕课学习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这会使一些教师感情上难以接受。慕课无法下载也会使教师感到不便,慕课没有教师交流平台,所以破解方案在教师教育方面意义更大。
  (二)破解机制
  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对解决各层次的教育难题都有良好的效果。
  1.幼儿园阶段。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必然会缩小甚至弥合幼儿园间教学质量的差距,有利于实现幼儿就近入学,减少优质幼儿园的入学压力。同时,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可以降低新建优质幼儿园的难度,有利于增加优质幼儿园的供给,解决“入园贵”的问题。通过以上两个途径可以有效缓解幼儿园的“入园难”问题。幼儿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多领域的专家合作才能完成,期间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对方案效果的评估还可能要考查幼儿成人后的表现,项目时间跨度大,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幼儿园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太可能挖掘出这样的培养方案,只有教育部才能胜任。尽管任务艰巨,但其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对中国的教育界来说同样是个艰巨的课题,靠学校自身很难提出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案,很容易出现“家长跟着孩子受罪”的现象。因此由教育部组织探索最优的素质教育方案仍然是必要且高效的。
  与破解幼儿园阶段“入园难”类似,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择校热”问题,学生们会更多的主动选择就近入学,因非教学质量原因产生的少量择校行为也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这样既维护了权利又保证了公平。另外,既然本校教师就可以按最优讲义授课,再让优秀教师轮岗就意义不大了。
  建立远程教育系统对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意义可能不大。因为数据库内容全部学习完毕后,有余力的学生可能还是会选择复习,或者学习其他内容。所以不如索性设计出不同时间长度的最优方案,并对各种学习方案的效果给予明确警示。尽管可能无法缩短学习时间,但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抑制前边提到的性质恶劣的课外辅导,因为通过与最优讲义相对比,教师将本应在课上讲授的重要内容放到辅导班中讲授会很容易被发现。既然性质恶劣的课外辅导可以被辨识,而且很多学生即使不参加课外辅导也会以其他方式进行学习,而不是休息和娱乐,因而破解方案为适当放开课外辅导创造了条件。此外,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使学生自学的可能性和效果大大提升,这必然会减少对教师课外辅导的需求,同时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会使有能力进行课外辅导的人员人数增加,这必然会增加课外辅导服务的供给,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必然会下降。
  3.高中阶段。重点高中是否就应该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远程教育系统可以在不减少重点高中资源的情况下,增加普通高中的资源供给,因此可让各方都满意,实际上重点高中的资源也增加了。破解方案可以实现各高中之间教学的完全同质,弥合校际差距,避免马太效应的发生。
  4.大学阶段。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会降低高校教师备课,授课的难度,优秀人才匮乏的院校同样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教育部提供的最优讲义还可以保证讲授的知识及时更新。   讲义数据库的存在减少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使得教师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而不影响教学质量。通过复制最优讲义,低职称的教师可以达到和教授一样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授的教学任务安排可以更加灵活。青年教师再也不需先考虑讲什么,因而可将精力重点放在熟悉授课内容上,因此能更快变得熟练,而且授课技巧也不再是问题。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设计和内容与学生今后的人生规划不符。显然,学校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单独设计教学计划,单独授课。远程教育系统的存在使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完全突破了本校资源的限制,这必然会增强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研究生阶段。远程教育系统的讲义数据库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研究动态,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问题数据库和专家可以答疑解惑,论坛便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破解方案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目前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尽管成绩斐然,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破解方案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第一,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难以保证,容易出现过度投资,造成浪费。最优讲义是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影响的基础上的最优,因此也必然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即根据需要信息化而不是先搞信息化建设再要求教师考虑如何利用。由教育部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而不是各地齐头并进,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浪费;第二,软件建设方面仍然十分薄弱。最优资源通过征集难以获得,需重新打造,而这个任务非教育部不能胜任。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全球范围内探寻、购买最优资源既可以解决结构性问题,又可以保证资源的最优性。第三,对现有信息化建設资源和成果利用率低。由教育部建立远程教育系统既可避免分散化又具有权威性,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孙玮,刘洁.西安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解决对策探讨[J].新西部,2014(35).
  [2]高考多省统一命题强调“一纲多卷”,社会化是改革方向[EB/OL].http://edu.163.com/15/0607/16/ARH6IOTE 00294MA8.html,2015-06-07.
  [3]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4]胡小勇,许婷,曹宇星,徐欢云.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理论研究:内涵、路径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0(09).
  [5]魏非,樊红岩,宋雪莲,沈聪.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国际研究—基于美、日、印三国的政策和行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07).
  〔本文系2016年度贵州省“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国际商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J-YLZY-2016-003);贵州商学院2018年院级一流项目“国际商务一流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8YYLSZ02)阶段性成果〕
  (赵晓峰,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91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