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管理之败笔:人数换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若渔

  精兵简政的口号已经喧嚣了多年,但行政成本的过度膨胀似乎正在陷入失控的境地。这固然与党政机关的铺张浪费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政府治理结构既没有突变式的发展,治理效率亦没有渐进式的提高,而是在一个层面上无休止地内旋、内缠、内耗和自我复制。
  
  “我们不少党政机关用钱上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增长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经达到世界少有的地步。”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如此感慨,“我们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医疗、教育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都期盼更多的财政资金向他们倾斜和转移,这就需要党政机关带头,遏制行政管理费的不断飚升。”
  知道中国的行政管理经费增长快,也知道中国的行政成本高,但快与高的水平竟至于斯,终究还是让人不得不惊诧。
  虽然精兵简政的口号已经喧嚣了多年,但行政成本的过度膨胀似乎正在陷入失控的境地。行政管理费用年均增长23%的现实足以让世界都为之失色。这个现实也无比鲜明地告诉我们,治理行政成本肆意扩张依然任重而道远。而党政机关的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显然已经不足以解释今天这种尴尬的现实,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行政管理费用滚雪球般的增长,固然与党政机关的铺张浪费不无关系,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却是行政管理部门的“内卷化”困境。1968年,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时发现,这里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只是简单地重复生产,没什么进步。他称这种现象为“内卷化”。在此基础上,另一个美国学者杜赞奇在1996年提出了“行政管理内卷化”的概念。“行政管理内卷化”意味着政府机构不是靠提高现有组织机构的效能来推动社会发展,而是靠扩大非正式机构,把它们内卷于正式组织之中来行使权力。
  “行政管理的内卷化”意味着政府治理结构既没有突变式的发展,治理效率亦没有渐进式的提高,而是在一个层面上无休止地内旋、内缠、内耗和自我复制。中国的行政管理现实正好对应了这一概念,而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基层行政管理的尾大不掉。众所周知,我国现有4万个乡镇,大多数配备“七大班子”,包括党委会、政府机关、纪检委、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和武装部。而就在这不足几百平方公里,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地区之内,又在乡镇一级下面对口设立了各种性质和职能的“七站”、“八所”等“正式机构”。人们有理由提出质问,这种机构真的有成为正式机构的必要和资质吗?显然,这是正式机构内卷出来的正式机构,根本不具备合理性―而这种叠床架屋、职能重叠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管理费用又焉能不高?
  如此看来,中国行政管理费用灾难式攀升,与管理结构拖沓冗长有莫大的关系。而管理结构不合理的实质就是“内卷化”―非正式组织的软弱、无能和懈怠,使得他们不得不招募一些非正式人员加入到正式管理队伍,想以此达到以“人数换效率”的目的。可问题是,这种“内卷化”的管理机制真的能换来效率和实绩吗?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管理模式,不仅无法换来效率,还只会导致行政成本不堪重负,不然我们又怎会看到政府机构越喊精简却越见膨胀,公车越喊改革却越见其多,各种补贴越喊清理却越见其乱……要改变现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此种管理结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44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