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营造魅力之境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艺术,自然就缺少不了魅力的存在。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给人以严谨、枯燥之感,似乎缺少感染人情绪的因素。但这并不能说数学课堂没有魅力,也不能说数学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本文从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方法、课堂容量三方面,阐述了如何营造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赢得学生的喜爱。
  [关键词]课堂语言;教学方法;课堂容量;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听过一堂精彩绝伦的历史公开课,课后有人问公开课教师准备了多久,那个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由此可见,试图把一节课上得精彩,绝非一挥而就,非得下一番功夫研究不可。数学课当然也不例外,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营造数学课堂独特的魅力,用魅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数学课堂语言要讲究魅力——声情并茂
  “语不惊人死不休”,总被人当作是汉语教师追求的境界,数学教师只要把数学题讲清楚、講明白就行了。其实不然,“能讲”与“善讲”效果绝不一样。俗话说得好:“会说叫人笑,不会说叫人跳。”每个人都喜欢听优美动听、生动有趣的话语,尤其是激励表扬的话语,想要把数学课讲得声情并茂,吸引住学生,不讲究语言的魅力不行。那么,数学语言怎样才能具备魅力呢?至少要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语言生动有趣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概论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因而它的“庄重严肃”往往让年龄尚小的学生望而生畏,此时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数学的潜在魅力,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语言要求准确,这是它的学科特点使然,不过不能因此而忽视传授数学时课堂语言的生动有趣。比如,有位教师在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给学生讲高斯小时候如何巧妙解决1+2+3+…+100的求和问题,让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这种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解法,把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情景中,寓教于乐,学生易于接受。
  2.语言充满关爱和鼓励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有教师的“授业解惑”,又有学生的“求学问道”。只有学生“亲其师”,方能让他们“信其道”,进而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产生渴望、追求和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语言是交流情感的主要媒介,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完全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针对学生自尊心强的状况,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在与学生交流感情,尤其是批评学生时用语务必慎之又慎,以关爱鼓励的语言为主,让学生沐浴在爱和鼓励的阳光下。当学生上课口答问题或做作业出现大错时,教师千万不可怒形于色,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宽容,不妨对其说“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请你再审题意,或许能有新发现”等鼓励性评语,这些评语不仅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因错误产生的自卑心理,逐步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数学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数学课堂教学法要讲究魅力——多样适用
  课堂教学是灵活的,要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或方式,即所谓的“教无定法,贵要得法”,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凡是能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课堂内容的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对于新授课,可以在传授新知识时穿插一些演示,督促学生手脑并用,理解数学知识。如在讲授“椭圆的定义”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如下问题:“如何画一个椭圆?”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迷茫。这时,教师拿出首尾相连的绳子,固定在黑板的两个定点上,再利用粉笔绷紧绳子,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规则的椭圆,学生一定会感到很惊奇。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去画一个椭圆,再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样能画出一个椭圆,在不断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得出椭圆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让学生动手实践了,也让他们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采取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孟子云:“教亦多术矣。”只要教师做到根据具体内容,相应地采取灵活的而不是单调陈旧的教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法答疑解惑,一定会让课堂趣味盎然。
  从学生学的方面讲,教师则要对学法给予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因为教师的教,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效果的。“传知固然重要,启智才是关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为此,教师应努力教学生做到以下四点:
  1.培养学生会听的能力
  听别人讲话,不仅仅是竖起耳朵听,听的时候还要掌握听的方法,抓住要点,边听边记。作为学生,要应具备这种能力,做到认真听教师讲,听同学讲,而且能在听别人讲之后复述出来,做到“言者有心,听者有意”,这才叫会听课。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耳到,还要心、口甚至手也到,学生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讲课上,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长此以往,课堂效果就会非常好。
  2.培养学生会看的能力
  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做教师的要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凡是通过学生看能理解掌握的知识,教师不要讲至多稍加点拨。在教学中可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给学生观察提纲或提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在比较中做出正确判断。上文提到的教师讲三边关系时,我想从某种意义说也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会想的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往往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去动脑筋思考和讨论。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再作点拨,让学生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如在高三复习“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除了回顾课本的推导过程外,教师还可以问学生如何利用向量、三角函数知识去推导,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不断发掘新的推导过程,十几种推导过程都完成后,无形中把高中很多知识点都复习了一遍,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
  语言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是对课堂内容思考结果的表达,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是思维火花的绽放。当然,学生刚开始表达时教师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值,等他们练习一段时间后,思维的顺畅性和表达的清晰度,便会逐渐提高。
  三、数学课堂要讲究容量的魅力——科学适度
  一堂数学课的课堂容量是否安排得科学适度,标准应为是否让差生“吃”好,优生“吃”饱,即课堂容量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调控好以下三量:教师的授出量、学生的训练量和师生的双边活动量。对此,课堂上教师讲解的例题要难易兼顾,既要有为差生设置的基础题,也要有为优生设置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既要有讲更要有练,且讲得务必精,练得务必勤。如山东杜琅口中学的教法,就是一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真正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吃透教材,精选例题和练习,本着高度负责的备课态度,才能在讲课时做到收放自如,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只要数学教师刻苦钻研、锐意探索,就能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精彩绝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凡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吉林教育,2016,(26).
  [2]靳国权.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中学教学参考,2009,(23).
  [3]付军,朱宏,王宪昌.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04).
  [4]叶有福.利用“反思型数学日记”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探索[J].中学数学研究,2006,(04).
  [5]胡新,雷斌.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教育,2003,(19).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46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