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蔬菜产业是河北省政府确定的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是种植业中覆盖面最广、种植效益最高、吸纳劳动力最多、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的支柱产业。河北省经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产量稳居全国第二,并成为种植业中第一大支柱产业。瓜菜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单产居全国首位,总产值已连续7年居该省种植业首位。据初步测算,2007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293元,其中蔬菜收入占18.7%,比上年提高3.75个百分点。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了加快河北省由蔬菜数量规模大省向蔬菜质量效益强省转化步伐,做大做强这一优势产业,结合河北省的蔬菜产销实际,按照“让好的多起来形成规模、让多的好起来形成特色、让特的火起来形成效益”的思路,合理确定各优势产区蔬菜生产发展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蔬菜产业;河北省
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规模总量显著增长
蔬菜是河北农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九五”以来,河北省蔬菜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瓜菜播种而积由1995年的46.18万hm2增加到2006年的123.14hm2,增长了166.7%,总产量由2334.9万t,增加到7131.4万t,增长了205.4%,2006年瓜菜产值602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43.2%。播种面积连续多年占全国第5位,总产量稳居全国第2位,单产及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1位。
1.2 蔬菜生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以优种推广、设施改造、技术更新为重点,全面开展了蔬菜生产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近年来,引进培育抗逆、抗病虫优良蔬菜品种360个,年育优质种苗2亿多株,良种覆盖率达到86%以上;2006年全省设施瓜菜达到41.1万hm2,其中:日光温室15.9万hm2,大棚8.3万hm2,中小棚16.9万hm2,形成了设施栽培、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格局。
1.3 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到2006年底,全省菜田环境评价面积达到46万hm2,无公害专业生产区达到810个。通过无公害认证的生产单位157家,注册无公害商标74个。支持北京实施“肉菜放心工程”取得较好成效,72家企业通过认可,基地面积23.1万hm2,居全国首位。围绕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在严格执行国标、行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共制定发布了甘蓝、黄瓜、番茄、茄子等18个主要蔬菜种类20项无公害蔬菜技术规程省级标准,覆盖80%以上的蔬菜种类,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无公害质量标准体系。
1.4 蔬菜的产业地位明显提高
“九五”以来,随着河北省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粮食、棉花等作物面积减少,产值下降,但种植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主要是得益于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快速发展。2006年与1995年相比,全省种植业总产值增加14.8%,其中,粮食作物产值减少32.1%,棉花产值减少2.7%蔬菜总产值增加117.8%,蔬菜业已在种植业中成为带动河北省农民增收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1.5 区域布局趋于优化
“十五”以来,河北省按照资源优势和生产特点,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张承地区积极发展夏秋季蔬菜生产,环京津地区突出发展精特菜生产,冀东地区重点发展茄果菜生产,冀中地区侧重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菜生产,冀南地区着重发展中小棚蔬菜生产,全省形成了5大优势特色蔬菜产区。分别是以沽源、丰宁为核心县,发展以错季根叶菜类为主的张承夏秋蔬菜基地;以乐亭、昌黎为核心县,发展以甜瓜和茄果类蔬菜为主的冀东设施瓜菜基地;以永清、青县为核心县,发展以名优特色菜为主的环京津精特菜基地;以莫城、肃宁为核心县,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为主的冀中设施蔬菜基地;以永年、南和为核心县,发展以中小棚、地膜生产为卞的冀南春秋蔬菜基地。现已在90多个县形成了农业特色主导产业,6666.67hm2以上大县达到60多个,全省近50个各具特色的蔬菜之乡也逐渐发展壮大,其蔬菜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形成了遍布全省的各类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2.蔬菜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当前河北省蔬菜品种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外地引进品种多,省内自育品种少。目前,河北省使用的蔬菜品种70%以上是从国外或省外引进的,省内自育的不足30%。如黄瓜品种,99%以上是从国外或省外引进的,其中大棚、日光温室黄瓜品种95%是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生产的津优、津春、津绿系列。二是常规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2007年河北省萝卜、大白菜、大葱播种面积33.4万hm2,占河北省蔬菜总播种面积的31.2%。在同一类蔬菜中,优质专用品种所占比重也较少。以番茄为例,普通番茄货架期一般3~7天,硬果型番茄货架期一般15~25天,目前河北省种植的番茄95%以上是不耐贮运的普通番茄品种,虽然适宜中国居民的消费口味,但不耐贮运,货架期短,不适宜长途贩运及出口,很难适应市场大流通的需要。三是传统农家品种丢失严重。由于对传统优质农家蔬菜品种保护不够,大部分品种已逐渐丢失,亟需加强筛选和保护工作。四是种了监管较松,市场比较混乱。河北省虽然是蔬菜生产大省,但蔬菜没有被列为主要农作物,在种了管理上力度不大。一些种了公司由于受眼前利益驱动,不顾种植区域气候特点,乱引品种,直接进行销售,不管品种权是否受到保护,乱偷亲本,不严把蔬菜种了生产质量关,乱安排生产,进而造成假冒伪劣种了事件时有发生,给菜农造成很大损失。
3.推进河北省蔬菜品种快速发展的对策
3.1 继续大力实施蔬菜良种工程
全省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对高产抗逆品种和优质专用品种的选育与引进推广力度,由引进品种向引进种了公司转变,加强与世界大型领先种了公司的合作,借助外力,以园区为基础,建立示范、销售平台,加快品种更新步伐。要从“卖种了”向“卖苗了”转变,以现有省、市级育苗工厂为基础,继续加大工厂化育苗力度,蔬菜生产大县都要建立育苗车间,660hm2以上的乡镇也要推广工厂化育苗。同时,大力推广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健全和完善良种引进体系,提高河北省蔬菜良种覆盖率。
3.2 加大对蔬菜种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对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蔬菜种业龙头企业,要在政策信贷科研立项基础建设演源配置和技术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大力培植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了企业,使河北省蔬菜种了企业的竞争力有一个实质性提高,在保障河北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同时,河北省龙头育种企业要调整育种目标,强化蔬菜感官品质(颜色、形状、适口性)、营养品质和耐贮运性方面的育种目标,积极选用优质育种材料,提高优良品种亲本的纯化度,培育世界顶级的高优组配型(高产、优质、多抗、高抗、定向免疫)专用品种,加快出口蔬菜新品种选育。
3.3 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工作经费;加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查员注册制度,确保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材料审查、现场检查和监督管理的工作质量,形成“上下一条线、全国一盘棋”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格局。加大对无公害蔬菜产地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无公害蔬菜产地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落实情况,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保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3.4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1)加大蔬菜质量监督检验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建立全省蔬菜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增加蔬菜抽检次数、扩大抽检范围、规范抽检程序,严把上市“菜篮子”产品质量关;对全省无公害蔬菜产地开展异地互检和监督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和危害性分析,为各级政府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在蔬菜产地和产地市场,逐步建立蔬菜质量自律制度。产品自检合格,方可投放市场或进入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销售。三是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在用药高峰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的专项监督检测。(2)建立“菜篮子”产品抽测结果的定期发布制度。检测结果要逐级上报,及时向社会发布“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3.5 大力推进蔬菜质量安全科技进步
整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积极开展新技术研发、试验和示范,为推进标准化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育培植力度,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重点抓好品质优、产量大、耐储藏运输、适宜加工及抗逆性强的蔬菜、果品优良品种的引育培植。围绕蔬菜品质量安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大力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强化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全用药技术的研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污染。加快开发农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快速、准确检测方法。在信息服务能力方而,要完善销售地农产品市场的信息集散、加工增值、分等定级、配送服务等功能,提高辐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收集整理发布无公害蔬菜的供求情况、价格走势、新品种、新技术及投入品等信息,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全而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国强,崔俊凤.狠抓源头治理-确保蔬菜质量安全[J].北京农业,2007(7).
[2]宋建新,聂承华.河北省蔬菜业区域布局及发展对策刍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7,2.
[3]于凤玲,聂承华,张忠义,等.河北省蔬菜优势区域布局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07(9).
[4]周颀,黄阳诚,李翔等.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探讨[J].长江蔬菜,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8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