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模式、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不同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服务需求研究等方面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综述。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综述
世界范围内的治理改革使内部审计成了关注焦点,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重新界定了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方法,评估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它强调了内部审计要在公司治理领域发挥作用。2002年4月,IIA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法案的意见陈述书中讲到: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被称为是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一系列财务丑闻案的发生,有关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这些研究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以下问题做了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模式;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不同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服务需求研究。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综述
对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方面,学者主要从两者的理论基础、目标和相互作用方面加以论述。
(一)理论基础
柯林・梅耶(ColinMayer,1997)在《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督导机制》中指出:“公司督导机制正是解决股权广泛分散情况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监督和管理这一难题的。”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形成了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股东的目标是股票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则倾向于高报酬、多闲暇,两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为平衡利益关系,需要制定约束机制、达成契约关系。公司治理是一整套的制度框架,而审计监督则是捍卫这套制度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成为公司治理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共同理论基础。瞿曲(2006)在博士论文《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中指出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两者的共同理论基础是受托责任理论,其也可以看做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子领域。
(二)目标
企业的目标有两种主要观点: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系列规章、程序、方法实施的治理活动,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存在的管理和决策行为,治理的目的最终也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和平衡。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检查、监督、评价手段,其目的也是为满足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三)相互作用
1、完善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组织,公司治理决定着内部审计机构的宏观实施环境,正确的治理理念和完善的治理机制下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其机构作用才可以得到认同和支持。
2、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Gramling(2004)采纳了公司治理体系由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部门四个基本主体构成,他认为应重点关注内部审计部门这一主体如何通过发展与其他三个主体的关系来促进公司治理。时现(2003)总结了内部审计在现代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l)疏通信息传递渠道,缓解“代理问题”;(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3)合理定位,帮助企业增加价值;(4)预防和矫正虚假财务报表;(5)利用自身优势,弥补外部审计在实现公司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杨东方(2006)从反馈、监督和评价三方面论述了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模式综述
公司治理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提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约,不同组织管理模式下,通过对内部审计权利的配置、制衡、激励和约束的安排,使得内部审计有不同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公司治理主要分英美模式、德日模式、东亚家族控制模式和转轨经济国家的内部人控制模式(林乐芬,2006),英美模式的公司管理组织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以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单层制”,德日模式在公司管理体制中实行“双层制”,既设董事会,又设监督控制机构――监事会,由监事会执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基于此,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主要有三种模式:董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机构、监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机构和总经理主导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综述
学者们普遍认同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共同核心。公司治理体现着组织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核心就是确保有效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因此,构建指导高级管理人员、一般管理者和审计人员介入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非常必要。而内部审计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起重要作用:内部审计能控制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内部审计能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容易引起管理当局的重视。基于此,学者们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整合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建议:改进内审技术方法、拓展内审范围,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另外,有的学者认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监控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是对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运行及执行质量进行的评估。其具体要求是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监督过程中发挥监督的实效。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安排,那么,内部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之一。内部审计在公司中可以通过三个渠道传递信息:向高管报告、通过审计委员会向董事会报告、向监事会报告,这二种渠道反映了内部审计对公司不同利益相关者负责,是公司治理的客观需要。
四、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GaryM.stem(1994)撰文指出了内部审计部门实现价值增值15种方法:让审计更富有协作性、进行自我评价、施行预防性审计、降低外部审计成本等等。
詹姆斯・罗瑟(2002)在《最佳实务―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一书中指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人员配备、风险评估、审计业务等方面的共同的特点。
JamesRoth(2003)确定了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四个因素:对组织的深刻了解、革新的勇气、对价值增值活动有广泛的认识及适应组织不断变革的创造力。
余玉苗、詹俊(2001)认为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降低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的成本和提出可增加企业价值的审计建议两种途径来增加价值。
王光远(2003)认为内部审计可以分为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三个阶段,并介绍了内部审计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时现(2003)指出,现代内部审计要对公司治理程序进行改善,其实现方式是开展战略审计。战略审计通过在战略决策阶段和执行阶段对战略进行评价、监督、控制和完善,从而帮助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白宪生(2004)总结了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业务审计:(l)开展风险管理审计;(2)开展经营审计;(3)开展战略审计;(4)开展舞弊审计;(5)加强内部控制审计;(6)加强绩效审计;(7)加强经济责任审计;(8)加强合同审计;(9)加强工程项目审计。
阎红玉(2004)指出内部审计促进企业价值增值四种途径:(1)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实现增值;(2)通过促进改善内部控制实现价值增值;(3)通过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价值增值;(4)通过加强保证性服务实现价值增值。
五、不同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服务需求的研究
Rittenberg(1999)、Flesher and Zanzing(2000)等学者研究都暗示内审人员应当且能够在咨询和提供独立性评价方面取得适当的平衡。
Hermanson和Rittenberg(2002)指出,在公司治理层面,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存在竞争性需求:“管理层要求内审人员以广泛的业务技术为基础,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关注风险、评价经营效率并激励组织行为,而审计委员会对控制的确认更感兴趣”。(Bailey等,2006)。
IIA在《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服务于二主》(2003)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认为更重要的领域包括:风险管理、高风险的会计领域、内部控制、道德状况、会计质量;管理层认为更重要的领域则是:经营评价、重大业务的执行;其他方面二者区别不大。
Gramling等(2004)指出,内部审计是作为其他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有价值的资源来发挥作用的。
Gramling等(2004)综述也展望了内部审计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的研究,他们指出审计委员会的各种特征(如独立性、财务专业知识)和管理层的特征(如审计人员的报告关系、管理层对内审部门的支持度)都会影响其与内审部门之间关系的性质、内部审计的质量。
Sarens和Beelde(2004)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内审职能的三个变量:报告关系、组织支持和内部控制系统。结论是:内审部门与管理层关系密切,则内审活动的咨询性更强,认证作用弱;如果内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关系密切,则认证性活动会得到加强。
黄秋菊(2007)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主要针对我国公司中管理层、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服务需求的差别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实证检验出两个基本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服务的不同需求状况,分析其产生现状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改进完善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关媛媛.基于公司治理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2007.
[2]杨东方.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2006.
[3]黄秋菊.基于公司治理需求的内部审计服务实证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2007.
[4]汪国银,林钟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5,(2).
[5]瞿曲.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2006.
[6]张涛.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2008.
[7]邱丘.公司治理中与内部审计的互动机理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4).
[8]吴闲闲,赵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J].财会月刊,2006,(6).
[9]张巧良,陈俊关于内部审计的比较研究与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6,(1).
作者简介:刘红梅(1976―),女,山东青州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现供职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审计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8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