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产手机业迎来新商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卫华

  虽然目前各大手机卖场中还没有出现新面孔,但可以预见,新品牌的手机快速不断涌入,手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原因在于,实施9年的手机生产管制被正式取消了。
  不久前,国务院宣布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取消由国家发改委执行的“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这意味着运作近3年的手机生产核准制将正式取消。同时,实行了9年的手机生产许可制度(下称手机牌照制度)落幕,企业进入手机市场的准入门槛消失。
  “取消核准制是手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艳玲告诉《经济》,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成熟,厂商之间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等环节也得到相应提高,没有必要再继续实行生产管制了。
  不过,市场化中大量存在的黑手机以及未来的3G手机等,还将给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
  
  催生新商机
  
  1998年12月,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5号文件”,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生产项目的立项、审批,对移动通信产品生产企业严格监管,并将移动电话的生产纳入国家指导性计划。
  手机牌照制度给进入的手机厂商定了三个硬规定,一是注册资金2亿元以上,二是连续经营两年以上,三是有研发能力、有环保等相关规定的认证。
  
  手机牌照制度在初期促进了国内手机业发展的同时,也限制了有技术实力但苦于得不到牌照的企业进入手机市场。
  无奈之下,这些企业转而向拥有牌照自身却不生产的企业租借,当然前提是要付出一笔不菲的租借费。据报道,2003年时一张牌照背后交易的价格大致是1000万元左右。如今,按照行规,租借手机牌照需要花费每部20元的成本,每个型号至少在20万部以上,也就是说每款机型的成本在400万元以上。
  创维集团前董事长黄宏生2002年计划投入15亿元做手机,但是没有手机牌照,他只能通过其他办法搞一张“准生证”。
  取消手机牌照制度的呼声日渐强烈。2004年7月,全国工商联呼吁,手机牌照制度已不能适应实际情况,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调整“5号文件”。
  从2004年开始,发改委颁布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正式启动了手机生产核准制。获得手机牌照的企业迅速增加,至今已超过80家。
  张艳玲认为,手机牌照制度落幕带来直接的影响就是那些靠出租牌照为生的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市场,而以往没有牌照的厂商将可以直接进入市场,加上国外品牌的涌入,整个手机市场的竞争白热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业内人士分析,一些海外综合IT品牌也有可能大举进军手机市场,曾经贴牌销售过手机的惠普、Palm、华硕等进军市场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国产手机艰难求存
  
  在手机牌照制度的保护下,国产手机的命运颇为曲折。
  不久前,CMP(中国)咨询有限公司的闫成印在一篇分析国产手机成败的报告中指出,国产手机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一个崛起过程。
  手机牌照制度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国内的手机厂商。当时,国内手机市场基本上被国际厂商所垄断,为数不多的几家国内品牌产量小、质量差、用户认知度低。
  1998年10月,中国第一台国产手机科健KGH-2000型上市,国产手机正式加入市场竞争。之后5年间,国产手机厂商销售量份额从无到有逐年攀升,并用5年的时间迅速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科健手机一度以年销售300万台占据了国产手机市场的半数。
  与科健一样风光的还有南方高科、熊猫等,而TCL、波导等依靠外观设计和造势营销带来了暂时的辉煌,前者用给手机镶钻和精巧的外观设计赢得不少白领的青睐,后者以“手机中的战斗机”的营销造势恢宏一时。
  这些国产手机的迅速崛起让国外品牌相形见绌,市场占有率一度达55%以上。
  闫成印认为,政策的支持是首要原因,政府相关部门对国产手机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同时停止审批外商合资、独资的手机生产企业,给国产手机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张艳玲认为,当年国外品牌的手机进入中国主打中高端市场,而国产手机从低端切入,以价格优势赢得了用户。
  另外,渠道和本土优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产手机的5年崛起。
  然而,缺乏核心技术和持续品牌影响力的国产手机最终走上了下坡路。到了2004年,科健手机走向衰落,当年巨亏15亿元之多,它也成为率先陨落的流星。南方高科、熊猫等也开始一蹶不振。
  随后,国产手机陷入集体亏损泥淖。包括TCL、夏新、波导等在内的大批国产手机接连告亏。直到今年上半年,继波导巨亏达2亿元,而夏新更是达3.5亿元之巨。
  张艳玲分析,波导铺的渠道很大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份额和利润大幅下滑,最终导致严重亏损。“缺少资金使得推新品的速度不是很快,用户不再认可。”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已下滑至31%。除了手机厂商自身经营不善外,来自外部尤其是国外品牌手机的挤压也是重要因素。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主的国际知名品牌开始将中、低端价位市场纳入其目标市场,纷纷推出低端手机,以高端品牌优势到中低端市场“抢地盘”。
  早在三年前,全国工商联调查指出,韩国等厂商通过与国内品牌的合资方式,之后又陆续将制造基地和设计中心搬迁到中国内地,实施本土化战略。特别是当前国际上手机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继续实行管制将会使大量订单落到外国在华企业手中。
  据此,全国工商联调查认为,以牌照管制来保护民族产业发展已变得不太现实。
  张艳玲认为,国产手机能否重新崛起,甚至夺回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已经跟手机牌照制度没有关系了。“决定市场份额的是用户,而不是政府。”
  
  监管新局
  
  由发改委主导的手机牌照制度落幕,但信息产业部主管的手机入网检测并没有取消,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道质量把关的门槛,入网检测不会取消只会加强。
  泰尔实验室是目前手机入网许可证的颁发机构,该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厂商通过核准获得生产许可,由信产部批准进网,相关的质量审核要根据《电信条例》规定执行。现在虽然生产许可取消了,但入网检测等标准并不会改变。
  没有了手机牌照制度的约束,理论上,目前大量的黑手机将迎来“变白”的机会。因为他们可以直接拿着产品去上述部门进行入网检测,通过后即可公开上市。但实际上,还不能过分乐观。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调查发现,2007年上半年,国内黑手机的规模达到2343万部,侵占了国内市场25%左右的份额。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黑手机主要包括三大类:水货手机、杂牌仿冒手机和翻新拼装手机。
  在陷入巨亏的国内持有牌照的手机厂商看来,正是这些大量的黑手机搅乱了市场,夺走了他们的市场份额。在这些正规厂商的集体要求下,去年信息产业部联合七部委对黑手机掀起了一场严厉的“扫黑风暴”。
  何桂立表示,泰尔实验室尚未接到有关手机检测新规定的通知,目前泰尔实验室的手机入网检测和发放许可证,仍然针对已经拥有手机牌照的企业。这意味着,新的手机厂商还不可能直接拿着自己的产品进行入网检测。
  据了解,新的替代监管方案正在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下属的政策与管理研究所草拟,其关键是从源头上为手机质量进行把关,只有手机质量通过检测,符合标准,才能拿到手机入网证。同时,有关部门将通过用户投诉来决定是否取消手机企业的生产资格。
  实际上,这次取消的牌照制度也只是针对2G手机,未来的3G手机生产如何监管?业内人士预计,有可能的方式还是继续实行像2G手机曾经的牌照制度。
  分析人士指出,在3G大局未定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趁机尽快完善行业监管制度,不要再走原来的牌照管制老路,否则国内3G手机市场有可能重蹈覆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6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