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孝言
[摘要]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因而是最终消费,是引导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宏观经济学的收入决定理论可知,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生产规模扩大。消费需求不足成了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必须发展消费经济,培育消费热点,转变社会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消费需求、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热点;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85―03
如果说在“短缺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用更多的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话,那么,在“过剩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增加需求,扩大消费,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计划经济条件下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生产经济学”问题,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论研究的重点则是“消费经济学”问题。发展消费经济离不开消费热点的引导和拉动,消费热点可以刺激消费需求的膨胀与扩张,它是消费需求增长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引导力量。
1、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1.1 消费引导经济发展
消费需求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购买消费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需求能力,它是市场对消费品的一种真实需要。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一起,构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又是最重要的。首先,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一般在60%左右,而从各需求要素对GDP的贡献率比较来考察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可以看到,消费需求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远远超过投资需求增长和出口需求增长,是经济增长中的主要拉动力量。其次,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不过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作为一种中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所决定的。最后,所谓净出口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需求,只不过来自国外部门的消费需求罢了。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集中表现为消费的增长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组成部分。从需求角度考察,在开放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是影响经济波动的三大基本因素。如果不考虑对外经济联系,则消费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GDP的形成过程。因而,消费的增长,也就直接表现为GDP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是指消费的变动不仅会直接影响其他相关变量的变动,而且还会通过这种变动影响国民经济活动总量。
1.2 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在整个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产品的最终实现有赖于消费的最终完成。与此同时,消费需求也对社会生产提出要求,为生产提供直接目的和动力。一方面,社会消费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生产和投资来实现;另一方面,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离开了消费,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无法实现。同时,消费的发展又促使新的消费需求不断产生,从而推动生产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作为一种市场供求信息,消费需求为企业作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决定着投资、生产的方向和数量。当社会存在某种新的或扩大的消费需求时,出于利益的驱动,社会将调动一切可能的资源去满足这种需求。为了增加这种消费品,社会要先增加制造消费品的生产资料(包括生产这种消费品所需要的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等);为了增加消费品的生产资料,社会又得增加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包括制造生产资料的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等)。“不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会发生不断的流通(甚至把加速的积累撇开不说也是这样)。这种流通就它从不会加入个人的消费来说,首先不以个人消费为转移,但是它最终要受到个人消费的限制,因为不变资本的生产从来不是为了不变资本本身而进行的,而只是因为那些生产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需要更多的不变资本。”由此,消费需求产生了一系列的连带生产需求和投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生产规模扩大,消费需求带动了经济增长。
1.3 消费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消费需求在经济周期中的稳定性表现为,它的波动总是小于投资需求乃至GDP的波动,并且往往滞后于投资需求的波动。“就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致相同。但是,从短期来看,消费支出的波动比国民生产总值的波动小。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迅速上升时,消费支出在回到原先位置时,只有一点轻微下降。相对稳定的消费支出行为和国民生产总值相比是最重要的经济周期的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的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短缺状态已经基本消除,这时,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在逐步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主体已不再是政府,而是企业和居民。政府拉动投资需求的努力能在多大程度上见效,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决策。而企业的投资决策最终是由消费需求限定的市场空间决定的。
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消费起着“自动稳压器”的作用,防止国民经济大幅度波动。
2、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不足成了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刺激经济增长需要消费需求的拉动,而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寻找和培育消费热点,通过消费热点来引导和发展主导产业部门并进而带动经济增长。这是提高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路径。
消费热点的形成以宏观市场上某类商品的有效消费需求的急剧放大和持续增长为标志。在理论上,消费热点可分为自发性消费热点和引导性消费热点两种类型。自发性消费热点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的自发作用引发而形成的消费热点。引导性消费热点是在政府的消费政策、价格政策、消费信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舆论的鼓励与引导下,引发和促成的消费热点。正确理解消费热点,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2.1 消费热点性质
构成消费热点的客体对象的消费品具有大众性、高需求弹性、高档次、高价值的特质(如住房消费)。大众性是指这种商品是消费者大众都可以从其消费中获得消费效用,因而拥有潜在消费欲望,并且有消费能力或通过增加收入具有消费能力消费得起的商品。高需求弹性是指当某种商品成为消费热点时,这种商品就有着巨额增长的消费需求和较高的边际效用,不具有消费刚性,不存在消费饱和。高档次是指这种商品能够用来满足消费者大众的高档生活需求,消费它们能够使生活水平显著地提高一个档次。高价值是指这种商品属于大件或贵重商品,必须具备相当的收入水平或消费能力才能实现其消费,消费它们必定释放较大数额的社会购买力。以这种特质的商品为客体对象,消费热点就能对社会的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就会在社会总消费量中显著扩大它的消费比例,
并由此带动该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壮大,带动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转换与升级,带动经济增长。
2.2 可塑性
消费热点带动的消费行为具有可塑性。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大众可以在消费时序上提前实施以消费热点的客体对象为消费需求的消费行为;可以把消费决策向消费热点调整,把消费目标指向消费热点。这就是说,受消费热点拉动的消费支出、消费时序和消费动因都是有伸缩性的:在某种商品没有成为消费热点的客体对象时,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不会急于实施对它的消费;没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不会把对它的消费作为未来消费的目标;消费者大众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消费需求中,最终实现的那种消费需求是分散的、随机分布的。当某种消费热点出现后,情形就不同了,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立即实施这一特定内容的消费;没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也会把实现这种消费作为追求的明确目标;在一定时期里,通过攀比效应,社会的消费支出会集中到以消费热点的客体对象所对应的商品上。
2.3 消费热点形成
消费热点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里社会对某类商品的消费需求快速而持续地增长,或某种消费方式的普遍兴起和流行。消费热点作为一种消费经济现象,首先,会直接表现在流通领域。例如,在某个时期,判断是否形成了消费热点,形成了何种消费热点,要看该时期流通领域是否存在某种商品快速而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在这里,消费热点的作用时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而不是短暂的瞬时或3~5天表现出来的一种市场供求关系的随机变化,也不是与消费热点本身性质无关的、无期限的消费(如基本消费品的消费)。其次,某种商品的需求变化如果不具有快速而持续增长的特征,那么,这种需求只能算作是一种流行性消费现象,而流行性消费的表现形态使市场需求具有很快的地域转换性和时间转换性,它不具有广泛而持续增长的特征。最后,体现消费热点的市场需求必须是宏观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局部地区或微观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的迅速或持续放大,不能视为消费热点的形成,而只有当这种消费需求迅速放大遍及为一种全国的消费现象时,才可称得上是消费热点的形成。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由于房价上涨过快使得住房供应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状况,为了使房地产业能进一步引导和拉动经济增长,国务院要求各地区把调整我国住房结构和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纳入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并要求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可见,消费热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诱发过剩经济进行消费扩张的助推器,是经济增长的引导和拉动力量。一句话,消费热点就是经济增长本身。
3、对策建议
3.1 提高居民收入,形成消费需求增长机制
收入是现代消费的基础,收入是消费开支的决定因素。2009年在中央一揽子扩内需政策拉动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万亿元,农村消费增速20年来首次高出城市消费增长。2010年,中央拉动内需刺激政策不变,同时提出,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目前中国消费热点主要分为两个档次,一是高、中收入者,主要以车、房、通信、旅游消费为主。二是低、困阶层,主要以家电、服装、食物消费为主。以消费品生产为主的产业成了社会产业的主体。汽车、房产、通信等产业的产品形成了旺盛而持久的市场需求。消费需求增长机制是:稳定的消费需求群体一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一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稳定消费群体的主体是中等收入者群体。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总之,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使其成为稳定的消费需求群体,优化消费结构,最终形成消费需求增长机制,进而产生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最终形成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互动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均衡增长。
3.2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形成实现机制
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也是消费需求主导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完整的现代市场体系,就不能实现消费需求主导经济增长。把个人的需求加在一起便得到市场需求,把13亿人的需求加在一起便是中国现代市场需求。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互依存。商品市场是要素市场发展的基础,而要素市场的发展水平又制约着商品市场的发展。首先,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着要素资源的配置。对商品的需求直接来源于最终消费需求,而这些商品的生产又对生产要素形成派生的需求。中国的商品市场体系比较健全,这为要素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为了建立完整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加大发展要素市场的力度。发展要素市场,包括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略显不足和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政策,是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形成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双向拉动,使中国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3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导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
首先,要转变社会消费观念。我国经济已经由供给导向型经济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经济,2009年,无论是家电下乡、小排量汽车减税和房地产业的优惠政策,都在短时间内对刺激消费增长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我国扩大消费政策将继续深化: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之后,2011年还将推出“建材下乡”、“信息下乡”和“宽带下乡”。同时,原先的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也会继续实施,并扩大受益范围。因此,要充分认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引导和拉动作用,认识消费需求的扩张对消费热点的产生与形成作用,认识消费热点对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鼓励人们增加消费性支出。其次,要创造优良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热点的升温。为了撬动农村消费,我国今年将建成51万家农家店,覆盖7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使得更多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的物质财富由“短缺经济”转型到“过剩经济”,因此,消费需求、消费热点、经济增长之间才有着如上所述的关系,这是社会进步与物质繁荣的表现。由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导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识到只有扩大与实现消费需求,培育与促进消费热点的形成与发展,才能实现“消费需求一消费热点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钱纳里,发展的形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3]林白鹏,等,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4]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郭亚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孝言(1970-),高级统计师,现就职于山东齐鲁石化齐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市场经济以及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9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