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 华 卢庆辉

  [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有助于评价企业的劳动关系。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和谐劳动关系拓宽思路。
  [关键词]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综述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12-02
  
  劳动关系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从19世纪中叶西欧产业革命的开始以及有关劳动关系问题的出现,劳动关系的理论研究就已经开始。马克思、韦布夫妇、韦伯、康芒斯分别从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劳动关系这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劳动关系理论发展的进程中,学者们系统、深入的研究了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我国学者关于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进展很快,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1 国外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企业要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运行,就要对其现状做一个准确有效评判,而评判的核心在于设立评判指标及评价标准。国外对劳动关系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早,众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并在不同范围进行了实证研究。
  J.R.Norsworthy(1990)以研究企业劳动关系对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影响为目的,建立了以流失率、投诉数量、未解决投诉数量、未授权罢工数等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HarryC.Katz(1993)1建立了由六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投诉率、员工受处分比例、合同数量、谈判时间、缺勤率和劳资双方态度,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企业劳动关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Jeffrey B.Arthur(1994)采用包括决策权的分散程度、员工参与状况、管理者和工人的数量比、劳资冲突的解决、工资及其结构五个指标来评价企业劳动关系J0el Cutcher-Gershenfeld(2001)建立由冲突频率、冲突的解决、投诉的正式及非正式的解决、工作自主性、工作的反馈5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把劳动关系分为传统型、过渡型、变革型三类,并分别分析了三类劳动关系对企业成本和生产率的影响。Gittell(2004)在研究劳资关系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建立了员工入会(工会)率、员工参与管理、工资水平等结构性指标和劳资冲突、工作场所氛围等劳动关系质量指标来考察劳资关系状况。Bob Gilson(2006)提出了可以从十个方面来评估企业劳动关系,具体包括工会的作用、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组织变革、契约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中高层管理者对劳动争议处理的合理性、劳动契约的执行性、工作程序的改进、抱怨制度的建立、民主参与情况、相关制度制订的合理性。
  纵观国外学者构建劳动关系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基于某个研究目标或假设而设立的,并且多以研究劳动关系与企业绩效表现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劳动关系评价指标多作为中间变量来分析。另一个特点就是评价指标数量少,基本上都以劳动冲突与冲突解决情况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点。这和国内学者构建的指标体系有很大区别,国内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与国外相比更加全面,更具系统性。
  
  2 国内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巨大变革,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对新型的劳动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学者对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国内对于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的研究主要沿着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两种研究方法进行。
  
  2.1 劳动关系评价指标定性分析
  四川省总工会发布了衡量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十条标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劳动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环境,工会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劳动纠纷,工资、职业技能和劳动安全培训等方面。姜颖、王向前、张冬梅(2006)根据各方面合理因素归纳出微观劳动关系(即企业层面的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估指标由7个一级指标和23+--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工会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詹婧(2006)根据指标选择和确定的原则(包括代表性、普适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确定了评价企业劳动关系的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并对企业劳动关系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包括收入评价、对管理层的评价、对工会的评价、对岗位的评价、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民主参与情况。赵海霞(2007)对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设计,共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权力安排状况、劳动关系建立与调整状况、劳动关系主体行为方式状况、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其他因素(包括企业利润增长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主体各方主观维权愿望)。
  
  2.2 劳动关系评价指标定量研究
  汪泓和邱羚(2001)设计了劳动关系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征询表,邀请了15位劳动关系方面的专家,对企业劳动关系测评指标体系中的6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按重要程度打分。贺秋硕(2005)认为劳动关系与其一级指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H(LR)=f(W,C,D)其中:H表示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度;W表示劳动者就业及工资状况;C表示劳动者就业环境及受保护程度;D表示劳动者民主程度及其发展前途。在此基础上,其构建了包含8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的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市劳动关系研究中心的课题组,通过对与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最密切的职工就业、工资收入、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及收入保障、劳动环境、权益实现和技能发展等指标和指数,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指标体系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套对上海市劳动关系和谐状况指标评估的体系。
  国内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全面性、系统性,将劳动关系系统各个环节均考虑在内,与国外研究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多为理论上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实证研究少,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针对区域性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不多,没有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单个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进行研究。总之,因为上述这些研究是针对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而进行的,因此,对于今后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