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辉 秦一方 张永林

  摘要:本论文针对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提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培养内容,并提出不同能力分阶段重点培养的思想,最后分析课程教学体系中五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及其所能够培养的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值。
  关键词:能力;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参与到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分享新兴产业带来的巨大利润蛋糕。因此,既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又具有物流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得到众多物流企业的青睐。然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由于原有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问题,学生们不仅对实践工作缺乏感性认识,而且还缺少必要的专业能力,导致在毕业工作后,很难在短期内发挥作用。如何在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是高校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提出,通过社会能力、行为能专业知识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出最佳方案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在团队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一培养思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石家庄铁道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提出了“知识为本、能力为干,立体交叉、逐次跃进” 的教学思想,通过课程实践环节能力的分阶段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值。
  
  二、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主要能力
  
  作为物流管理高素质人才,要求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物流业的特性是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因此,在丰富的物流管理理论的智慧支持下,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多方面能力。对于本科生来说,能力=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从能力的涉及范围看,物流管理专业包括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
  1. 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品质以及对各种各样信息的处理能力及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主要是:
  (1) 洞察和判断能力
  物流业是动态的、连续的服务业,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综合物流过程中错综复杂的若干业务环节,特别是在设计、规划物流方案中,必须能够见微知著,对市场敏感性高,善于发现潜在的管理问题,对事态的发展走势有正确的把握。这样才能驾驭企业的经营活动。
  (2) 沟通和协调合作能力
  物流业务是一个整体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物流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各个职能单位和上下游环节岗位人员密切协作,激发企业员工的旺盛斗志,才能提高物流工作的整体绩效水平。
  (3) 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物流从业人员是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载体,其行为代表着企业的整体素质与形象,为此,要求在作业过程中,要能对不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的措施,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主要有:
  (1)物流设计与规划能力
  针对物流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过程所进行的战略设计、网络优化设计、增值服务项目设计、绩效评估体系设计、设施设备设计、标准化运作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等。
  (2)信息技术软件的运用和处理能力
  物流管理的软件非常多,较为常用的国外软件有Beer Game,LOGA Logistics Game,Littlefield Technologies,Supply Chain Game,TAC―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enario和Global Supply Chain Game-The Distributor Game等,国内也有很多用于教学的物流仿真与模拟软件。掌握和应用这些软件,是学生从事现代化物流工作的必备要求。
  (3)成本分析能力
  综合物流业务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费用,有些是物流企业内部的成本,有些是外部发生的费用。了解这些费用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是对物流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项目成本的分析能力,通过细致的成本核算,才能向决策层或客户提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专业外语应用能力、谈判能力等。
  
  三、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模式
  
  在物流工作中,由于商品、资金、信息、技术、人员等要素贯穿于各个环节,以及物流本身具有的系统性和一体化以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运营的特点,宜采取渐进式的实践培养模式,以达到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的效果。
  在专业课课程的安排上,采取顺序展开的方式,把课程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课程有:物流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统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到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适用于管理通用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次的课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仓储与运输管理、货物运输代理、物流技术、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同层次的课程在实践教学模式上也不尽相同。
  (1)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基本原理、验证理论、掌握技能的方式转变为掌握技能、综合运用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式,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物流行业概况,包括企业发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优势等。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
  (2)归纳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并通过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对于有试验环节的课程,对试验的方法、数据处理、实验对象特点的加以归类,分析总结这些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
  (3)小组项目法
  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运行的优化等内容中,布置多人为一组共同参与的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项目涉及包括物流配送、运输学、运筹学等学科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汇总后由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的提高。
  (4)模拟实训法
  采用物流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同时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这种方式越来越成为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5) 校外在岗培训法
  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除上述实践教学模式之外,还有课堂演示、论文撰写、角色模拟等方式,这些教学模式如果配合运用,其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07,(10):34-37.
  [2]邹龙,朱长征,史新峰.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研究[J]. 中国市场,2007,(9):126-127.
  [3]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4): 74-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3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