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障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蔚姝
摘要:“社会保障学”是许多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更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过程单调、枯燥,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偏低,同时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入PBL教学模式,在具体问题的环境中发展学生技能,将有助于缩短理论教学与现实问题的距离,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并为其他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应用PBL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社会保障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97-02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保障这门年轻的学科迎来了空前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学”课程理论性、政策性较强,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过程单调,枯燥无味,很难记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偏低。同时,它的实践性较强,加之政策变动频繁,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一改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思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能力,在具体问题的环境中发展学生技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希望通过在“社会保障学”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来缩短理论教学与现实问题的距离,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并为其他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应用PBL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社会保障学”课程特点
“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课程涉及社会保障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知识,既包括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的改革发展潮流;也包括具体社会保障项目的概述,如养老社会保障、医疗社会保障、失业社会保障、住房社会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职工福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区保障等等。
因此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既需要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也需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多学科交叉性。由于社会保障以降低收入风险为主要目标,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包含了保险金、覆盖率等一系列涉及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学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学不仅为社会保障学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在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时必须借鉴经济学的大量研究方法。此外,由于社会保障涉及到公众意识及公民权利、公民需求、政府决策以及政府行政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或同时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几个学科发生对应联系。因此可以说,社会保障学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
2.实践性较强。社会保障专业是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目前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社会保障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急需大量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掌握技术的社会保障专门人才。因此社会保障学作为社会保障专业一门概述性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不仅掌握大量社会保障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执行国家现行的政策方针,而且应能按照社会需求制定出或提出适当的政策。因此该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建设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作为支撑,增强学科理论和实践的互动,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保障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PBL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被正式引入医学教育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精炼,这种模式正逐渐被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和外语教育等其他教育领域所采用。
对于社会保障学课程采用 PBL授课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希望通过此次尝试对改革该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PBL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障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包括如下环节:
1.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PBL 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并且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探索和解决一个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其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社会保障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学”教学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学懂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针对“社会保障学”课程特点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时,可把社会保障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情境真实地引入课堂,突出社会保障事件的时效性,高度关注重大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的思考和活动有较大的空间,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科学地进行分组。PBL 学习过程均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可随机抽样确定组长,组长和组员之间自行双向选择,这样组员和组长之间可以由于共同的爱好、动机、兴趣走到一起,每个组员都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小组组长进行组员的明确分工,组织组员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讨论,要求每个组员必须发言。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和存在分歧的问题。这样每个小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经常出现课堂讨论延续到课下的场面。
3.教师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 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 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学习。在 PBL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投入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和策划教学过程,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PBL教学案例的编写、综合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指导手册的编写等来表达和实现;另一方面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要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组员之间互相争论、质疑,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社会保障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1.对教学资源的较高要求。PBL教学是以现实问题为基础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获取大量有用的、可能来自教材、教师和校园之外的教学资源,包括实地考察资料、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时间、小组讨论的教室、各个小组的指导老师等。这些教学资源的缺乏影响着“社会保障学”课程PBL教学模式的效果,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
2.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在现实中,“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教师长期以讲授为主,且普遍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PBL教学模式要求其由“知识的提供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化,主要任务成为监控和引导学习过程,对于大多教师而言角色的转变确实是一种挑战。在PBL教学过程中,PBL教室里经常会出现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类教师仍习惯于其在教室内的掌控和主导地位,常常控制不住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另一类教师则沉默不语,放任学生自由发挥,不管学生是否偏离了方向。因此需提前对教师进行多次培训,并加强实践锻炼。
3.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包容和平等互动,而国内的学生从高中到进入大学,一直以来所经历的教育模式都是被动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突然要求其发挥主体作用,自主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难以适应。另外,由于学生的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与社会实际问题接触较少,自主讨论难以深入,又不能分享专业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会感觉总是在迷茫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自我探索,目标不明,效率不高。加之大学评估体系的整体导向,使得学生大多追求高的分数,以求在奖学金评定、出国交流、就业等机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逐渐丧失主动探究的兴致。因此“社会保障学”课程PBL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刚刚接触时兴趣很浓,但时间一长,参与的积极性开始下降。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首先,可通过导学使其了解PBL教学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对其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其次,教师需在考虑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基础上精心设计“社会保障学”课程的问题,使其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最后,需建立与PBL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与传统的评价标准不同,PBL 教学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都纳入其评价的标准中。
参考文献:
[1]Newman MJ.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Education,2005,(32):12-20.
[2]崔炳权,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3]马强.从社会保障学科特性分析社会保障教学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47-48.
[4]任晓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55-57.[责任编辑 魏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