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外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荃,吴頔

  摘要:机会公平问题一直都是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重点。大量的国外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测度标准:代际收入流动,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状况。在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代际收入流动;机会平等;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01-03
  
  引言
  在中国古代民谚中就有“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到了现代,甚至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样的观点。虽然这些民谚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但它们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对子女未来的收入、地位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如果用经济学语言来描述这种代际之间的变换,就是代际流动。
  代际流动研究最开始包括代际之间的城市―农村流动、代际职业流动、代际教育流动以及代际收入流动研究等。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对代际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际职业流动上。而收入作为社会成员拥有的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不只是被职业所反映,因此,之后的研究焦点逐渐转移到代际的收入流动上来,它指子女收入对他们父母收入的依赖程度。较大的代际收入流动程度可以被理解成为一个社会较大的公平程度或机会平等。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代际收入流动的测度
  (一)代际收入流动测度的方法和问题
  代际收入分配状况是社会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学家研究代际之间的收入联系要比经济学家早些,1877年Gilton就做过跨代的个人特征回归分析。经济学家中较早关注收入代际流动的有Atkinson and Maynard (1978), 他们用相关系数来衡量代际收入流动性,指出英格兰约可郡307对父子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17。之后Atkinson(1981)归纳了两种常用的衡量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方法:一种是基于对数收入模型的回归方法;另一种是转换矩阵的方法对代际收入弹性进行估计。代际收入弹性越大,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程度越大,反映一个社会机会平等程度越高。
  现今对代际收入弹性的计量大多是建立在基于对数收入模型回归的基础上,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工具变量回归法(IV)和双取样二阶最小二乘法(TS2SLS)等方法。Ng、Shen and Ho(2008)归纳了迄今为止研究者们提出的一些由于样本数据问题而产生的估计偏差问题:(1)一些研究只采用较短(比如一年 )的收入区间数据,这样估计出的数据是偏小的。(2)所采用样本数据的年龄段不同,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当收入数据取自生命周期的中年阶段时,更能反映他们的持久收入。(3)对β值的估计依赖,使用父亲的收入还是家庭的收入数据,使用单个父亲的收入代表家庭收入会使其被低估。
  (二)各国代际收入流动的测度及对比研究
  早期对美国的研究结论都指出美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在0.2左右。而Solon(1992)在其经典之作中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在控制了年龄等因素后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他指出“由于样本偏差和变量偏差,实际的弹性至少是0.4或更高”。Mazumder(2005)重新估计了美国的代际收入弹性,他认为Solon(1992)对美国父子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值为0.4或以上,这一结论低估了代际收入弹性的30%左右。另外,对英国的研究指出,英国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在0.6左右(Grawe,2004)。
  而对欧洲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指出,芬兰、瑞典、挪威这些北欧国家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大概为0.2左右(见表1)。事实上,早在2002年,Solon就已通过对比各国已有的收入代际流动的研究结论,发现大部分有关美国和英国收入代际流动状况研究所计算出的代际弹性系数均在0.4以上,而大部分有关北欧国家和加拿大收入代际流动状况研究所计算出的代际弹性系数均在0.3以下。目前,较一致的结论是,美国和英国的代际收入流动程度与加拿大及北欧国家相比是较低的。
  对发展中国家相关研究得出的代际收入流动程度见表2。以南非和巴西为例,这两个国家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不平等程度高且流动性小的国家。Hertz (2001)指出南非的代际收入流动弹性系数是0.609;Dunn(2007)采用双变量工具变量法,得出巴西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是0.69,而如果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的数值为0.53。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学者们对各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Ng、Ho and Shen(2008)比较了新加坡和美国的代际收入流动,其估计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基本上相同,美国的是0.47,新加坡的是0.45。参考Grawe (2004)对厄瓜多尔、尼泊尔、巴基斯坦和秘鲁的研究,新加坡的代际收入流动程度比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要差,而比厄瓜多尔的要好,比加拿大和北欧国家的要差。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研究了一国一个时间段的代际收入流动趋势(Chadwick,2002;Hertz,2005;Lee and Solon,2006)。现今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因为这类研究有着更大的数据需求,而由于选取样本区间、样本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等的差异,即使是对一国同一时期的研究也常会得出不一致的结论。
  二、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机制
  上述关于各国代际流动性程度的研究为洞察代际流动内部机制打下了基础。代际流动机制以至于一国政策和代际收入流动的互动可以说是代际收入流动研究的最终落脚点,现在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人力资本投资、选型交配、天赋遗传。
  (一)人力资本投资
  早在1976年,Becker and Tomes就指出,在贫困的父辈中,当贫困的家庭不能筹集到资金来完成对其子女的教育投资时,这种隔代收入的相关性将会更高。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献结论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重要因素,父母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成人后的收入。另外,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政策,也会通过影响人们人力资本的获得而影响该国的代际收入流动。
  Restuccia and Urrutia (2004)发现,代际收入延续性主要是由父母对孩子的初级和中级教育投资所驱动的。因此,他们指出,一国以增加处于不利家庭背景个人早期教育的获得为政策目标会增加中后期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并使收入流动性的增加。另外,一国的教育机制、政策改革也会影响代际收入流动。Dustmann(2004)指出,德国较高的代际收入关联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原因。此外,一些学者对各国教育改革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Meghir and Palme (2004)指出,瑞典的全面教育改革对那些有着很强能力而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的教育和收入都有着很大的影响。Pekkarinen and Pekkala(2006)研究了芬兰1972―1977年普及中学教育改革的前后情况,指出这次改革减少了代际收入关联的20%。
  此外,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也验证了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促进作用。Berg and Yu(2007)发现,南非在1970―2001年期间的代际流动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较大一部分原因是南非儿童有了更多的机会获得教育。Ferreira and Veloso (2006)也指出,巴西在过去40年中,穷人获得更多基础教育机会,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父亲的儿子就会得到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的改善;另外,大学教育的分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富人儿子的受教育程度;同时,学费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穷人家庭孩子更多受教育机会。这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巴西不平等程度的改善。

  (二)遗传天赋
  在心理学上,遗传天赋如何影响一个人的IQ已经被广泛研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毕竟只是激励大家付出更多努力的励志语句。事实上,心理学上一致认为遗传天赋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IQ的差异(Plomin and Petrill,1997)。20世纪末以来,随着基因学说的发展,学者们开始研究遗传天赋在代际收入流动中所起的作用。他们主要是通过采用两个样本:亲生父亲-孩子,非亲生父亲-孩子,分别对这两个样本的代际收入弹性进行测量,以此来显示出遗传天赋对代际收入的影响。
  Bjrklund et al.(2006)估计了被收养孩子受教育年限的回归方程式,其对亲生父母的天赋和培育依赖的估计回归系数分别是0.101和0.094,而对养父母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21和0.094。2007年,他们继而将分析扩大到成长在六种(亲生父母家庭、单亲母亲家庭、亲生母亲和继父家庭、单亲父亲家庭、亲生父亲和继母家庭、继父和继母家庭)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进一步探索了代际流动的机制。结论指出,不管是出生前的遗传因素还是出生后的培育,都对代际流动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Sacerdote (2007)采用了一个特殊的被收养的分组人口数据(出生于韩国而在美国被收养,且地点是近似随机的),他发现,被收养儿童的受教育程度和他们的养母之间存在正相却较小的联系,而同样的一个母亲和她亲生孩子之间却有着相当大的联系;被观察的家庭特征能解释孩子成人后家庭收入的11%,遗传天赋能解释其33%。Liu、Zeng(2007)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三)选型交配
  选型交配指的是在谈婚论嫁过程中的任何非随机配对。在经济学的文献里,选型交配的研究则主要集中配偶双方在教育的获得和收入方面,即一个人倾向于与自己和父母有相似收入、教育程度和地位的人结婚。比如Kremer (1997)指出,在美国,配偶双方在受教育程度上的相关程度达到了0.6。
  成人的经济地位,不仅取决于个人收入,还取决于配偶的收入。研究发现,选型交配对男性和女性的代际收入流动同等重要。Chadwick and Solon(2002)发现,女儿家庭的收入对她父母收入的弹性与配偶对父母收入的弹性是大致相等的。而且,他们发现丈夫和妻子的个人收入与他们各自父母的收入以及配偶父母的收入有着很强且相等的相关性。Blanden (2005a)对英国的研究指出,配偶的收入和父母的收入之间的关系很大,甚至要比自己和父母的收入之间的联系更大,且与男性相比,选型交配对女性的代际流动延续性更加重要。Blanden(2005c)又通过使用加拿大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
  另一些研究指出,家庭劳动供给选择能减轻选型交配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选型交配和家庭劳动供给的结合减轻了已婚女性自己的收入和他们父母收入之间的联系,进而减轻了选型交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Eriksson and Naylor et al.(2007)比较了丹麦、芬兰、挪威、英国和美国已婚男性和女性的代际收入流动。他们指出,已婚女性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比男性大。如果已婚女性的丈夫来自于一个富有的家庭背景,那么她就会降低劳动供给。这样,已婚女性自己的收入和他们父母收入以及配偶父母收入关系的弱化是由于选型交配和劳动供给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其他机制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从其他角度,比如家庭规模、出生次序(Lena Lindahl,2002)、性别、种族(Hertz,2004)以及经济增长(Levine and Jellema,2007)等来分析代际收入流动的机制。虽然其中有些并没有得出明晰的结论,但这些文献也给逐渐增多的关于代际流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结论和展望
  代际的收入流动性可以判断代际之间的机会平等状况,对它的相关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除了上述的一些研究方向以外,今后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还可能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就收入而言,目前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工资部分,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人们资产组合方式日益多元化,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应该扩大“收入”的范围;
  2.随着女性工作参与率的增高,应该适当增加对女性样本的相关研究;
  3.进一步揭开代际收入流动传导机制的“黑匣子”。
  
  参考文献:
  [1] Atkinson, Anthony B.,A.K. Maynard(1978),“Evidence on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Britain”, Economic Letters[J].I,183-388.
  [2] Becker, G .S. , N. Tomes(1986),“Human Capital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Familie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4(3):1-39.
  [3] Dunn, C. (2007),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Lifetime Earnings: Evidence from Brazil”, Berkeley Electronic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Contributions), 7:2.
  [4] Solon, G. (1992),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3):393-408.
  
  Research on the liquidity of the foreign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Review and outlook
  Zhu Quan,WU D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China)
  Abstract: Opportunity fair and hav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key areas of research. a lot of foreign countries relevant research related to put forward a very importantmeasurement standard :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inflow and its size in part reflecting the chance of a social equality. in our country is widening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on the question is very meaningful.
  Key words: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flow; opportunity fair; income distribu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