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苟建华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当、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师资缺乏等多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校企深度合作是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依据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及关键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223-03
高职经管类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的专业大类,如会计、管理、金融、营销、商务等专业。同工科类专业比较,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其特殊性,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讨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经管类专业如何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存在对实践教学理解的偏颇和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高职院校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平台体系普遍存在着三种认识误区:一是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开,认为在课堂只应传授理论知识,在实训室和实习基地才能训练实践能力。二是认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只是“观摩”而已。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同于理工类,无论案例分析、软件模拟,还是场景仿真实习、企业实习都更多依赖于“软件”,因此,有人便把实践教学理解为“观摩”。三是认为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平台就是“计算机+ 应用软件”形式。事实上,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训必须按照“环境仿真、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业务内容仿真”的原则来建设。
(二) 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大纲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分析,发现存在如下一些缺陷与不足:其一是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因缺乏充分的社会调研、论证,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有盲目设置课程的现象存在,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其二是受学院师资和实训实习等教学条件的制约,在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过程中存在因人设课、依现有条件设课的现象;其三是对课程开设缺乏研讨, 存在着课程内容重复或脱节等现象;其四是存在着课程设置定位不当的现象,导致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其五是课程教学大纲仍沿袭学科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大纲中没有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大纲,仅有的是理论教学部分的大纲要求。
(三)校内实训设施投入不足和校外实习基地模式单一
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没有像工科类专业能够引起学校管理层的重视,尤其是非财经管理类的院校。如浙江教育学院是一个以师范教师教育为主的院校,学校在加强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在校内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解决实践资源缺乏的问题,学校也加强了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比较单一,大多企业只是接受学生毕业实习或参观,无法满足岗位技能训练的需要。
(四)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双师型”师资比较缺乏
尽管“双师型”师资的缺乏是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经管类专业问题更为严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大多不会放弃高薪来从事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在院校内部培养实践型师资方面,很多院校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而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实践和体验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对教师的考核和收入分配仍然以课时量为主要杠杆。因此,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下,高职院校内部培养“双师型”师资的办法也很难落到实处。
(五)实践教学方法传统和教学手段单一
经管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往往涉及到相关性不密切的岗位群,且管理、服务对象一般是“人”,而非“物”,其职业活动领域的内涵往往不易明确,规范性和流程性都不强,经验成份或“潜规则”较多,一般无清晰的文本描述。这样就给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带来了难度。所以,大多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也主要采用传统授课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容易把握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枯燥、乏味,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毕业实习时,为了省事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一般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这种“放羊式”的实践教学方法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校企合作培养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模式的基本特点
“学工交替型”、“2+1模式”、“订单式”的等校企合作模式大多适合工科专业,不适合人文性、社会性特点较强的经管类专业。为此,笔者针对订单模式的局限性,吸收“工学交替”模式的优点,提出适用于经管类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充分利用企业的利益点来设计合作模式
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尤其是要找到企业的利益点所在,根据企业的利益点来设计合作模式。比如,企业可借助与某院校合作,从而接触更多同类院校,寻求与更多院校的合作,在院校内推广其品牌、技术及产品。杭州世纪联华集团有限公司与杭州下沙四所高职院校进行合作,杭州世纪联华品牌也得到了充分的传播。又如,高职院校可以帮助合作企业建立企业的内部培训体系,企业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共同建立企业文化。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物质集团”公司进行合作,经济学院对“物质集团”的员工进行系统地培训,学生可以不定期到公司进行顶岗学习。再如,企业可利用学生的实习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如果日后录用该学生作为正式员工,则减少培训成本以及适应工作时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物质集团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到该公司实习,由企业支付学生工资,但这工资低于其正式员工的工资,优秀的毕业生可以优先录用为正式员工。
(二)校企双方是全过程与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是需要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要求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的培养。全过程是指从人才的需求调查、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订、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到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反馈、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都要贯穿校企合作的思路,并由此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方位是指院校全方位地选择合作企业,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大专业”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体现“大专业”的特点,依据专业群的理念选择不同类型的公司作为合作企业。深度合作是指“准订单式”的合作方式。“准订单”是指下“订单”的时间相对较晚,一般在第五学期的中后期。下订单的时候,也是学生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预就业单位的时候。准订单培养时间从第五学期的中后期开始,直到第六学期的六月中旬结束。因此,校企双方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是一种“全方位――准订单式”的就业导向合作模式。全方位可以克服“订单”模式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太强的局限性弊端,可有效解决经管类高职毕业生流失率较高的问题,“准订单”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是就业导向型的,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体现。
(三)校企双方互动性强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时,专业教师要走进企业,企业人士要走进学校。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交叉互动,校企双方教师就能围绕系列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项目,间断性地在不同的合作企业里、在不同阶段实施“工学交替”式的教学。实施“工学交替”型实践技能课程的时间可以从第三学期开始,直到第五学期的中后期结束。第三和第四学期的每个学期安排两次“工学交替”型的实践技能课程,而每次课程的实施是在不同类型的合作企业里进行的,时间以3―4周为宜,第五学期上半学期可以安排一次经管类专业综合型强的实训活动。综合性实训活动是跨专业的,即打破专业界限,按学生的职业需求来组织教学。综合实训课程结束后,再根据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实施“工学交替”实践技能课程的情况来确定“准订单”。在实施准订单培养阶段,准订单培养的课程是属于职业方向型的技能课程和毕业实习课程,在这个阶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企业的兼职教师为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为辅的“三导师”管理制度,但仍然需要交叉互动式的教学。
三、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1.整合校企双方资源,调整经管类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在校企合作的条件下,首先成立由学院相关教学主管领导、合作企业高层领导、相关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指导老师组成的经管类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来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其目标是使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相对独立。从纵向上各自形成体系,从横向上二者相互结合。在课程结构调整上,应按经管类专业在社会上所适应的职业岗位群的技能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群平台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职业方向模块和准订单模块。每个模块均含有理论和实践技能课程两部分,为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强化训练,课时分配以保证理论知识够用为前提,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分量,突出实践技能课程的主体地位。
2.成立校企师资互动小组,确定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大纲,整合实践课程内容。其具体的思路为:首先,在经管类专业群负责部门(或系部)的基础上成立校企师资互动小组,它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方的兼职教师组成,一门课程由一位(或几位)专业教师同兼职教师共同负责。根据企业方兼职教师对岗位所进行的分析,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岗位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技能),根据任务来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每项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任务分解时要说明各项实践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当掌握什么样的实践技能,形成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实践项目单元开发相应的实践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在设计与建设这些系列的实践项目的同时,要结合比较好的专业教材,从整体上对这门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职业能力的训练,删除陈旧的实训内容与方法,尽量选择接近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实际的内容,以避免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脱节等。当然,随着经管类各专业建设的发展,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由实践项目到课程,再由课程到项目应是一个反复整合的过程。
(二)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通过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的顺序分阶段逐步提高。二是职业素质。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三是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四是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设置实训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等。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1)从内容上,构建平台基本技能(基于经管类专业群而设置的平台课程)、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跨专业)三大模块,其中在专业技能模块上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又可以细分成核心专业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实践技能课程是由一系列的实训项目组成,而系列的实训项目是分层推进,先易后难,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2)从教学环节上,按照课堂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如成立经营管理类协会、创业协会、各类培训、考证考级)等多种形式来构建实践教学环节。(3)从教学组织模式上,按照基础实训模式、角色实训模式、单项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沙盘演练、综合实训、毕业实习这条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把实训这种教学形式作为核心轨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终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
四、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管理与改革
(一)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培养力度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型”实践教学队伍是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随着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也在不断弱化,教师也要从原来的单打独斗的个体发展成为一个熟悉企业管理活动,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双师型”的专兼职师资团队。团队的组建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部分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则聘请合作企业的兼职老师来实施,有的综合性强的课程则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织教学。因此,这样的“师资团队”是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由校内专业老师与合作企业的兼职老师组成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教学组织管理的改革与配套改革
1.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障碍是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实训课程安排会造成较大的困难,如有些课程的实训需要设置仿真环境,有些需要到现场进行实践,有些实训项目很难在2至3个课时内完成。因而要对现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允许某些实训项目或实践活动集中到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内完成,从而客观要求赋予专业更大的课程调配余地,使得其能够根据专业技能特点安排教学进度和组织教学。
2.基础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调。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是基础通识课程的时间协调。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由于有相当部分的实训项目或实践技能课程要在合作企业里(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完成,为此,教学的安排必然要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也符合“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
3.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工作量的考核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许多实践技能课程是由系列的实训项目组成。同理论课程相比,实训项目的设计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实训项目的教学组织也往往比单纯上一节理论课程要复杂一些,一些综合型的实训项目往往还需要几名实践指导教师一起进行现场组织和指导,所以,这就对现行的以课时量为标准计算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带来较大的冲击。对于兼职教师,由于他们在学校没有基本的工资收益,他们的绩效考核标准应该不同于专业教师。因此,教师(含兼职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法与制度的改革是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和构建非常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
4.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关键又是学生的考核与激励。高职院校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礼强,赵冰梅,吴志红.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平台构建[J].实验室科学,2009,10:4-7.
[2] 刘丹,王福君.高职经管类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81-83.
[3] 曾林扬.高职经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25-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