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流动的民族差异及其成因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晓波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其职业流动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呢?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个案,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职业流动存在差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职业观念的影响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职业流动;民族;民族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095-0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劳工组织在2001年就业论坛上通过的《全球就业协议》明确提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很多人依靠工作而生存,它还是人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以及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 [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其职业流动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呢?这正是笔者力图去探求的主要问题。
一、本研究的主要概念和资料来源
(一)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1.职业流动。所谓职业流动,就是指寻找和变换工作的过程 [2] 。职业流动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笔者将代内流动操作化为是否流动和流动次数两个变量。对于代际流动,主要研究代际流动方向,笔者将代际流动方向分为两种:向上流动和未向上流动。陆学艺认为,中国存在十种职业类型: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 [3]。排在前面的职业类型比排在后面的职业类型的社会经济地位高,在代际流动方向中,笔者以父亲职业为基准,如果个人目前的职业类型排在其父亲的职业类型的前面,就认为是向上流动,否则就是未向上流动。
2.民族。赵利生认为,“民族是在变动着的社会体系中,以文化区分的,具有自我认同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4]中国有56个民族,根据研究的需要,在本研究中笔者将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种类别。
(二)资料来源
本研究运用的是广西的抽样调查资料。广西属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一,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有1 839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8%,因此比较具有代表性。资料来源于李文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就业培训政策的比较研究》的数据库 [5] 。数据库的样本容量为1 155份。其中,汉族样本602份,占样本总量的52.1%;少数民族样本553份,占样本总量的47.9%。
二、职业流动民族差异的实证分析
关于职业流动状况的研究,学术界一般从职业是否流动、职业流动强度、职业流动方向和职业流动的原因四个方面来分析,笔者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描述职业流动状况。
(一)职业是否流动民族差异的实证分析
笔者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职业是否流动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职业流动经历的比例汉族为52.3%,少数民族为57.0%,少数民族有职业流动经历的比例比汉族稍微高一点。能否说明少数民族的职业流动比例比汉族的高呢?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统计检验,由于民族和职业是否流动都属于定类变量,因此,我们采用的是列联表检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其系数λ值为0.046,显著性水平值Sig为0.114,大于0.05,表明职业是否流动与民族无关,也就是说在职业是否流动方面不存在民族差异。
(二)职业流动强度民族差异的实证分析
职业流动频率统计的是劳动者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流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劳动者职业流动的强度。通过统计,样本的职业流动强度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总样本的平均职业流动频率为1.5次,汉族样本的平均职业流动频率为1.4次,少数民族样本的平均职业流动频率为1.6次,少数民族样本的平均职业流动频率高于汉族。我们能否得出这个结论,少数民族的平均职业流动频率高于汉族,这必须进行统计检验。由于民族属于定类变量,职业流动次数属于定距变量,我们对其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其F值为2.258,表明职业流动次数与民族微弱相关,但其显著性水平值Sig为0.133,大于0.05,因此,职业流动次数与民族无关,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职业流动强度不存在差异。
(三)职业流动方向民族差异的实证分析
职业流动方向,笔者将其分为向上流动和未向上流动两种。这主要是针对发生过职业流动的样本,通过描述统计,样本的职业流动方向分布状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职业流动中向上流动的比例汉族为47.5%,少数民族为50.3%,总样本为48.9%,少数民族样本在职业流动中向上流动的比例要高于汉族。对此,我们对其进行统计推论,由于民族和职业流动方向都属于定类变量,因此,我们采用的是列联表检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其系数λ值为0.028,显著性水平值Sig为0.488,大于0.05,表明职业流动方向与民族无关,汉族和少数民族在职业是否向上流动上不存在差异。
(四)职业流动原因民族差异的实证分析
笔者把职业流动的原因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为个人原因,比如:提高收入水平、获得升迁机会、专业对口、实现自身价值、改善工作环境、个人兴趣等;第二类为家庭原因,包括解决两地分居、结婚生子、照顾家人、辅导孩子等;第三类为社会原因,比如:组织安排调动、原单位倒闭、下岗等。通过统计分析及其检验发现,关于职业流动的家庭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不存在差异。关于职业流动的个人原因方面,在获得升迁机会、实现自身价值、专业对口、改善工作环境、个人兴趣等方面也不存在差异,但在为了提高收入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少数民族的比例要明显的低于汉族,少数民族的比例为44.0%,汉族为53.5%。通过列联表检验显示:其系数λ值为0.094,显著性水平值Sig为0.024,小于0.05,表明是否把提高收入水平作为职业流动的主要原因与民族相关,汉族在职业流动时与少数民族相比更加注重提高收入水平。
三、形成职业流动民族差异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在职业是否流动、职业流动强度、职业流动方向以及职业流动原因等方面几乎不存在差异,只是在职业流动原因的个人原因方面存在个别差异,汉族在职业流动时与少数民族相比更加注重提高收入水平。这与其他学者对职业流动民族差异的研究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广西是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为壮族等少数民族的职业流动带来了比较大是正面效应,他们在职业流动中会获得一些比较优势,抵消他们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方面与汉族的差距。二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十分注重自己的职业,少数民族的职业意识觉醒,他们为了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积极参加职业培训,主动地去寻求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职业,所以在职业流动方面,少数民族和汉族几乎不存在差异。三是职业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由于自身的风俗习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有冲突,导致他们的职业意识与观念和汉族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其职业流动的意识可能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没有汉族强烈。所以,在职业流动的主要原因方面少数民族和汉族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建立各民族之间和谐的就业与劳动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策方面对少数民族的职业流动方面给予关照与倾斜,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为他们获取更好的职业。其次,少数民族自身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转变职业观念,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最后,全社会要形成关注少数民族职业流动的良好氛围,这样,中国各民族之间和谐的就业与劳动关系就可以建立,同时也为中国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感谢李文华教授允许我使用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就业培训政策的比较研究》(批准号:04XSH003)的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张小建,等.当代中国就业与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2.
[2]王春光.中国职业流动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3,(2).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
[4]赵利生.民族社会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60.[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