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晓红

  摘要:操作风险度量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选择的构建要以操作风险的特征和中国商业银行具体情况为基础。描述了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其特征,并通过两家上市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运用收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了中国商业银行运用模型进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收入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034-02
  
  操作风险是伴随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三大风险之一,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由于操作风险难以识别、计量、控制和转移等特点, 国内外银行都忽视了对它的防范和管理。直到1995年以来,巴林银行等一系列国际银行破产倒闭事件接连发生,才引起国际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高度重视。
  一、中国操作风险的特点
  2004年6月, 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最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规范操风作险的定义:由于程序不完善、人为失误、系统故障或是外部事件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1]。操作风险有其自身的特征即不可预测性、频率与损失成二维分布({频率高,损失小}或{频率小,损失大})、分散性、内生性四个特点 [2]。具体到中国,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网络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发生的操作风险呈现以下五个新特点:(1)发案的频率趋高,突发性强。(2)涉案金额较大。(3)内部员工欺诈和内外部勾结的欺诈最严重。(4)案件多发生在基层营业分支机构。(5)作案形式更加多样化。
  以上操作风险的特征表明了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很难直接对其进行计量和管理。因此,必须借助适当的数学模型,将抽象的操作风险转变为直观、简单的数字,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操作风险。
  二、中国操作风险度量模型选择及实证分析
  (一)操作风险模型的选择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了操作风险的三种计量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化方法、高级衡量法 [3]。进入21世纪后,操作风险的衡量呈现出模型化发展的趋势,所有量化方法大致可以归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类 [4]。
  1.“自下而上”法,是在对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经营状况及各种操作风险的损失事件有了深入的研究之后,然后分别考虑各个部门的操作风险,最终将其加总作为整个企业的操作风险。中国目前很难获取金融机构内部的数据,只能取得其公开年报数据,所以不宜采用。
  2.“自上而下”法,是在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不甚了解情况下,将其作为一个黑箱,对其市值、收入、成本等变量进行分析,然后计算操作风险。这一类的模型包括:收入模型、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基本指标法过于简单,不能真实反映操作风险,标准法使用要求太高,另外中国证券市场不完善,只有收入模型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所以当前中国商业银行采用收入模型来度量操作风险 [5]。
  (二)收入模型
  收入模型法的原理:各种风险因素表现在企业的收入中,将企业收入的波动性中不能被所选作风险因素解释的部分看做是由操作风险所导致的。将企业的净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外部的因素如市场因素、行业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具体到中国我们认为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主要因素如下:
  1.国民经济的增长。银行发展应该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使用GDP的增长率作为这方面的代表变量。
  2.银行的盈利能力。存贷利息差是中国银行主要的收入,我们使用两年期存贷款与两年期存款利差作为银行赢利能力的指标。
  3.消费物价指数(CPI)。物价指数代表了经济环境中的通货膨胀情况,通货膨胀的大小会影响到银行的存贷情况,从而间接影响银行利润。
  4.证券市场。我们考察的对象是上市银行,其收入受证券市场的总体表现的影响,所以选用上证日平均指数作为这方面的指示变量。
  将以上变量代入收入模型,得出商业银行收入模型为:
  income=a+b1*(GDP/CPI)+b2*(Loan-deposit)+b3*(index)+u
  (三)实证分析
  为了方便数据的选取,选择招商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 [6],进行比较研究,具体数据以招商银行和深发展银行1998―2007年之间的年报中的净利润、存贷款利率及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公布的GDP、CPI、上证指数为参数,代入上述商业银行收入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1.回归分析结果。利用以上资料,使用统计软件Eviews对两家商业银行的资料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计算。回归结果为:招商银行的可决系数R为0.968,F值为60.308;深圳发展银行可决系数R为0.913,F值为21.11,可见整个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
  2.操作风险资本的计量。(1)绝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根据收入模型的公式,在99.9%置信水平下操作风险的估计值为3.1倍操作风险对应的标准差,计算出招商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的操作风险的资本金分别为18.94亿元和8.22亿元。由于两家银行的资产规模不同,绝对操作风险不能直接准确比较两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际大小,这就需要借助相对操作风险数值进行比较。(2)相对操作风险的计量。为了更准确的对各银行的相对操作风险大小进行比较,本文引入了比较系数ν即相对操作风险值:ν=σ/X。其中,σ为操作风险引起的标准差,X为净利润的平均值,ν值越大,表明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净利润的波动越大,即相对操作风险值越大。由表1中数据计算出,招商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的平均利润分别为36.674亿元和7.465亿元,根据表2中σ值计算招商与深发展银行的操作风险的ν值分别为0.167和0.3549。可见,深发展银行的操作风险要高于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
  3.模型有效性验证。采用收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深发展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明显高于招商银行,此结论符合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1)资本充足率方面。一直以来深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资本金严重不足,从公布的年报数据可知,截至2007年末,深发展从未达到过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的8%的最低资本要求,这样会导致深发展操作风险管理资本的严重不足。而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从而有利于操作风险资本的管理。(2)不良贷款方面。从两家银行公布的年报数据可知,截至2007年12月31日,深发展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7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62%,是上市银行中不良资产率最高的,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很大;而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03.94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54%,在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率较低,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3)或有风险方面。通过比较两家银行近年的财务公告发现,深发展面临的或有损失和诉讼案件相对比较严重,且对于其作为原告的诉讼金额未做计提,这无疑会增加深发展银行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而招商银行面临的或有损失可能性与损失金额较小,且都计提了损失准备。
  综上可知,深发展银行的操作风险高于招商银行。
  三、结论
  上述模型的结果与两家银行实际操作风险的状况是相符合的。收入模型利用很少的、从银行外部就可以获得的数据不仅可以得出较准确的绝对操作风险资本量,还可以通过相对操作风险值来对不同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比较。所以说,操作风险的收入模型度量在中国银行业是可行的。中国商业银行此阶段应在现有条件下不断熟悉、完善该操作方法的具体过程,积累操作性风险衡量的经验,以便将来采用精度更高的度量模型。
  
  参考文献:
  [1][英]休伯纳.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新论[M].李雪莲,万志宏,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4.
  [2]尹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J].消费导刊,2008,(3):78-80.
  [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田玲.蔡秋杰.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3,(8):38-42.
  [5]魏海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测度和监管方法[J].新金融,2002,(8):20-22.[责任编辑 吴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