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慧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为大学生提供良好地就业教育,已日益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生涯发展理念的引入,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借鉴途径。通过对生涯发展理论的含义、意义的诠释以及对目前中国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提出关于改进生涯辅导实践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生涯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098-03
21世纪初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随着大学扩招工作的深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从2000年的301万人,剧增到2010年的630人,很快大学生就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但目前不少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生涯发展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涯迷茫和面临选择时的不知所措。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面临毕业时又不能准确做出生涯抉择。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涯迷茫问题,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为未来做好准备、提高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引入生涯发展理论
中国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主要由就业问题演变而来,可以通过生涯辅导来应对生涯发展问题。根据一份来自宁波大学海运学院近三年入学新生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发展没有规划的占62.2%;有规划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规划的仅占4.9%;近三年关于生涯发展问题的调查中,认为入学一年后仍然存在生涯迷茫问题的学生平均值超过39.1%。在大学期间,大学生普遍反映出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生涯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到个体对社会的适应性。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教育,使之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长足的发展,已日益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生涯发展理念的引入,正是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借鉴途径。生涯发展研究的价值在于它的双重性:一方面,在宏观上,探讨研究对象的生涯发展路径和方向,从价值观上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在微观上,探讨研究对象生涯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从方法论上给予指导。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建立、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了解自我、明确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积极竞争。可以说,生涯发展研究应用于高校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联系实际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生涯辅导和研究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目前在应用方面相对较少,不成熟。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生涯发展理论如类型学理论、发展性理论等,都应该成为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今天,在社会发展和系统运转过程中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之下,我们更应该关注、了解大学生这个越来越大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系统中的状态。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关注大学生生涯发展,这对于大学生自身、对于国家与社会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生涯发展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指的是个体在终生发展历程中,根据心智成熟变化、社会角色义务的转换及其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衍生出不同的生涯抉择,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包含各种生活角色、工作与休闲活动的综合性生活方式。生涯发展的概念大体上包含了三大层面的意思:一是时间概念,即人的生涯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可分为生理和心理成长(growth )、探索(exploration )、建立( establishment )、维持(maintenance )、衰退(decline)五个发展阶段;二是空间概念,即生涯发展的广度,包括个体一生中各阶段所扮演或同时兼具的角色,如:儿童、学生、工作者、公民、父母、儿女、丈夫、妻子、朋友、休闲者等等;三是深度概念,即一个人在扮演每一个角色时所投入的程度。
1.从国内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中国对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关,已经走过了概念导入―实践探索―本土转化三个阶段。目前主要的研究正处在第三个阶段即本土化阶段:
(1)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生涯理论的概念导入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是“生涯理论”基本概念,如什么是“生涯辅导”,什么是“生涯发展理论”,什么是“生涯教育”等。
(2)从关注就业问题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生涯理论的实践探索阶段。生涯发展理论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研究成果均来自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在生涯辅导实践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有:以分析学生态度、兴趣、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等为基础的“特性―因素法”;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基础的“当事人中心法”:以人类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动力法”:以强调人的行为主体特点为基础的“发展法”;以分析人对环境的反应特点为基础的“行为法”;以分析人格类型与职业匹配为基础的“人格类型法”等。生涯辅导延续了在职业指导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方法,在生涯辅导中继续加以应用,所谓的转变,主要是从职业到生涯内涵的变化、认识观念的变化。
(3)从效仿国外模式到因地制宜,生涯理论的本土化应用阶段。虽然中国早期的生涯理论均来自国外和港台地区,但系统化介绍某一国家具体情况的文章并不多见。为了做到本土化,大家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到中国内地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分析中,并结合现状提出解决的方法。
2.生涯辅导是生涯发展问题的主要对策,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国外生涯辅导从19世纪产生到现在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的历史演变 :一是职业指导理论提出和基本模式建立时期(1908―1939);二是以咨询者为中心的“指导学派”占统治地位时期(1939―1942);三是重视个人发展的时期(1942―1953 )。四是生涯教育的形成时期(1953―1971);舒伯于1953年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把生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时期。1957年,舒伯(Super)在他出版的《职业生涯心理学》中使用了“职业生涯”这一概念。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生涯教育开始形成。五是生涯教育成熟、完善和国际化时期(1971至今)。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第一次使用了“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一词,美国教育总署专门对生涯教育进行了界定 :“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
考察国外的生涯辅导工作可以发现,这些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生涯辅导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开始,而且有完善的国家政策与法规保障实施,在实施的具体策略中,主要依托学校教育,引入了社会机制,通过全方位促进生涯教育工作的落实。从个体发展的时间节点上看,从中学(青春期)开始就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和辅导比较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特征,与舒伯(Super)提出的“生涯”概念中从青春期开始是相吻合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升学,尽管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但进入普通高等教育仍然是中国大部分家庭在子女升学问题上的首要选择,因此,生涯辅导的压力便转移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但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生涯问题的形成原因还是具体的生涯辅导实践措施,都需要深入地加以研究和分析,国外的理论和具体做法固然有其重要价值,但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研究。
三、高校实施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自上个世纪末开展以来,虽然在机构建立、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硬软件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仍然处于边实践边改革的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上:季节性特点突出,过于单调,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目前,很多高校都把就业指导作为学生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工作,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及简单的就业技巧的传授上,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没有很好地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没有完全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有人戏称此类就业指导为“季节性蔬菜”、“就业快餐”,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2.在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行政事务性职能突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显得力不从心。尽管目前中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此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有一些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的高校虽然组建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却很少有高校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高校教师职务系列,就业指导课专任教师在评聘教师系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资格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3.在就业指导的手段上:过于单一,未进行资源整合,与时代、社会脱节。目前高校就业部门通常是通过建立就业服务信息网、举办校园招聘会等手段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深入了解,未能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尚未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完全转变,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关于改进生涯辅导实践工作的建议
国外主要采用生涯辅导来应对学生的生涯发展问题,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中国由于中学阶段没有将对学生开展生涯辅导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因此在高校不可避免地应当承担起这项工作。
由于认识的不足,高校开展生涯辅导工作同样困难重重。目前大多数高校所采用是以职业指导作为应对生涯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和策略,而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是:缺乏职业指导,更缺乏生涯规划意识。关于改进生涯辅导实践工作,高校还需要做更多的实际工作。
生涯辅导全程化。辅导要贯穿大学全过程。“全程化”是指高校应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培养层次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利学性、可操作性的大学生职业生生涯辅导体系,形成从入学到毕业自始至终的职业生涯辅导,在学生思想中形成一个对读书与做人、职业与道德、学业与就业的完整概念。它应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一步,使学生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奋斗有目标,从而把握就业的主动权。
中国的生涯教育由于起步晚,总体水平不高,系统化建设还有待提高。在全程化过程中,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实施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生涯教育,要充满耐心,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合理的全过程生涯应是大一以生涯意识教育为主,大二、大三集中进行生涯发展能力的训练,大四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给予一些实用技能的指导。建立学生的生涯发展档案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涯发展状况,要对档案及时进行记录,便于描绘学生的生涯发展曲线。
2.生涯辅导规范化。生涯辅导要有教材、时间、制度去保障实施。目前,中国内地由于没有专门的生涯辅导课程,教材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但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教材建设必须完善,同时,要辅以一定的课时给予教学上的保证。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有所作为,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推进生涯教育工作。生涯辅导的教材建设要因地制宜,以实践操作内容为主,目前常见的教材中谈论生涯辅导的理论问题过多、过深,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不易吸引学生,建议开发专用的生涯辅导训练教材。学校应安排一定的课时保障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时间不宜过多,实践性的课程可以与日常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
3.生涯辅导队伍专家化。生涯教育的队伍建设是生涯教育能否成功落实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学生工作队伍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笔者认为,生涯发展对于学生工作者而言,是一次发展机遇,因为相比传统的学生工作而言,生涯教育更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强调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是一项值得长期投入的工作。劳动部每年都会组织开设一些针对生涯辅导的培训课程,笔者曾经参与过一次培训,感到这样的培训对于开展生涯辅导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作为生涯辅导人员而言,也应主动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加强生涯辅导能力。
高校的教学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师身份,在政策上给予制定相应激励方案,组建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或专职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高校教师职务系列,在评聘教师系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资格方面,有独立的评聘体系。
4.生涯辅导对象――大学生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生涯教育绝不能演变成教师上课学生听课,必须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生涯辅导程序,做自己人生的主导者,这样的生涯辅导才有生命力。所以,在设计生涯辅导程序时,一定要把学生的工作和任务考虑进去。指导学生不但设计出符合个人特质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更要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让大学生在生涯辅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重视。
5.生涯辅导的新课题――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生涯辅导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可以扩大就业岗位,缓解目前就业压力。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创业能力和生存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敢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是21世纪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也是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新的重大课题。
总之,由于中国的生涯辅导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成熟的生涯辅导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快推进中国高校的生涯辅导,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规划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John M . Iancevich.人力资源管理:第8版[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宋臻.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现状调查与对策的实践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07.
[3]熊茂芳.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内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7,(4).
[4]周雪惠.论生涯教育思想与中国高校生涯教育建设[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5]程琳.试论中国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视野,2008,(2):218-219.
[6]李君.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2).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to Guid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Xiao-hui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mployment situation, how to work in careers guidance to provide good employmen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of educ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work and difficulti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career development,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support and learn from. In this paper, the implication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as well as guidance on the current China’s employment problems in discussion, to make a few practical work on the improvement of career guidanc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areer development;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责任编辑 陈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