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S―跨国并购理论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跨国并购现象是企业并购现象和跨国直接投资现象的结合。就企业并购和跨国直接投资各自作为研究对象而言,都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但将企业并购和跨国直接投资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跨国并购――来加以研究就缺乏跨国并购中特殊性问题的系统理论研究。对跨国创建投资与跨国并购投资的比较有助于对跨国并购行为作出理论上的解释,即跨国并购现象的理论新模式――OILS。
关键词:跨国并购;跨国创建;OILS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39-02
为了回答跨国公司从事FDI(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时对于跨国并购和跨国创建的取舍,有必要对二者进行考察和比较。本研究通过对二者的对比指出跨国并购的优势所在,进而提出跨国并购折衷理论――OILS。
一、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的比较分析
作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两种典型方式,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是通过购买外国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该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而创建,又称“绿地投资”(GreenfieldInvestment)指创建新企业或其他对实物资产的投资,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东道国市场的速度方面。速度是构成跨国公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速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快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抢先竞争对手,意味着跨国公司可以在东道国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收益;第二,迅速展开生产经营能够避免未来当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第三,速度是跨国公司提高EVA的关键。并购方式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原有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管理生产人员及原料来源、销售渠道和已占有的市场份额,迅速抓住市场机会展开经营。而创建一般要比并购慢得多,创建除了要组织必要的资源外,还要选择工厂地址、修建厂房和安装生产设备,安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
2.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效率方面。跨国并购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投资方式。并购直接从企业产权市场上获得一个各种生产要素已相对匹配完整的实体。跨国并购相对于跨国创建而言是更有效率的投资和展开经营的方式。
3.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成本效益方面。一般而言,跨国并购国外目标企业能给本企业带来正的现金流量,而跨国创建新厂,较之与其竞争的当地企业,它的成本可能更高,而生产率可能更低,企业并不了解东道国的劳动力市场、当地的法律及文化习俗等,而学习这些是非常高昂的成本,兴建工厂的收益是未来的一种不确定的现值,且企业的收益在未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跨国并购不仅见效快,而且常常低价收购外国目标企业,廉价购买资产,因而企业会选择跨国并购而不是在东道国建立新工厂。
二、跨国并购折衷理论――OILS
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的国际生产文献认为O优势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垄断力量,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对不拥有这种优势的企业形成进入壁垒;第二种是稀缺的、可持续的资源和能力,主要是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领先的技术效率;第三种是企业的管理能力。OIL范式刚提出时,假定这些O优势主要反映了对外投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力优势,当把这些优势在国外开发利用时,将获得除去机会成本以外的额外的收益。
2.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在解释为什么企业选择从事FDI,而不是采用一些其他的途径买或卖中间产品时,内部化理论提供了过去二十年的统治性解释。认为最有价值和新的优势倾向于内部化,因为这些资产难以随着时间变化而确定价格并订立契约,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或战略性活动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内部化安排来进行国际生产活动,因为通过契约安排把这些活动和职能交给其他独立的企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种内部化分析来自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除此以外,跨国并购的内部化因素还存在着联合内部化和反向内部化,表现为为了获取新的资源、能力、市场或降低生产的单位成本,或是为了获得市场力量,或是抢在竞争对手以前的跨国并购活动。
3.区位优势(Location)。在跨国公司的FDI理论中,区位优势有时又称区位特定优势。它不是企业所具备的,而是东道国所有的,企业必须适应这项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市场广大、人口众多等;另一方面是指可移动的区位优势,如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在哪里实施并购及整个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布局。
如果一个东道国没有区位优势的话,邓宁认为,一个企业可能在本国利用其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然后将产品出口到东道国。同样,即使东道国的企业有可供并购的所有权优势或者母国企业有可以利用的所有权优势,如果东道国没有区位优势的话,跨国并购也可能还是难以进行。在某种程度上,跨国并购比跨国创建对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的要求还要严格一些,发展中国家吸引的跨国创建投资比跨国并购投资多1倍以上,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并购投资超过了跨国创建投资,则充分体现了跨国并购具有的速度方面的优势。
东道国不但需要区位优势来吸引跨国并购投资,很多时候,跨国公司则利用区位优势来强化自己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另外,跨国公司利用区位优势还可以减少风险。其原因是,通过在全球布局其生产可以减少公司总部的营业波动,尽可能减少各国或各地区之间的周期性影响。例如,当亚洲因经济危机而经济萧条时,美国和欧洲国家可能正处于繁荣时期。这样一来,就可以用一个地区的利润来弥补另一个地区的亏损,从而抹平了经济周期对公司的影响。
(1)跨国并购与不可移动的区位优势。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区位优势之一。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国将出口那些密集地使用他们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同样,由于资源丰富,这对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跨国公司便有了吸引力,这些当地公司由于有所有权优势,所以他们很可能吸引跨国并购投资。第一产业的跨国并购主要是对那些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的公司的并购。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并购规模,第一产业的并购金额太小,这说明资源方面的区位优势目前在跨国并购中并不占什么地位。
劳动力优势可以是一个国家吸引跨国并购投资的重要区位优势。但是目前简单劳动力的区位优势已经越来越不重要。如果某个跨国公司仅仅只需要简单劳动力的话,可能跨国创建的形式要更好些。毕竟,跨国并购的动机主要是要利用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并获得目标公司的所有权优势,而简单劳动力是产生不了所有权优势的。一个国家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就产生了人才的区位优势,有了人才的区位优势,就会产生研究与开发的区位优势、知识的区位优势、信息的区位优势等等(其实,这已经属于可移动的区位优势的范畴)。
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可以产生区位优势,如东道国良好的深水港口,处于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等。一国的市场广大、人口众多能产生市场优势。
(2)跨国并购与可移动的区位优势。政府的政策、法规、关税和配额在许多方面能影响跨国并购。为保护国内工业而建立的关税和配额,使出口显得尤其脆弱。而这些限制的威胁能够鼓励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以突破关税的限制,尤其当被保护的市场巨大时,跨国公司可以绕过一些障碍,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外汇汇率从多方面影响跨国并购。国内货币对外币的相对坚挺或疲软能够影响收购的实际价格、所筹集的资金、管理所收购公司的生产成本及返回至母公司利润的价值。
环境和其他政府法规使出口贸易和跨国创建面临更严格的要求,重新设计自己的标准以满足东道国的要求,成本可能极其昂贵,于是一些国家为了使产品符合东道国的标准,干脆收购一家东道国现成的公司,从而很快进入了该市场。
4.速度优势(Speed)。正如邓宁指出的,即使一个企业存在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并且东道国具有区位优势(L),一个企业还是有可能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和跨国创建投资。为什么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跨国并购投资呢?很显然,跨国并购投资比创建投资具有速度优势。跨国并购代表了获得意愿目标的最快的方式。当时间紧迫时,在新市场接管一个具有现成的分销系统的公司要比自己从头建立一个分销系统和市场组织更为可取。
对那些后来者或高新技术公司,跨国并购提供了一种迅速赶超的模式。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迫使公司必须迅速对市场环境作出反应,从而获得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的优势。
速度对企业来说,其中一个含义就是抢时间、迅速增长。一个企业如果不迅速增长的话,很可能马上就会被淘汰,或者成为别人收购的目标。增长或许是跨国并购最重要的动因。增长对任何企业都很重要,兼并提供迅速增长的方式,而跨国并购又为这一迅速增长增加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三、对跨国并购折衷理论(OILS)的评价
笔者在对企业并购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的对比,为解释跨国并购找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跨国并购折衷理论(OILS),为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过去的并购理论在理论结构上是零散的,各自成为一个体系,各自解释一个方面,很少能有一个框架将其综合起来,而批判地继承邓宁的OIL范式框架,再融入并购的理论而形成的OILS理论对于跨国并购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然而,该理论的一个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研究视角的局限性。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O、I、L、S四要素相结合的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追逐利润、寻求发展的一条捷径,并且正指导着全球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活动;而如果站在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东道国的角度来分析OILS理论则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有轩.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王海平.OLI范式与跨国并购之动因[J].国际经济合作,2002,(5).
[3]赵娜娜,等.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的战略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3,(1).
[4]马倩.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替代[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
[5]陈家涛.跨国企业跨国并购与新建选择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3).[责任编辑 吴明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