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动式教学必须把握好五个基本环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芳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它从根本上确立改革开放、教学相长、激活思路、讲究艺术、提高效果;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学双方在彼此平等、倾听、接纳、坦诚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推动,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产生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从而自我建构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基本环节;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222-02
  
  笔者认为,互动式教学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运用时必须把握好五个基本环节:
  
  一、“教员”定位
  
  运用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进行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党校教员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教授”,更应该是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一个“演员”、一个“教练”、一个“主持人”。教员的能力定位,不仅是能授课,更要能点评、能组织、能沟通、能控制全过程。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最新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必须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前热点、难点问题,了解干部的需求;必须苦练内功,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自身的互动教学的本钱。教员若没有渊博的知识、高深的审美情趣、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就很难使互动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员要不断丰富知识库藏,完善知识结构,始终保持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渊博的学识,时刻关注学科研究动态,吸取国内外最新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搜集第一手实例题材,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丰富和更新教学和研究内容,及时把国内外最新相关理论和知识反映到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深钻教案,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也就是备教案、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员学习目标,为学员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教员还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员感悟所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员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教员必须有精深的理论功底和分析判断能力,能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在学员遇到困难时,引导学员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学员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注重激发学员思维上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二、“题材”裁剪
  
  裁剪互动题材是建造教学效果的坚实根基。首先,教学题材必须让教学对象既熟悉又陌生。过分的熟悉,激不起学员的思考的积极性,学员会以应付式或随心所欲的态度对待教员抛出的问题,起不到头脑风暴效应,起不到思维共振的作用;过分陌生,学员又会觉得难以入手而产生畏难情绪,课堂将会因学员思维缓慢而陷入僵持状态。其次,教学题材必须偏重应用性的。党校的教学对象基本是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基层执行者,他们更多关心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民生、民意、民权问题。他们的工作层次与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更感兴趣,对纯粹理论性问题则表现得比较冷漠。有鉴于此,为了激发学员的踊跃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裁剪互动教学题材时,偏重选择应用性的题材。再次,教学题材必须有利于案例的挖掘。当前,推进互动式教学的一个最大阻力是可供我们选择的案例不够丰厚,网上可供查询的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太少,综合性太小,可供挖掘的内涵太浅显,这也表明当前社会科学在实证研究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党校要在题材选择方面做些努力,组织分学科的案例搜集、归类与建库,从而推动基层党校互动式教学的普及。笔者认为,选择题材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有代表性,即问题要有示范和引导功能;二是结合性,即问题能够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起到纽带作用;三是思想性,即问题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并且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四是适应性,即要与学员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相适应。互动的选材可以不拘一格,主要看选材能否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教员应根据不同班次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在吃透教学内容和了解研究学员的基础上,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和挑选问题,周密策划课堂讨论的环节,做到成竹在胸,有备而来。
  
  三、“案例”选择
  
  对互动式教学来讲,能否取得成功,案例的选择最为关键,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员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学员如何参与的问题,即怎样发挥学员主体性的问题。所以,教员必须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台,设计一个契机,让学员能够方便进入,自主思考。经精心谋划而成的案例的“闪亮登台”就会成为学员主动介入、主导学习、拓宽视野、抒发己见的有效载体与适用平台。内涵丰富、贯穿众多知识点的案例就成为互动教学能否“互动”、效果能否如愿、学员能否积极有效参与的关键。笔者认为,选择案例一要体现教育性,符合人们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的公序良俗。二要体现实践性,所选案例是学员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学员身边和周围发生的事,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通过引导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分析的飞跃。三要体现典型性,所选案例应是同类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对学员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理论本身是高度抽象的本质属性、规律性认识,没有典型性就不能深刻地演绎它。四要体现探究性,不能过于简单,应体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要选取那些有激烈观点冲突,没有处理方法和结论的案例,吸引学员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面探究,通过共同思考和理解问题使学员的思考具有挑战性。五要体现趣味性,形式不拘一格、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横生。案例的准备也应是互动过程,可以是教员准备,教员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也可以是学员准备,即教员搭建案例框架,让学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方式收集案例内容。学员务必会认真思考案例中的议题,并进行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具体和抽象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写出案例分析的纲要,作好课堂案例分析的发言准备,在此基础上的互动,其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四、“课堂”展示
  
  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教员的权威性、思维方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高度“三维空间”受到挑战,教师的因势利导,传道授业,谋篇布局等“先导”往往会被学员的“超前认知”打破,主导地位在课堂中不时被切换,学员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就成为课堂的、教学的主基调。案例通过准备进入课堂,讨论和分析是探究的中心环节,从展示形式上可分为“沙龙型”:即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弄清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记者招待会型”:即由学员当“记者”向教员发问,再由教员解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庭辩论型”:即把学员分为正反两方,由教员或者一部分学员当“法官”,通过双方辩论,阐述双方所持的观点,使学员提高认识。“演讲型”:即由学员登台演讲,阐述自己所持观点及其理由,其他学员加以评判,将别的学员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从中学习提高认识。这种互动式教学对教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水平、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控制课堂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互动课的特点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发言人多,观点、看法多种多样,有些学员发散性思维能力强,会提出有很大难度、涉及知识面很广的问题,教员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博学,眼界必须开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较好的控制课堂的能力,及时把跑题的学员的发言引导到正题上来,使互动课沿着预定的方向进行,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员将探讨的问题逐步引向更深的层次。互动课要善于组织,适宜地分组。学员讨论过程中,教员要巡回指导,适时引导。要防止“少数人唱戏,多数人看戏”的被动局面。教员要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以自己拥有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扮演“导演”、“主教练”角色,发挥主导作用,对课堂讨论环节有效调控,宏观把握进度,既要避免出现冷场,又要防止脱离主题、偏离方向,做到协调有序、处理有效,保持“活跃”而“有序”的氛围,真正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当学员根据自身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依据选材的情况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与意见后,教员合理恰当的点评便显得尤其必要。教员的点评应当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前提下,对案例蕴涵的道理加以归纳,体现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员的参与热情与探讨精神多予鼓励和赞许,肯定他们的正确观点,纠正他们的一些模糊认识,并诚挚指出教员通过与学员的讨论交流所取得的收获,这样才能保证互动教学充分与学员互动激情的延续。教员的点评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明、当、激、清。“明”就是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就是用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评;“激”就是激励学员踊跃发言;“清”就是帮助学员理清问题的思路。
  
  五、“效果”反馈
  
  “温故而知新”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温故”是指学员对于课堂上的互动选材所作出的林林总总的发言,在教员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知新”是指通过互动选材的梳理与总结,探寻自身发言走偏或者缺憾的原因,思忖其他学员的观点以及教员的点评,从而强化对重要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这样就保证了课堂互动的有效延伸,巩固与再生了课堂互动成果。在互动过程中,教员要灵活运用“效果反馈”机制来把握课堂节奏,一是通过眼神和表情及时反馈信息,当发现有异常(无反应、反应过度)反馈时,要及时调整讲课节奏,使学员从内心与教员互动起来,跟着你的思路走,不走神、不脱题。二是通过课堂气氛、讨论的热烈程度、切题程度反馈信息,因为互动教学的课堂,是教学效果、思想素质和行为效果的统一,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表面的互动,其最直接的反馈形式是看学生是否做到了口动:即达到语言上的交流、师生间的互通;心动:即达到心灵上的碰撞,思想上的认同;行动:即达到言行上的一致、素质上的提高。另外,要注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发展性评估为导向,构建并完善互动式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引导互动式教学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责任编辑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1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