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模式下的创新资源配置最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峰
提要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开放创新模式。在开放创新模式下如何进行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实现创新绩效最优化的关键。本文借鉴生产函数模型,构造创新绩效模型,根据创新投入成本的约束条件,推理出配置创新资源时应考虑各种创新投入的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根据对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创新资源最优化配置策略。
关键词:创新资源;最优化配置;边际绩效;产出弹性
本文为2010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河南省体育产业升级研究”(课题编号:B691)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从Solow发现创新和技术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后,很多企业就建立了大量的内部研究机构,进行发明创造,然后将发明转化成产品,通过销售渠道让客户接受,从而取得高额利润。在早期,封闭式创新可以实现技术的保密,让企业垄断技术,从而垄断市场,获得垄断利润。但随着封闭式创新费用的增加,市场开拓风险的增加,经常使很多创新不能转化为商品,企业因此而遭受很大的损失。同时,许多企业的内部研发人员不断外流,有的员工利用曾经工作过的企业的技术创建自己的公司,成为原来企业的竞争对手,对原来的企业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从外部得到企业所需的技术变得更为容易,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减少了研发失败的风险,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企业更快地实现利润成为可能。所以,开放式创新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者的关注。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能只依赖于企业的自主研发,要改变内部研发的模式,强调用户、供应商、风险投资家、知识产权工作者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内外知识和资源,构建新的创新体系,创造全局性的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开放式创新可以使企业较容易地从外部获得创新技术和理念,快速地将创新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商品,但如果一味地依赖于外部技术,将使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最后只能成为市场的被动者,没有主动权。所以,现在更多的企业是通过吸收外部技术,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因此,企业应恰当地为增加自身科研能力和吸收外部科研成果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创新绩效的最优化。
二、开放式创新下的资源配置
根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陈劲教授和陈钰芬博士的研究成果,可以知道在开放创新体系下,企业的创新投入包括企业内部创新投入和企业外部知识投入。企业内部的创新投入包括研发费用(R&D)、非研发投入(NRD)。非研发投入包括新产品的生产性准备投入(NP)、新产品试销费用(NM)和员工的技术学习费用(NL)。企业外部知识投入(EK)包括用户参与的创新费用(UE)、供应商参与费用(SE)、种子资金和风险资金发生额(VE)、知识产权的支付经费(IPE)和技术购并经费(TAE)。为了便于研究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关系,本文将从一个简单的模型入手进行研究。在这里,设企业内部创新投入的总和(x)与外部知识投入总和(y)为创新投入构成的两个变量,作为创新绩效(U)的两个自变量,构造以下创新绩效模型:
MaxU=U(x,y)
约束条件为:x+y≤C
在此模型中,U表示创新投入所产生的绩效,x表示内部创新投入费用,y表示外部知识投入费用,C代表企业投入的创新费用总和。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创新的投入费用是固定的。假设在固定的费用下,如何配置内部创新费用和外部知识投入费用,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创新资源配置和绩效最优化
生产函数是最常用的计算产出的函数模型,在本文中也借鉴生产函数模型来模拟绩效函数。假设绩效是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知识投入两个生产要素的函数,在理论上可以得到绩效最大化模型。由于生产函数模型较多,在这里选取最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
1928年美国数学家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Paul Dauglas提出的生产函数的数学形式,此模型为:
其中,参数分别是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被定义为,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该要素增加1%所引起的产出量的变化率。产出弹性是从动态变化的角度衡量生产要素对产出量的影响的指标。这个模型假定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具有有限可替代性。这个模型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函数模型。基于此模型,构造出创新绩效的最大化模型:
约束条件为:x+y≤C
此模型中的α和β分别是内部研发创新和外部知识投入的产出弹性。基于此模型推出,当x=,Y=时,取得最大的创新绩效。从这个结果来看,最大的创新绩效的资源配置主要取决于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知识投入的各自投入弹性的大小。
产出弹性表示某种创新投入对绩效的影响度,只要某种创新投入的影响度大,给这种创新的投入就应该较大。从现实问题的角度来看,主要就是要确定哪种创新投入的边际绩效或产出弹性大,就将创新资源优先分配给影响度较大的资源。而每种创新投入的边际绩效或产出弹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确定,每种创新投入对绩效影响度的大小。
四、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的影响因素
内部研发投入费用和外部知识投入的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的影响因素,首先是两者的具体投入费用,也就是投入成本,另外就是创新项目的成功率。根据其他较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影响创新项目成功率的因素有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生产因素、资金因素、管理因素、政策因素。其中,资金因素就是投入成本因素,这里不再分析。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本文中重点分析技术成功率和市场投放的成功率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根据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的定义可知:若在相同的绩效下,投入成本越小,则边际绩效会越大,产出弹性越大;若投入成本确定,技术成功率越高,所得绩效就会越多,则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越大;若投入成本确定,市场成功率越高,则绩效就会越大,则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越大。
(一)内部研发费用的投入构成和成功率。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鼓励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到创新中来,并对提出有效创新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例如上海宝钢、杜邦公司等。所以,对公司员工的创新奖励费用也应该作为内部创新费用的一部分。结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陈劲教授和陈钰芬博士的研究成果,企业内部创新费用应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和非研发投入。企业非研发投入包括:员工的技术学习费用、员工创新奖励费用、新产品的生产性准备投入和新产品试销费用等。在这几种费用中,企业的研发费用占的比例最重,失败的风险比较大,也就是说技术成功率不高。如果研发时不结合其他部门特别是销售和市场分析部门的创新意见,则市场成功率也不高。
要减少失败风险率,提高技术成功率和市场成功率,就必须增加企业的非研发投入,特别是员工的技术学习费用和员工创新奖励费用。而这两项费用即使增加,所占的内部研发投入的总比重也不会增加太多。因为对于员工技术学习的投入和创新奖励的投入是人工投入,而这些投入对于员工来说相当于是福利和对其能力的重视,从激励因素上来说,这是给予员工自我实现的一种机会和重视,提升了员工的成就感。所以,即使是给员工较少的奖励,也会获得更多的创新产出和绩效,并大大提高内部研发的技术成功率和市场成功率。
(二)外部研发费用投入成本和成功率。企业外部知识投入包括创新参与费用和技术购买费用。创新参与费用包括用户参与的创新费用、供应商参与费用。技术购买费用包括:种子资金和风险资金发生额、知识产权的支付经费和技术购并经费。在这几种费用中,种子资金和风险资金发生额、知识产权支付经费和技术购并经费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在技术购买的过程中,既要支付技术研发组织的研发费用,还要支付技术提供组织较多的利润和佣金,所以,技术购买费用要比单纯的技术内部研发费用要高很多,甚至是技术内部研发费用的几倍。但是,购买技术时一般都是购买先进的较成熟的技术,所以技术成功率较高,但市场成功率不一定高。
在外部研发投入中,用户和供应商参与费用较低。这是因为,基于双赢的理念,用户想得到他所需要的产品,而供应商想卖出他的产品,就必须和企业合作,愿意帮助企业进行创新。所以,支付给用户和供应商的参与费用较低。同时,由于用户代表着最明确的市场信息,所以市场成功率较高。供应商的合作可使企业的生产准备费用降低,所以技术成功率较高。
将上述关于各种研发投入费用的特点和对成功率影响度的讨论进行总结,得出表1。(表1)
(三)企业创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应根据企业内部创新投入和外部知识投入的边际绩效或产出弹性大小来确定。而影响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内部研发投入、内部非研发投入、创新参与投入和技术购买费用。根据各种因素对技术成功率和市场成功率的影响分析,可以认为,在创新投入中,应加大内部非研发投入和创新参与投入。技术购买费用一般较高,如果不考虑技术寿命,可减少这方面的投入。如果在有时间限制,并且内部研发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可增加技术购买投入。通过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是可行的。
五、结束语
本文根据企业创新费用构成以及各种费用投入的边际绩效和产出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进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如果要使此方法确实可行,还应从实证角度分析出企业的创新绩效模型,对各种创新投入的技术成功率和市场成功率进行定量分析,则更具有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9.7.
[2]余芳珍,唐奇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理[J].科学学研究,2007.6.
[3]王圆圆,周明.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J].市场研究,2008.4.
[4]吴强.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0.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