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轶刚
一、企业融资成长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构成
20世纪七十年代,Weston & Brigham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该理论把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额和利润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因素,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后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Weston & Brigham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把企业的金融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创立期、成长阶段Ⅰ、成长阶段Ⅱ、成长阶段Ⅲ、成熟期和衰退期。
其后,美国经济学家Berger & Udell对Weston & Brigham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了修订,把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资金需要量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因素来构建企业的融资模型,从而得出了企业融资结构的一般变化规律,即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资金需要量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其外源融资的约束紧,融资渠道窄,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抵押资产的增加、资信程度的提高,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获得的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逐步上升。Berger等使用美国全国中小企业金融调查和美国联邦独立企业调查的数据,对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检验证实了该理论。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为解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提供了思路,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是否符合该理论,目前国内有关学者多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据国际金融公司(IFC,1999)在北京、成都、顺德、温州等地开展的一项针对民营企业的调查表明,我国民营企业不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其融资来源都严重依赖于内部融资。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关键在于明确目前企业所处的成长周期。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发展很快,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个体工商户。上市公司中,截至2010年7月26日,中小板上市股票453只,总市值2.3万亿元;创业板93家,市值3,760亿元。与同时的深沪主板的上市公司家数1,912只,总市值22万亿相比,上市家数仅相当于主板的28%,市值相当于12%。基于以上数据特征,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处于创立期与成长期,且其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运用直接融资的手段。目前,中小企业能运用的主要融资手段和渠道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因此,关注研究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政策,就能清楚地把握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众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也成为我国经济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主要特点是: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2010年7月为解决长久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金融18条”)。这是继2005年出台的“非公36条”、2009年出台的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指导意见》和2010年出台的“民间投资36条”之后,一行三会再下的猛药,欲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再上新台阶。 “金融18条”的提出不仅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政策指引,更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金融18条”规定,要把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作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经营业务的重要战略,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要高于2009年。这就意味着,2010年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大跃进年”,与政策同时联动的是各家银行纷纷快速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
三、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放宽
2009年的4万亿元信贷投放并未给我国银行业带来超常规的利润增长。上半年各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为负,到下半年有所回升呈现个位数增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仍有不同程度下降。实际上,贷款增量和净利润增长的倒挂现象并不难理解。多年来,存贷利差一直是我国银行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息差收窄、同质化竞争导致银行议价能力锐减,加上企业信贷融资需求降低,“以量补价”的策略不得不接受“打折扣”的现实。
2010年市场预计信贷投放大概在7~8万亿元之间,跟2009年比明显减弱,减少约1/4,各商业银行显然存在巨大的盈利压力。盈利压力让银行已经认识到,关注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不只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银行业竞争的创新要求。
据银监会定义的中小企业标准三大要素为: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资产3,000万元,员工人数300人以下。与标准相对应的2009年底,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平均给予中小企业的最高综合信贷额度为1,000万元,其中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票据业务等。担保方式为公司保证、不动产抵押,不支持信用方式。进入2010年,随着“一行三会”不断提振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五大国有行分别调高了对中小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至2,000万元,并且放宽了中小企业准入标准的上限,使一些“超标”企业也有资格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了这一层次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
四、中小企业优化融资对策
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好手中的资金,这就涉及到了优化融资问题。
第一,科学计算融资成本与融资收益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一方面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多数患有“资金饥渴症”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视行为,“钱到用时方恨少”。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其与外部资金持有者之间进行融资交易的效率相当低,外部资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大幅增加资金使用成本,使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根据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身资金的需要量,也就是在决定资金需求时要“量出为入”,基于合理的融资规模充分利用不同的融资渠道,组合不同的融资方式,以确定自身最优的融资结构。企业应重视融资规模与投资需求的匹配,对融资成本与融资收益进行科学评估,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重融资,轻用资”的现象。
第二,谨慎运用债务融资。企业更多地运用内源融资虽然不会使企业的控制权旁落于他人,但由于权益资本要求的报酬比较高,且无法产生抵税的作用,因此它的实际融资成本往往高于外源融资,尤其是债务融资。债务融资容易使企业管理层与债权人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现象。一旦企业无法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融来的资金过多会加重企业的利息负担,财务状况日趋恶化,企业就会面临破产。此外,逃债、躲债更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致使其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考虑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切不可以为贷款“多多益善”,更不可取的是向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地下钱庄借贷。
第三,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选择直接融资。与庞大的中小企业基数相比,已上市的中小企业堪称“百万里挑一”。更多的中小企业在中长期融资市场上是融不到资的,为此政府应对现有资本市场进一步细分,满足不同层次供需双方的投融资需求。一方面可以鼓励居民个人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