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CP模式的煤炭产业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浦海莹

  提要本文通过对目前煤炭产业的发展及煤炭业与电力行业的相互联系,认为煤炭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能源生产和消费主力,发电能源仍需要以火力发电为主。为此,煤炭业、电力业、运输业作为煤炭的供方、需方、运方必须协调发展。
  关键词:煤炭业;电力工业;能源生产;能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F416.21文献标识码:A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从煤炭分布情况看,在地理上总体分布情况为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且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往往为山区,如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省。但是,这些地区往往地形地势都较为复杂,造成铁路运输条件较难形成,严重阻碍了煤炭业这一产业链中的运输方。而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京、沪、津、苏、浙、闽、琼等地区,自身储煤量较少,且质量较差,开采条件较复杂,因而自身储煤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这样,就使得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运输煤炭的压力与成本,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与困难。
  一、目前仍以火力发电为主,描述了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的密切关系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因此我国的电力工业是以燃煤火电为主,以下将从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的密切关系来对我国的煤炭业目前现状进行分析。
  (一)从煤炭业与电力行业、运输行业的供、需、运关系来分析。电力产业是一个垄断性的产业,而煤炭业不是一个垄断性的产业,且煤炭业处于买方市场,始终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这使得煤炭业与电力业作为煤炭的供方与需方,在进行谈判时煤炭业处于劣势。我国目前以燃煤火力发电为主,按道理说,电的利润较高,而煤炭作为火力发电的主要投入品,理应也是高利润。但是,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煤炭业的利润一直无法提高,且我国目前耗煤量较大的地区与储煤量较大的地区往往距离较远,这也就加剧了煤炭的运输成本,造成了煤炭业利润空间的压缩,且挖煤风险大、成本高,而运煤风险较小,故形成了挖煤不赚钱、运煤赚钱的格局。目前,我国的铁路与水路40%~50%都是用于煤炭的运输,而煤炭作为供方,在供与运方面往往受到需方和运方的限制。故如果煤炭工业的建设能与电力工业的发展相协调,就可以减少煤炭的长途运输,节约人力、物力,节约能源消耗。所以说,煤炭业、电力业、运输业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从煤炭业自身来说,其成本很难转移。在我国,目前为了加强资源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合理发展,利用自然资源,国家对一些自然资源开征资源税,而煤炭也属于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因而资源税的改革也是悬在煤炭业头上的一把双刃剑。从可持续发展及关注能源排放的角度来说,若国家提高对煤炭资源税的征收,将加大煤炭业的成本,从而会增加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电价上涨带来压力。但是,电价的决定权在政府,政府在上调电价的时候会考虑到居民承受能力及宏观经济形势,从而会加剧电煤之争。因此,资源税的提高,给煤炭业造成的成本的增加就将会很难转移,从而使煤炭业的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利润提升空间变小。
  二、我国煤炭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经济运行的环境,短期内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下面对我国的煤炭市场,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退出壁垒三个方面进行市场结构的分析。
  (一)从煤炭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我国的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就全国范围而言,其分布十分不均衡,而且由于行政区的划分,权利的集中与相对独立,造成了我国煤炭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很低的局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煤炭业的市场结构集中度经历了期初的微幅下行,期中的小幅上升和期末的集中上扬。但是,在煤炭产业进入市场化的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依旧是决定我国煤炭市场集中度变化的首要因素。虽然近几年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C4<30%、C8<40%的局面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其集中度仍旧较低。中国煤炭产业的集中化需要一个过程,无法回避,也没有捷径,但是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市场集中度的进程中。
  (二)煤炭业产品差异化分析。我国煤炭储存量较大,分布不均衡,但是从其品种看,我国的煤炭品种较为单一,即很多煤矿开、采、挖的煤炭品种较为相似,从而使得产品差异化的程度较低,因此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也较低,且企业很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也很难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性质而吸引顾客购买。对于煤炭产品而言,原煤是各煤炭企业的主力产品,在同一矿区的相同煤层,煤炭质量是天然形成的,基本一致,不会因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所以可以认为,就煤产品本身或内在质量特征上,煤产品的差异化不是太大。
  三、煤炭行业的进入-退出壁垒
  在我国,煤炭行业的进入与退出是具有一定的壁垒的。
  (一)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是较为复杂的,且在不同规模、体制的企业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企业所面临的进入壁垒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般所指的进入壁垒是对乡镇中小企业而言的。对于规模小的煤矿,开采规模要求不高,也不需要较高的技术与工艺,其进入较易,且成本较低,即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即可出煤并赚钱。由于乡镇煤矿企业在我国煤炭产出总量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煤炭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二)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一直很高。首先,对于煤炭产业而言,其资本专用性很强,且大部分的机器设备的专用型很强,很难转移到其他产业;其次,由于我国煤炭产业长时间内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都比较低,若解雇后重新就业需要很高的转换成本;再次,由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税收和解决当地就业,同意上煤炭项目,因此煤炭企业在退出时会遇到较高的政策性退出壁垒。因此,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较高。
  四、从市场行为看煤炭产业
  当前煤炭产业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
  (一)大、中、小型煤炭企业的竞争态势。由于存在大、中、小型的煤炭企业,且大、中、小型企业的成本结构不同,对于大企业而言,虽然其规模大,成本较高,但由于具有较大规模,往往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从而较中小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因此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主要为价格竞争。而中小企业之间,由于其主要承担自身的开采成本,社会成本、安全成本、处污成本则相应较低。且煤炭业激烈的竞争,将会导致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相互压价的情况发生,这将会使整个煤炭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二)从企业进行的一体化程度而言。对于大企业,其资金雄厚,且在开、挖、采、洗煤等的工艺上具有先进的技术,容易进行煤炭业的挖、运、电一体化的发展。煤炭产业开发非煤产业,电能丰厚是最大的优势。煤炭企业在产煤的同时,还能产铝、硅、钢,无论是电解铝还是高岭土等,都需要大量的电能。用自己生产的煤去发电,这样会促进冶金业成为非煤产业的首选。而煤电一体化,会促进煤炭、电力这两个上下游产业有机结合,实现煤炭业和电力业的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一体化的煤电企业,其产业链已打通,盈利与抗风险能力都会强于非一体化企业,如西山煤电。而煤运的一体化,又解决了煤炭的运输瓶颈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所受到的制约,在进行一体化的过程中将会比较难,这将导致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对于国内目前许多大企业而言,竞争主要聚集在技术竞争上。目前,国内的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竞争仍以价格竞争为主,而由于我国煤炭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因此煤炭企业若要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降低成本调整价格。而成本的降低,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因此,国内许多大企业都通过改进技术,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五、从市场绩效看煤炭产业
  (一)从资源配置效率看,我国的煤炭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十分低。从市场集中度看,由于我国的煤炭业属于松散的原子型结构,产品差异小,市场进入的低壁垒和退出的高壁垒,使得我国煤炭业的市场集中度十分低。而在资源配置方面,常常会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等现象,煤炭业小而全的通病至今未得到很好的克服。
  (二)从安全绩效水平看,其绩效水平较低,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且死亡人数较多。在煤炭资源需求量急速增长的当下,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造成国内目前小煤矿企业遍地开花,大企业超能力生产。“大矿大干,小矿蛮干”直接导致了我国“大矿大难,小矿多难”的局面。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但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各煤矿不考虑自身的规模大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这些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我国煤炭业矿难发生的频率。
  (三)从资源回收率看,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开采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采一吨扔两吨现象十分普遍。我国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只有30%,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山西省为我国目前较大的煤炭产区,煤炭资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而一些乡镇煤炭回采率只有10%~20%左右,过低的回采率,会致使我国剩余的70%的未开采的煤炭资源有相当一部分因自燃而悄无声息的消失。我国煤炭回采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煤方法落后所导致。大大小小的矿主为了利益,采厚弃薄,采易弃难,以大量消耗资源,缩短了矿山的服务年限,使资源严重浪费,且矿产企业对煤炭存在的价值缺乏认识,对煤炭不够珍惜,没有意识到煤炭为不可再生资源,故而对其无序地开采及浪费,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六、对煤炭业发展的建议
  (一)增大价格调节力度,尽快启动煤电联动机制。建议重点放在煤价与电价的联动机制上,首先要切实改革传统的国家集中组织煤炭订货分配方式,推动电煤价格的真正市场化,实现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协商定价,倡导和鼓励煤矿与用户签订中长期合同;其次考虑在用电高峰期,相应地适度调高上网电价。要看到,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对电价的承受力也在增强,高峰高电价也符合国际惯例。在此基础上,要尽早使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煤炭行业相适应。
  (二)适当增加符合安全条件、验收达标的小煤矿复产。我国很多的小煤窑,安全事故较多,对资源和环境也多有破坏,但如果各级管理部门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多数小煤矿不仅不会成为“祸根”,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加生产,吸纳就业,开发利用“散、小、边、角”矿,并抑制煤价的不断攀升。因此,适当增加一些符合安全生产条件,验收达标的小煤矿恢复生产,对缓解当前供求是有助益的。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薛敬孝.产业结构分析与理论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
  [2]刘家顺,杨洁,孙玉娟编著.现代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范宝营.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煤炭工业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596.htm